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立法调研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来源 :上海人大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x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垃圾管理问题是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重大课题。从今年上半年的调研来看,以下五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垃圾分类五大环节系统设计存在问题。垃圾分类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配套衔接。目前,垃圾分类从源头到末端各环节之间无法有效衔接。
  二是协同机制没有形成。生活垃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分解任务近70项。目前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协同推进的局面没有形成。
  三是配套体系建设不够健全,收运、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不到位。收集容器、转运车辆等还不能满足分类的要求,垃圾投放“最前一公里”和垃圾收运“最后一公里”都还不托底、不配套。
  四是既缺乏吸引市民的激励政策,又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现在的奖励模式只能吸引一部分老年群体。垃圾不分类也没有相应的制约。
  五是政府管理部门有规章,但未完全落地。2015年市政府为推进这项工作,制定了一部规章,但执行得不够理想。
  为切实发挥好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这次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准备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政府在垃圾分类构建中要负起主体责任,跳出原有思维,从末端出发“倒过来”设计整个系统。要发挥科技和政策優势,真正做到减量和无害。
  二要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社会协同和部门协同的前提是责任清晰,要把政府、企业等方方面面的责任和关系理得更明晰。
  三要建立科学的利益机制。这个“利益”不仅指经济利益,还包括非经济范畴的利益,甚至约束措施,要研究政府在哪些环节可用激励和约束形成更有效的内在动力。
  四要研究如何确保法规可操作可落地。如,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收费制、制约机制写进法条容易,但如何从实施角度进一步细化相关操作措施,还有很多问题要研究。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