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南省职业院校既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方法,让职业院校的体育课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不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职业院校体育课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基础设施以及对学生体育课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等,也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促进河南职业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探讨
《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积极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职高职相互衔接、职前职后相互沟通的具有河南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未来10年,河南省高职高专年招生人数还会不断增长。面对河南省培养新世纪专业人才的挑战,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期,一定不能忽视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的发展。
一、当前河南省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状况
1.体育教学授课方式机械,目标单一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改善健康状况”为目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体育教学工作。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学校体育中健康理念的发展是教育的方向。河南省职业院校的体育课教学一直是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体育教师以语言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体育教师的备课和上课也将全部的精力集中在如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就是单一的模板式教学,学生是被动消极地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得不到发展。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会停滞不前。
2.体育教学师资配备相对薄弱
调查显示,河南省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师目前没有博士,硕士占9%,本科占87.5%,大专占3.5%。由此看出,硕士比例也不够高,本科生比例占到绝大部分,都还需要进修提高。教育部在2006年就提出:“高职高专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认证体系,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3.体育教学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目前的体育教学考核评价采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尺度,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科学的考核。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波动,如抑郁、自卑、害怕、沮丧甚至对体育失去兴趣,影响学生间的交往及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二、对河南省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探索
1.体育课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职业院校体育课教学应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以及就业技能的提高为目标,即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融入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如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安全、营养、保健等,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是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现代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始终贯穿于体育课实施的整个过程。目前,在整个学校教学中都有很多改善和提高的尝试,但体育课大部分还以竞技体育为主,忽略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忽略了学生对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的培养。
2.建设合理的体育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职业院校课程设置要从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健康、兴趣、娱乐等,还要考虑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使学生学会一些健身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这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工作也能起到促进作用。职业院校绝大部分是三年制,体育课教学也是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要求开设两年,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体育技能、实习一年。有鉴于此,笔者建议一年级学习基本的体育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二年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让他们选修学习内容,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就会提高,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教师的授课方式也要不断创新,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体育科学知识和动作技能的形成,使他们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不单单是通过学生练习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起到调节学生心理的作用,提高学生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体育课是快乐的,而不是一种负担。教师要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下大力气转变教学方式。职业院校的教育是为学生就业服务的,体育课选修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例如:导游专业的学生,将来就业后做导游的比较多,要带团去旅游景点,爬山、走路会比较多点,如果没有好的耐力,讲解水平再高也很难适应工作,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耐力方面的训练;烹饪专业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手臂力量的训练;酒店管理专业,要加强形体姿态和静力性的站姿训练。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根据其将来的就业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为其将来更好地就业服务。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完善体育设施
各职业院校要重视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鼓励体育教师进修提高、学历提升,让他们有机会去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开阔教学思路,更加适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进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要不断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加强教材、场馆、器材、师资建设,制作一些符合本校学生特点或民族特点的简单的运动器械,或借用一些生活用具来充当体育课教具,为广大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提供丰富的、数量充足的体育场地和设备,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各职业院校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业特点制作简单的器械,在健身锻炼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体育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新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新生入校时,要对每一个学生建立考核评价数据库,掌握每一个学生入校时的身体状况。然后,定期进行考核,对比数据的变化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评价学生成绩时,除身体素质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出勤、态度、创新、自我锻炼的能力以及进步的速度等因素,采用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教师观察、测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综合方法来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也可以根据学生某一阶段的进步程度进行评分。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负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挖掘学生体育方面的潜能,使学生满怀信心地进行体育学习。
三、结语
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的全面启动, 我国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方向和目标已经确定,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力争使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的每一项任务在行动计划中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落实措施,以此推动各地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细化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河南省职业院校既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让职业院校的体育课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不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职业院校体育课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基础设施以及对学生体育课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等,也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促进河南职业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姜桂平.高校体育课程中实施“三自”教学的必要条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责编:路童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探讨
《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积极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职高职相互衔接、职前职后相互沟通的具有河南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未来10年,河南省高职高专年招生人数还会不断增长。面对河南省培养新世纪专业人才的挑战,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期,一定不能忽视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的发展。
一、当前河南省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状况
1.体育教学授课方式机械,目标单一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改善健康状况”为目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体育教学工作。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学校体育中健康理念的发展是教育的方向。河南省职业院校的体育课教学一直是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体育教师以语言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体育教师的备课和上课也将全部的精力集中在如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就是单一的模板式教学,学生是被动消极地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得不到发展。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会停滞不前。
2.体育教学师资配备相对薄弱
调查显示,河南省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师目前没有博士,硕士占9%,本科占87.5%,大专占3.5%。由此看出,硕士比例也不够高,本科生比例占到绝大部分,都还需要进修提高。教育部在2006年就提出:“高职高专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认证体系,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3.体育教学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目前的体育教学考核评价采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尺度,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科学的考核。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波动,如抑郁、自卑、害怕、沮丧甚至对体育失去兴趣,影响学生间的交往及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二、对河南省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探索
1.体育课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职业院校体育课教学应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以及就业技能的提高为目标,即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融入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如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安全、营养、保健等,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是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现代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始终贯穿于体育课实施的整个过程。目前,在整个学校教学中都有很多改善和提高的尝试,但体育课大部分还以竞技体育为主,忽略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忽略了学生对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的培养。
2.建设合理的体育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职业院校课程设置要从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健康、兴趣、娱乐等,还要考虑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使学生学会一些健身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这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工作也能起到促进作用。职业院校绝大部分是三年制,体育课教学也是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要求开设两年,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体育技能、实习一年。有鉴于此,笔者建议一年级学习基本的体育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二年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让他们选修学习内容,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就会提高,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教师的授课方式也要不断创新,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体育科学知识和动作技能的形成,使他们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不单单是通过学生练习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起到调节学生心理的作用,提高学生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体育课是快乐的,而不是一种负担。教师要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下大力气转变教学方式。职业院校的教育是为学生就业服务的,体育课选修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例如:导游专业的学生,将来就业后做导游的比较多,要带团去旅游景点,爬山、走路会比较多点,如果没有好的耐力,讲解水平再高也很难适应工作,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耐力方面的训练;烹饪专业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手臂力量的训练;酒店管理专业,要加强形体姿态和静力性的站姿训练。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根据其将来的就业方向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为其将来更好地就业服务。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完善体育设施
各职业院校要重视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鼓励体育教师进修提高、学历提升,让他们有机会去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开阔教学思路,更加适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进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要不断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加强教材、场馆、器材、师资建设,制作一些符合本校学生特点或民族特点的简单的运动器械,或借用一些生活用具来充当体育课教具,为广大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提供丰富的、数量充足的体育场地和设备,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各职业院校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业特点制作简单的器械,在健身锻炼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体育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新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新生入校时,要对每一个学生建立考核评价数据库,掌握每一个学生入校时的身体状况。然后,定期进行考核,对比数据的变化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评价学生成绩时,除身体素质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出勤、态度、创新、自我锻炼的能力以及进步的速度等因素,采用体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教师观察、测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综合方法来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也可以根据学生某一阶段的进步程度进行评分。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负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挖掘学生体育方面的潜能,使学生满怀信心地进行体育学习。
三、结语
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的全面启动, 我国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方向和目标已经确定,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力争使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的每一项任务在行动计划中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落实措施,以此推动各地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细化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河南省职业院校既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让职业院校的体育课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不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职业院校体育课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基础设施以及对学生体育课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等,也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这样才能从整体上促进河南职业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姜桂平.高校体育课程中实施“三自”教学的必要条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责编:路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