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部风靡全国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出版10年间就陆续印刷了1000多万册。这本畅销书的作者和主人公,就是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兵工功臣——吴运铎。 1917年,吴运铎出生在江西萍乡一个煤矿职员家庭。在机器轰鸣声中长大的他,从小就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梦想着将来成为一名工人,造机器、开机器。 大革命失败后,父母所在煤矿陷入半停顿状态,中国共产党创办的职工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部风靡全国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出版10年间就陆续印刷了1000多万册。这本畅销书的作者和主人公,就是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兵工功臣——吴运铎。
1917年,吴运铎出生在江西萍乡一个煤矿职员家庭。在机器轰鸣声中长大的他,从小就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梦想着将来成为一名工人,造机器、开机器。
大革命失败后,父母所在煤矿陷入半停顿状态,中国共产党创办的职工子弟学校也被迫关闭。吴运铎一家人失业又失学,生活陷入绝境。为了谋生,14岁的吴运铎便下煤窑做苦工,后来又辗转做过电工、钳工、铸工、水泥工,步步艰辛,境况却没有半点好转。
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在《新华日报》的影响下,找到了人生的方向。1938年,他离开武汉,远赴皖南云岭,参加了新四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皖南云岭开始,吴运铎便投入到他为之奉献一生的人民兵工事业中,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抗日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主持了多项兵器科研项目,培养了大批军工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部队装备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时期,由于敌人的封锁,根据地的兵工生产困难重重。土筑的锻铁炉、木头做的风箱……整个兵工厂找不到一部像样的机器。吴运铎和同志们想方设法,因陋就简,从没爆炸的敌人的炮弹和炸弹中挖火药做原料,用民兵破路挖来的铁轨、道钉改造车间里的钢凿、旋刀、钢模,用长凳、木桩、木板、石磨造出了旋床、打光机、发动机等土机器,扩大了枪弹生产规模。
面对敌人的“扫荡”,兵工厂的工人们常常要抬着机器打游击,在战斗间隙马不停蹄地开展生产,供应前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只读过5年小学的吴运铎还是啃下了《经验设计》《机械原理》等书,设计出一张又一张机床图纸,和战友们一起建立了子弹厂,成功研制出拉雷、电发踏雷等多种武器弹药,为提高部队火力作出很大贡献。
生产研制武器弹药的危险性有目共睹。吴运铎在工作和战斗中曾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殘,经历手术20余次,但身上仍留有几十块弹片。面对危险与伤痛,吴运铎坦然无畏,以顽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战胜病魔,回到生产一线。他说:“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的劳动融合在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
1951年10月,吴运铎被授予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同志们的要求下,他把自己的经历和事迹写成了长篇文章《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并在《工人日报》上连载,后来以《把一切献给党》为名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广泛传播。
离休后,吴运铎依然心系党的事业,参与了关心教育下一代协会、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的有关工作,为青少年教育和残疾人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1991年5月2日,吴运铎在北京病逝。他用一生,践行了自己“把一切献给党”的诺言。●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碧薇)
其他文献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以下简称办(局)〕按照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部署要求和中办机关党委统一安排,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机关党建工作日常,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学好百年黨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推动保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凝聚强大精神力
百年奋斗路,领航新征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高瞻远瞩,作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部署,全党上下掀起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中国一汽党委认真谋划、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做强民族汽车品牌的强大奋进力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一汽时的殷切嘱托,牢记汽车“长子”的初心使命,在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助力构建新发展
10月21日~10月25日,为期5天的“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举行。此次大会以“共创共享共赢,开启智能时代”为主题,堪称机器人领域的“奥运会”。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机器人企业、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了这场机器人领域的饕餮盛宴。 这次代表世界最前沿科技水平的大会,举办地址虽远在北京市区外的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却依旧吸引了无数观众前来观展。时隔一年,机器人领域又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和进展?今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被毛泽东称为“天书”的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这本签名册纵43厘米、横32.5厘米,共82页,留下了644位代表的珍贵签名。封面上镌刻着政协会徽和林伯渠的题款。 随着解放战争的高歌猛进,建立新中国的任务被提上日程。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这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发出的庄严宣告。随后,毛主席按下控制国旗升降的电钮,军乐团演奏的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响起,象征着新中国诞生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国旗,现今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这面国旗长 4.6米、宽3.38米,旗面由5幅红绸拼制而成,5颗星星由黄缎制成。
先锋三人组 这一期推出两位同学续写的第二回(A和B),请你任选一个故事续写下面一回。注意,写之前一定要与责任编辑联系哦!(E-mail:guotianhong@sina.com,电话:025-83714107) 林涛默默无语。犹豫了片刻之后,林老板终于对众人说出了其中的秘密: “我原本还有一个女儿叫林琪,她与林涛感情很好,可就在两年之前,林琪不幸在一场车祸中坠入山崖,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过
这枚新中国成立时刊铸的中央人民政府印信,边长9厘米,印体厚2.5厘米,印柄长10.9厘米,上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几个大字;印章为方形,材质为铜质,印文为阳文、宋体,印章背面刻有阴文“印名”“时间”“序号”,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第一号”。 中央人民政府印是国家主席或中央人民政府在颁发各种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权力时钤印公文的凭证信物
我1934年9月出生于江苏昆山一个农民家庭。回想起来,从离开家乡奔赴东北到退休离开岗位,我在人民邮电岗位上工作了43年,并亲历了抗美援朝战争。1969年,我正式加入光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1938年,中国正经历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遭受了残酷迫害,我的父亲也因此失去了生命。1949年新中国成立,15岁的我在昆山农村第一次感受到“站起来”的自豪,然而此时,一场战争正悄然逼近中国东北,威胁着
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展览馆外的长形石块上,醒目地镌刻着2009年习近平同志看望申纪兰时说的一句话:“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兰精神代代相传。”没有惊天动地,只有脚踏实地,申纪兰,这位普普通通的妇女,一生扎根农村,将一切献给了党、国家和人民。 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申纪兰担任副社长。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
1951年,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夫妇收到邀请,希望他们回到中国参与新中国的建设。两人闻讯后,即刻动身,辗转从美国取道波兰,经过49天的海上颠簸,终于抵达天津港。直到2005年去世,爱泼斯坦再未离开过中国的土地。 爱泼斯坦,1915年4月20日出生于波兰,1917年随父母移居中国,从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6岁时,他从英文报纸《京津泰晤士报》《北平时事日报》起步,开始了新闻记者的生涯。 上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