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入环节的策略探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概念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够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概念教学 自主学习 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4-039
  概念教学比较枯燥、抽象,调查表明小学生不太喜欢概念课,这是由他们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直观的感性材料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新课程背景下,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感知、理解、总结概念做好准备。
  一、做好概念引入的“呈”字策略——呈现概念原型,注重直观感知
  概念的引入环节,可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观察熟悉的具体事物和材料,如实物、模型等,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做一做等活动,引导学生多次感知,形成表象。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提问:“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长方形由线段围成,你知道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同时,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摸摸长方体的各个面,并说说有什么感觉。然后教师借助实物和课件介绍顶点与棱:“好,下面我们就从顶点、面和棱这三个角度来研究长方体与正方体。每个小组的组长拿出研究报告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完成表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借助长方体模型,通过多种感官,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进一步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做好铺垫。这样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而且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的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大多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现行各套教材在编排上也大多从现实事例出发来引入概念。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中,学生对“速度”不易理解,但是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比快慢”的现实经验。为此,我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熟悉的“谁走得快些”这一生活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并根据展示经验、改造经验、形成运用概念这一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速度”的生活原型。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速度”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
  二、做好概念引入的“趣”字策略——注重情境趣味,操作揭示本质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授课内容,上课伊始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容易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体积和容积”一课,在引入体积概念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创设“乌鸦喝水”的情境。
  1.创设情境,理解空间意义。
  师(播放动画“乌鸦喝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通过讨论“水位为什么会上升”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水位的上升是因为石头被投入瓶内并沉入水底,占了原来水的位置,把水挤了上来,从而得出石块是“占空间”的)
  小组交流:身边的哪些物体占了一定的空间?
  2.动手实验,体会空间大小。
  (学生动手实验比较土豆和红薯哪个大,如下图)
  学生通过这次实验得出:上升部分的水与水中物体体积的大小相等,即哪个量杯的水面高,就说明哪个量杯水中的物体大。
  “空间”这一概念非常抽象,很难用语言描述。学生通过实验,能比较直观地感受到物体占了一定的空间,从而把“无形”的空间变得真实形象。对“体积”意义的理解,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占空间”的含义。上述教学中,教师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进而揭示课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概念的本质含义,这是概念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引入策略。
  又如,“周长”的教学,我进行如下引入。
  1.谈话导入,理解“一周”的意义。
  师:蚂蚁学校要开运动会了,小蚂蚁们都在加紧练习。大家看看,这四只蚂蚁谁跑了树叶的一周?
  2.自主学习,探究“周长”的意义。
  (1)刚才是第二只小蚂蚁跑了树叶的一周。小朋友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盒子和积木,你能指出一个面的一周吗?
  (2)点名学生上台指,其他学生补充和评价。
  (3)自己先选一个面,然后把这个面的一周描在纸上。
  师:刚才你所描的是这个面的什么?
  生: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周长。
  (4)师展示学生所描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边展示边说:“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本课例中,我创设“谁跑了树叶的一周”的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活动,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概念引入的“联”字策略——关注旧知新联,构建概念体系
  小学数学的大多数概念都是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厘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是概念系统化的前提。所以,有效的概念教学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唤醒和提炼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推导出新的概念。
  例如,二年级“倍”的概念,“几个几”是它的原有概念。 “几个几”在学习“倍”的概念之前就有多处体现,如数数时经常让学生几个几个地数;二年级的 “数一数与乘法”中“几个几”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习乘法的基础。而在“分一分与除法”中,学生对“包含除”的认识深刻,已经建立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的模型。
  厘清了“倍”的来龙去脉,就能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在教学时,教师先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唤醒学生已有“几个为一个整体”的数数经验,再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是几只几只地数、数了几次(几份),同时把每次数的只数圈一圈,进而结合学生在分物体中积累的求几个几的解题经验,让学生明白求几倍的问题就是相当于“求几个几”。这样,学生就顺利地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模型,并重新构建了概念体系。
  新知往往是旧知的深化和发展,有些新概念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教学这样的概念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入新概念。
  以下是“质数和合数”概念教学的引入。
  1.你能从 “9、10、11、12”这四个数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2.你能从“因数的个数”的角度来找一找吗?(如果学生直接从因数个数的角度找出“11”是不同的,则直接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3.像“11”这样的数,只有两个因数,你能写出几个吗?
  4.引出质数的概念。
  这样创设有趣的情境,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新概念的引入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有利于学生对概念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国务院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41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由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按照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对医疗机构的执业活动、医疗服务质量等
台湾导演周美玲的电影《花漾》向我们展示了几个性格各异、出身各异的女子的爱情追求和遭遇。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300多年前,正是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通过分析影片中四位主要
对于英汉幽默语言的形成,语言学界很多学者从多方面各角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在言语交际传统视角下,我们常从其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违背这两个角度去分析英汉幽默语言的
为研究气功对青少年近视的眼调节静息态的影响,采用偏振微差屈光针对35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共77例次的一次气功作用(激发和练功)前后明视野的张力性调节(TA)作了观察。结果显示,气功作用前TA呈
使用发光测量技术,测到了彭国源气功师发功时劳宫穴中指尖的超弱发光,其强度高于手掌自发发光的3 ̄4倍,对离体全血发功,升高了血液中多型核白细胞的化学发光,提示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西方社会男性主宰女性与男性主宰自然二者之间密切相关:性别压迫与自然压迫都是根植于相同的父权思想。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宣泄了一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