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萧山十中花雨文学社专页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test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
  芦依莎
  
  (温婉的江南的巷子
  沉默千年
  含泪等待
  一个未知的邂逅)
  
  叩叩叩……
  古老的青石板低吟着
  是她吗?
  
  似曾相识的绸伞
  如一朵西湖水上浮动的莲
  似曾相似的白裳
  款款、款款,摇曳生姿
  
  (温婉的江南的巷子
  泪眼朦胧
  凄迷的雨呵
  是另一场千古爱情的序幕?)
  
  空澄的眼,西湖水般流淌脉脉温情
  里面流转着
  千年的时空交织,斑驳陆离
  她的等待
  西湖水般漫长
  
  远远地,叩叩叩……
  铜色的簪子滑落
  黑色的发,如西湖水般宣泄
  为了等待的爱
  她,展露风情
  
  (叩叩叩……
  擦肩而过
  卖花老人的吆喝
  被水浸润的栀子香)
  
  失望,如西湖的雨
  密密、麻麻
  她的等待
  西湖水般没有穷尽
  
  只有飘忽的雨哟
  密密地轻吻
  她的脚趾
  她的小腿肚
  
  无言的安慰
  等待千年的灵魂
  
  (温婉的江南的巷子
  含泪等待
  人与蛇的再次邂逅
  沉默)
  【简评】这是一首意境悠远的诗,写的是千年以后的白蛇,在曾经与爱人拥有美好回忆的巷子中,等待与前世爱人的邂逅。只可惜当她误以为那“叩叩叩”的声音是宿世爱人的脚步声而展露风情时,却发现只是一场误会,那不过是一个卖栀子花的老人而已。白蛇没有等到她要等的人,“姻缘石上,缘定三生”的誓言成了一句空话,也许她的爱人早忘了她,也许那个老人就是前来赴约的人。然而这都不重要了。铭记那段爱恋和安慰她、同情她的只有江南的雨、江南巷子、江南的青石板……
  (指导老师:张旺)
  
  白云朵朵
  吴红萍
  
  每一片白云都有承载一方蔚蓝的使命,以纯洁、虔诚的心撑起人们心中不尽的遐想……
  仰望着天空,此时我的思绪早已随着那些云朵,天马行空……
  
  一
  小时侯,白云是甜的,棉花糖般,绵绵的,松松的;长大后,白云是冰的,腊月风霜般,洁白无瑕,沁人心脾。如今,白云是无尽的省略号,形形色色的思绪在脑海中行走,我只愿把它当作一幅画,在广袤无垠的蔚蓝中,游荡着不羁的洁白,淡淡的却清新分明。是简单,是和谐,是清爽,是柔和……
  
  二
  大清早,信步在那片绿,走进它,四周萦绕的慵懒便被这浓浓的绿意舒展开了,一圈圈扩大,扩大……这绿,这生机,散发的灵气,缕缕入鼻,是提神剂。不,我更愿意说它是催化剂,催人奋进,生生不息,凝视着那片铺陈在绿草上的灵气,感觉它已弥散在我的周围。
  走出那片绿,是阳光,洒了我满身都是……
  
  三
  就是这间屋子,仅有的两扇窗,模糊了外面的“绿肥红瘦”,阳光洒进来,墙壁上暗淡的斑驳映出我拚搏的身影,风溜进来,吹落一地的艰辛,汗水飘零的痕迹落地开花,收获终将来临,寂寞与认真竟让我如此美丽。
  就是这间屋子,狭窄的让我看不到外面广阔的天地;也就是这间屋子,承载了我海一样的思绪,天一般的希冀……
  
  四
  不知不觉爱上了咖啡,浓浓的醇香是放飞在乳白色咖啡杯口的飘带,品一杯咖啡就是品读一首诗。最喜欢王维、陶渊明的诗,给我咖啡一般的味道,抿上一小口,涩涩的,无助落魄时被人放弃的滋味,吞下一大口,秋风袭人般,令人分不清是失意还是惬意。接下来的那股甘醇,既是醉人的也是醒人的,像是事过境迁后找到的那种简单的满足感。王维与陶渊明在隐居之时,是否也有大喝一口咖啡后的滋味?哈,这就是咖啡给人的诗一般的思绪……
  【简评】作者选取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几种思绪,以“白云”为喻,取其飘洒自如之意,娓娓道来,虽然彼此之间互不关联,但却能抓住读者的心,去品味个中感受,并让思绪随之流动,仿佛蔚蓝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妙极!
  (指导老师:杨丽)
  
  秋里银杏
  徐彦敏
  
  一首悠久沧桑的诗,一片带着高傲寂静的银杏林,这便是秋留给我最好的记惦了。
  小时候,我总在深秋之时,来到一条通往远方的大道上,当我透过玻璃瓦顶,仰望那一片零星飘散的银杏叶时,我是忧郁而怅惘的,因为就连那一片饱含希望、寄寓梦想的托儿,也让无情的风吹落了,破裂了,如同一位痴情高贵的女子丧失了爱情,丧失了美好,连那难以攀援的万能皇冠也撒了一地。
  于是,我会深深叹一口气,然后绕过散满银杏的大道,小心走过,捡起一片又一片曾经寄托过希望、寄托着爱情的叶子,然后用稚嫩的小手用心地呵护。虽然她再也不会带着生气,再也不会生根发芽,但我还是卷起衣袖,用手帕擦干净污垢,小心翼翼拾取,然后压着低沉的声音说“我带你们回家,带你们回家”,然后就会流下晶莹的液体,似乎是在为飘落而可惜,似乎又是在和高贵的女孩共鸣。这便是我能为银杏留下的最后惦念了。
  而成长对于我来说,无疑是让我遗忘一些东西,包括银杏,以及对于秋的托儿。我不再是多愁善感的小孩,我学会了为自己思考……而银杏,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更新、坠落,他们洋溢着新的希望,又掉落着不愉快与悲伤,就像我一样的成长、成长……
  秋又一次占满心间,我又重新踏上那一片撒满银杏的大道,想起儿时的诗,那洒满阳光的大道上,却再也没儿时的凋零感,成了快乐且自由的……
  你
  金黄的皇后
  秋光从玻璃的瓦顶
  抚摸你的王冠
  你高贵的爱情
  淋满阳光
  像金色的秋天,像千万鸟鸣……
  是的,像千万鸟鸣。
  今天已经是今天,昨天都过去了,过去了。
  【简评】习作处处出人意料,又都在情理之中。首起之段,秋的悲凉随银杏的飘落而浮现,似曾相识,也有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倾向,但文行过半,作者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悟出了人生的意义,豁然开朗后,道尽了成长的历程。首尾呼应中,散文的“形”与“神”达到了和谐交融。(指导老师:陈筱艳)
  
  寻梦
  姚元峰
  
  庄生晓梦迷蝴蝶,是在无我、无他、无众生相的妄境中捕捉那在寂寥苍穹下消逝的蓝点,却也没有扶摇而上九万里的洒脱。凝视着贵族法则的破败,拂去镐京破碎的尘屑,握着司母戊大方鼎的古青森然,却已无法寻回这片家园的恬静。越王剑的寒气驱散了古鼎的权威,人人持着养由弓,逐取九鼎的华丽,像洪水般拍打着远古的诺亚方舟。终于,庄生在这片迷茫中颠沛翻腾,尽管有了一片封闭的天地,却也无法找回原来的那个梦。他的家,在金戈铁马、壮士百战死的狼烟中被吞没。
  驾着驷马车,奔波于各国的驿道,车辙的深痕一直嵌入了这片土地的脊背。孔丘在梨树下指点着三千门徒的希望,也化成了一朵朵祥云,在阴云密布的冬日里到处飘荡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呼号成为了中国士人最后的精神堡垒。
  孔丘是个执著的人,他没有《逍遥游》的超然,也没有《孤愤》的霸气,只是循着三皇五帝的古道走着,渴望把那个君臣泾渭分明的时代从沉淀千年的黄土高原下挖掘出来,然后剖开那颗核心的龙元,展示给世人,在黑暗即将过去后的黎明之前,放射出一道四射的异彩,带给饥苦中的天下一丝温暖。这就是他的梦。
  而历史的剧本往往大悲大喜,孔丘一生郁郁寡欢的浓重悲情却莫名其妙地在后世被拾起。他的家园确是建造起来了,只不过是被剥去了本性的一具躯壳而已。一千年后朱子的“存天理,灭人欲”早已将往昔孔子的“仁爱”删窜得一塌糊涂,他的家园在畸形的蜕变中成长为一个怪物,最后又被人用大锤砸成一片片碎末。
  前进的车辙改成了车轨,先知的家园总是难耐寂寞的,因为他们太深远、太超前,赋予了时代许多本来就无法接受的东西。
  蒸汽机的轰鸣将所有遐想粉碎,然而当新世纪的曙光穿过厚厚的楼层射入时,面对着生活中家园的满目疮痍,人们又开始寻找庄生与孔丘的梦,那个失落在很久以前的家园。
  【简评】全文文化底蕴厚重,以生动诗化的语言出之,无沉闷压抑之感,有飘逸洒脱之味。如:“逐取九鼎的华丽”,“车辙的深痕一直嵌入了这片土地的脊背”,“孔丘在梨树下指点着三千门徒的希望”。全文以寻梦始,以寻梦终,流露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沦丧的困惑和痛苦。作者带着一种悲怆和迷惘的心理,对传统文化精神苦苦追寻和呼唤,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出悲剧,也是一曲民族传统文化的挽歌。 (指导老师:孙云峰)
  
  画之韵
  芦依莎
  
  明晃晃的画室,宽敞,凌乱。空洞的宽敞,很有秩序的凌乱。
  空气很晦涩,阳光很美丽,相互融合折射之后,开始跳舞。在墙壁上,一会儿踮脚,一会儿劈叉,一会儿跪卧。
  淡淡的灰尘匀称地覆着桌子、椅子、壁画,还有石膏像,朦胧而又写意。
  唯一干净的、运动着的活物,主角,我。
  坐在低矮的凳子上,膝盖上竖着画板,手中轻捏着的铅笔只是偶尔寥寥无规则地描上几笔。嘶嘶的声音在安静的空间里,是小提琴似有若无的呼吸,很美。
  我紧盯着矮桌上的石膏,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还有圆球,和谐地站在一起。阳光也在它们身上跳舞,像舞台。而我,是观众。
  我透视它们,近大远小;我融合它们,明与暗的交接。线与角的规律,像天堂与地狱的交接和距离。明与暗的韵律,似起伏波动甚大的摇滚。
  我的思维模糊了,我胡乱地寻找着方向。
  阳光的舞步开始活跃,开始朝着时间奔跑。舞台频换着幕布。
  我急了,手上的笔开始慌乱地滑行。时间改变阳光,而阳光主宰着抽象的画。
  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图,着色。
  洞开的窗户卷进一阵风,抚摸我的额际,沁凉的触感,带走汗湿的黏腻,也带走烦闷的空气。
  淡蓝的窗帘像一片没有云的天空,但是却会飞舞,飞舞出比阳光更美的姿势。
  微微一哂,手上的动作开始趋于平缓,轻柔,自信。
  抬眼望望天空,还有天空一样的窗帘。心里很平静,如夏夜里的小夜曲在低低地轻吟。
  放笔,站起。走到窗口。奔跑到最后的太阳,很沉静很娴淑地躺在了地上,像累极晕倒在地的夸父的鲜艳的心,停止了跳动。
  我靠在墙上,压着半舞的窗帘,看安详地、沉稳地呼吸着的石膏像仍静伫一旁。
  再看看手中的画:温柔准确的勾描,漂亮的着色,还有……
  还有舞动的窗帘遮掩阳光的刺目和瞬息万变……
  交响乐在鸣奏。
  【简评】本文描述的内容含量其实很小,就只是作者的一次成功的作画过程,但作者却将之写得跌宕起伏,美不胜收。原因有二:一是将作画的过程与音乐相结合,用不同而契合的音乐来形容绘画过程中的每一次心灵的跳动。比如用小提琴来形容初绘画时的一种宁静,用摇滚形容思绪遇阻时的混乱,用澎湃大气的交响乐来形容绘画成功时的喜悦,绘画和音乐在此得到完美的融合,可以说是相得益彰。二是行文的语言很美很雅。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短句,很是简洁,联想想象所使用的词汇和也很有当代意识流文学的影子在其中,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气息,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美文。(指导老师:庄超)
其他文献
最近读到一篇非常特殊的小小说《打错电话》。几番咀嚼之后,自觉不自觉地就和当前的考场作文联系起来,觉得很有些话要说说。  《打错电话》,这个标题,初看很一般化,很生活化。在电话如此普及的今天,打错个把电话,是很普通的事。一般人是不会于此生发,而写出一篇优秀之作的,只有懂得写作技巧的人。才能于看似不起眼处,妙构佳文。细细想来,这个看似平常的标题,还真暗藏着吸引力。  《打错电话》除了标题耐看外,以下几
期刊
仰望天空  高三文(0)班李尧    有时,我们常常驻足山顶,闻风的气味,听鸟的歌唱。然而,我更喜欢仰望天空,用目光去触摸那寂寞的蓝色——如同孤独的灵魂,感受那份彻骨的静谧,彻骨的冷静。  我无法忘记那次孤独的仰望天空“相看两不厌”的感觉。  那是15岁的夏季的正午。我孤独地躺在樟树下,闭上眼睛,清凉的河风带来田野的欢快,和着樟树迷幻的香气钻入心扉,驱走了炽热的心绪。一切平静得似初生无邪的婴儿,仿
期刊
[考点说略]  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试说明》上“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因此羁旅诗倍受命题入的青睐。综观近三年全国卷高考试题。2004年甲卷张籍《秋思》和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2005年乙卷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都是羁旅诗,所以我们应更多地关
期刊
Ⅰ材料话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恶搞全称恶劣的搞笑,一般这类作品中,主角的性格会变得有些扭曲,或是故事情节逗笑。  2006年恶搞事件之多,可谓空前。年初,网上流传一段“篡改”电影《无极》而成的视频。在该视频中,《无极》不再是掺和爱情的魔幻故事,而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时隔不久,《夜宴》如火如荼上映之际,一段恶搞视频《真相大揭秘》已经在网上迅速流传……  红色经典和
期刊
2006年,加上全国统一命制的2套试题,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共计有17套。由于重庆语文试卷命制定了2道作文题(一大一小),所以,今年共有18道作文题。下面,笔者从不同角度对这18道作文题进行综述评价,不当之处,敬请行家同仁批评指正。    一个新课程导向    随着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推开与第三个分省命题年头的到来,高考语文命题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尽管2006届高中毕业生并没有接受新课程教育,但
期刊
如果说议论文是应试文的有力的右手,那么记叙文应该成为应试文中灵活的左手。许多考生日常作文,往往苦练议论文,希图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殊不知,从近几年的高考卷面来看,2005年天津卷的“留给明天”、2006年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这些题目,有相当多的满分作文是记叙文,尤其2006年上海卷的题目大部分学生选择写记叙文。既然如此,那么正确的应试文策略是,左手叙事,右手说理,
期刊
我们的时代  (2006年3月19日。15岁)  子尤  曾经有人把爱情的期限  无限延长到一万年  那谁知道有什么样的景象  出现在一万年零一天    沙漠覆盖洪荒的石器时代  凝结出多少神话寓言  轮回中谁相信永恒的承诺  看看这世界有多少沧海桑田    历史飞逝间只是一转眼  人们告诉我这是个崭新时间  天空在变化天空也无言  天空下的情节一遍又一遍    恋爱的男女在爱恋  恋爱的故事无处
期刊
路  2005届彭早    那漫无边际的道路,惶惶的人群,无数个未知的出口……  我的路的开始,一样寂寥,孤单的身影徘徊在深邃的路上。路可以把人们引到想去的地方,但拥挤的人群仍然可以让我轻易地迷失。路总是充满了选择,一个细小的分叉决定的是完全不同的远方。我漫不经心地走,选择了一条迥异的路,人们总是喜欢歧视异类,受人冷眼成了我的家常便饭。  我义无反顾地走着,有时觉得,生命像一场赌局,我押上了我的全
期刊
沉默的蛹绚丽的蝶    高三(致明)班 王贝贝  抽穗拔节的痛楚与快乐,羽化成蝶的美丽与忧伤,在那个朦胧而清晰的季节,勿忘我绽放在记忆的山谷。  ——题记  高三的时光那年仿佛是湘西凤凰一抹淡紫色的晚霞,又像是西子湖畔平静的水面的一裙涟漪,淡淡的安静的:来得悄无声响,却始终抹不去抚不平,留在心头的依然是那三百个日日夜夜的“作茧自缚”。  我的高三是个沉默的蛹,从我搬入那所状元楼开始,风掠过额前的发
期刊
最短的微型小说恐怕要算美国的一篇获奖的科幻小说了:“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听到了敲门声……”    微型小说之微,是它的形制短小,百字或千文,便可具小说之体式,达叙事审美之功效。最短的微型小说恐怕要算美国的一篇获奖的科幻小说了:“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听到了敲门声……”仅20余字,这是小说吗?当然是。通过虚拟场景来表达对“人”自身及不可知的命运的关注和追问,正是小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