指导图像解读,培养美术审美趣味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IRREL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图像教育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一大重要工具,其也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美术教育者们的目光。借助于现代社会种类繁多特征各异的图片,教师能够使美术教学变得妙趣横生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们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的个性化发展和学科素养能力的全方面提升。
  关键词:美术教学   图像解读   审美能力
  美术审美能力是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方面,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借助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而通过指导学生图像解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本文将从选取经典,对比分析、视听结合,激发共鸣以及联系生活,巧妙转换这三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图像解读的方式来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趣味。
  一、选取经典,对比分析
  在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中,由于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不同,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将这两种典型的图片进行比较教学,
  那么学生们可能能够在这个过程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和深刻地体会到这两者的经典作品之间的不同,以此全面提升自身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比如在教学“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这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我就采取了这种经典图片对比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我通过PPT展示经典雕塑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们欣赏和感受到了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雕塑文化方面的不同之处。中国的大部分雕塑都是以图腾或者动物为刻画对象,非常生动传神、活灵活现,西方雕塑作品则不然,其一般都会选择以人物来当作雕刻对象,并且与中国的人形雕塑其在细节表现方面不同,西方的雕塑人物比较倾向于一些动态有爆发力的人物形态,但是中国的雕塑人物一般来说其神态都较为安详慈爱。这些差异的背后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宗教信仰的巨大区别,而在引导学生们对这些经典的图片进行对比鉴赏的同时,学生们便能够有效捕获到这些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其审美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一般来说,经典美术作品的背后往往会蕴含和凝聚着其作者们无限的思想智慧和文化沉淀,而这些内容往往能够在图片的对比之中得到更加深刻的诠释和体现,学生们的美术鉴赏能力也会不断得到培养和锻炼,为学生们的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升华奠定了坚实基础 。
  二、视听结合,激发共鸣
  一般来说在进行图像解读时,学生们往往会借助于视觉感官,通过美术图片带给其的视觉冲击力来有效评价和鉴赏这个美术作品,但是在实际教学之中,教师如果能够调动学生们的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那么相关美术作品对学生们的感觉冲击力将会更加强烈,学生也就更容易能够与该作品的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的全面提升。
  以《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美术作品的教学为例,这幅作品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一幅油画作品,描绘了11名纤夫在伏尔加河畔拉纤的情景,是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之一。在引导学生们欣赏这幅作品时候,我还为学生们播放了带有当地民族特色的音乐,使学生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对该作品进行欣赏,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穿插着一些我的讲解,让学生们能够在视觉和听觉感官的刺激下深刻感受到纤夫们生活的艰辛和创作者们的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实践证明,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学生们对于图片作品的鉴赏工作能够完成的更为出色,这也为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有效促进新阶段美术学科课堂效率和教学实效的全面提升。
  三、联系生活,巧妙转换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此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往往会折射出很多的生活元素,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图片鉴赏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那么便能够将一些抽象难懂的美术鉴赏理论巧妙转化为生活实际,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们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学生们的美术鉴赏水平的提升也能够产生更大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园林与民居”这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我先为学生们展示了各种典型的园林建筑,学生们在欣赏的时候也不禁感慨能工巧匠们的精湛技艺,之后趁着学生们还沉浸在之前的情绪之中,我又为学生们播放了一些典型民居的图片,并且让学生们联系其在生活中见过的民居进行联合欣赏,这样学生们就能够将其共同的特征等进行有效联系,同时也能够在多个方面进行更加全面的鉴赏,比如对比其关键的主体架构和色彩线条等等,这样学生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培养和加强,为学生们的美术水平和审美能力的升华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打开了新的大门。
  美术本身就是一种引导学生学习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学科,所以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们在对其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创作,这样美术这门学科的学习便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而非一种负担,学生们在这方面能够取得的进步也会更加明显。
  总之,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图像解读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具有很大的助益,这不仅是学生们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需要,更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们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们充分发掘形形色色的图片的内涵,使其能够以图像解读为契机,争取在美术鉴赏水平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和突破。
其他文献
笛卡尔的"我思"范畴只具有自身抽象的同一性,本身并不包含对物质性对象的综合,且他的论证以观念的演绎进行,可抽象的逻辑与物质性对象之间是存在鸿沟的;康德的先验统觉范畴首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喷他佐辛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纤维蛋白原(Fib)和D 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商业经营程美秀《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虽是以“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鲁讯语)为主,但作者蒲松龄的笔端也曾不时地触及到商人的经营
1981年,堪称一代天骄的“汕优63”诞生。谢华安培育的杂交稻“汕优63”,成功解决了水稻杂种一代不抗稻瘟病的致命缺陷,同时对杂交稻更新换代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汕优63”于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53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丙泊酚组(17例)
摘要:本文主要以中职院校幼师教育美术教学为重点进行阐述,以种植院校幼师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主要依据,从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几个方面分析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措施,其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幼师教育;学生;美术素养  引言:社会对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而且对于学前教育尤为重视,学前教育属于国民教育的起点,对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在应激性溃疡预见性护理中的相关性。方法对214例危重患青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应激性溃疡及大出血的发生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结论APACHEⅡ
虚拟社区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个主要载体,社区文化的优劣、大学生利用社区的方法和程度、虚拟社区功能与现实社区功能的差异,都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并对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下,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双边贸易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本文利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GL指数)和Bruelhart指数(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