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long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一门饱含艺术的学科,优美的旋律中无时无刻不展示出艺术的形态美和情感美,对音乐课程的设置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情感素养的手段。尤其是初中阶段,文化知识的高压学习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利用音乐课堂,能引导学生从音乐中发现美,实现情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情感素养
   情感是一个人感受美好体验、展现内心世界的窗口。情感素养在于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促使人们学会如何发掘生活中的美,正确看待事物美好的一面。而音乐学科是一门蕴含艺术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已经成为音乐学科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音乐教学由多种教学方法组成,其中欣赏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养成端正的态度、良好的情感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它与情感素养的培养相契合。教师在开展欣赏教学时,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培育,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在音乐欣赏中逐步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一、巧妙设问,促进学生理解音乐情感
   感知音乐中的情感,其必要前提是提升音乐基础文化。通过聆听美妙的音乐,探究音乐旋律中的元素,感受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学生能加深不同音乐风格在心中的认知,了解时代特色及创作背景,学生就能站在創作者的角度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情感元素的融入,还要巧妙地设置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动力,从而逐步掌握基础文化知识,理解音乐文化的内涵,继而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现。
   以八年级下册音乐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为例,该篇曲目以小提琴协奏曲展现出人物故事的活泼、惋惜与悲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聆听整体音乐,再分段聆听,然后通过设问,让学生去思考每个分段给人的感受及内含的情绪,同时让学生去探究器乐的表现力,通过不同器乐的演奏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不同器乐所能表现出来的情感和状态,继而加深对各种器乐及乐曲旋律的印象,深刻体会音乐中的情感。
   二、品鉴欣赏,带领学生表达审美情感
   能发现事物的美好是审美能力的基础,而欣赏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探索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带领学生开展多元的音乐作品欣赏和品鉴,不仅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了解,还能提升学生品鉴欣赏的能力,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挖掘音乐中的美学元素,感受音乐的艺术气息。因此教师在开展欣赏教学时,除了日常音乐曲谱、基本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带领学生实际体验和品鉴,通过对名家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感受,逐步提升审美能力,学会表达审美情感。
   以《流水》曲目教学为例,该篇曲目是一首以古琴为器乐的曲目,古琴悠扬的琴声有其独特的韵味与气势,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音乐品鉴和欣赏,比如,可以通过对比式欣赏,以《流水》《阳关三叠》曲目为比较主体,通过欣赏、品味与探究,发现两首曲目的各自特点及不同之处,品味两首曲目之间运用的独特音乐元素。通过品鉴欣赏过程,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音乐的情感和音乐元素的知识,还能逐步提升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实践创新,引领学生发掘艺术情感
   想象是音乐学科的重要特点,学生基于音乐的旋律开展创想,而非可视化的场景,因此音乐学科的抽象性决定了其实践和创新的不同方式。实践是增强知识理解的主要途径,实践是运用知识实际操作的过程,音乐实践更是建立在情感联想的基础上。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引导学生将虚幻的音乐符号转化为心中所想、心中所感,继而将内心的情感以乐谱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带领学生在实践创新活动中发掘艺术情感,提升音乐技能。
   以《阳关三叠》曲目教学为例,这首曲目的唱词源自王维的诗篇《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著名的古代琴歌,被改编为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立足于实践的角度,引导学生深挖曲目中的艺术内涵,而后组织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尝试创作和改变曲目,将自己对音乐的认知、对旋律的感受融入创作的乐曲之中。另外,也可以填入经典的诗词曲目等,让学生在实践的路途中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开展多元的艺术畅想,进而发掘出音乐中的艺术情感,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提升。
   初中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为活跃,也具有十分细腻敏感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在教学时务必从学生的主体特点出发,抓住学生的思想特点,结合音乐欣赏教学,强化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品鉴欣赏和实践创新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素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促进对音乐文化的理解,逐步拓展音乐技能。
   参考文献:
   [1]王笑.立足音乐欣赏教学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黄河之声,2020(12):138.
   [2]吴秉旭,马云鹏.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影响因素分析[J].音乐与舞蹈学,2021(1):53-56.
   注:本文系临夏州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课题“民族地区农村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立项号LX[2020]GH15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很多领域逐渐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性,可以给小学生创造优质、先进的课堂教学环境,逐渐优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习更多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并使学生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运用研究;人工智能;小学
王秀玲著名河南曲剧艺术家,六岁登台,在漫长的舞台实践中上演过一百多部剧目,成功地塑造了一百多个各具特色的闺门旦人物形象,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她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形神
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教学策略,主要通过建构知识、产生情感、发展能力来实现教学目的,其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种结合知识与情感的教学策略能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知、情、意、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完善学生基础道德认知、推动学生道德成长、引导学生将道德品质内化于心三个角度,层层递进,探究如何通过体验式教学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步伐。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经历,在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性思维和创新性意识。   关键词:创新教学;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性思维,重点开发学生全脑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离不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育理念曲解   传统
期刊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品德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开展并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要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参与和感受中完成教学目标。基于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作出相关探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上加入趣味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够有效渗透数学思想和文化,对学生的学习也有较大的帮助。探讨了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故事;运用策略   学习数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许多小学生思维能力不够成熟,数学学习能力有所欠缺,久而久之出现了抵触心理,导
摘 要:信息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了小学教学中,但是一些教师对这一技术的应用不灵活,教学效果的提升不显著。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并提出具体的应用建议,以发挥出现代化、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大趋势,近年来通过众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如何灵活性应用这一技术,如何恰
伴随社会需求的变化,音乐在我国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也逐步凸显,相应的音乐哲学研究也形成规模,在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同时,难免会出现研究成果良莠不齐的现象。本研究从音乐哲学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