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ua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黑龙江省地方院校作为向地方经济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应建立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文章在分析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意义的基础上,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科建设原则、明确专业建设要求三方面出发,为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地方院校 应用型人才 培养
  [作者简介]吴丹(1979-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社会科学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王永明(1972-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大学社会科学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东北老工业基地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55G06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9-0028-02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指导下,由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①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决定了所培养人才的基本特征,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理念。黑龙江省地方院校作为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基地,应建立健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是指相对于高精尖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黑龙江省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高校的发展、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革命的兴起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大学已不再是远离社会的“象牙塔”,而逐步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的要求,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要求,这种强调职业知识技能,能够成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有一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2.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地方高校的就业率。黑龙江省地方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相对落后的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师资力量、设备条件、经费支持、生源质量都不能与重点大学相比,培养出的大学生理论和学术能力远不及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又不及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非常尴尬。因此,黑龙江省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有利于更多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提升地方高校的就业率有着重要作用。
  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我国普通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到2008年招生人数已达61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已经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在“精英教育”时期,大学生是“凤毛麟角”“天之骄子”,一经大学录取即进入“干部系列”,学习成绩不论好坏,只要及格就能毕业,就有文凭和工作,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而“大众化教育”时期,大学生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他们是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参与到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来的,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实际应用能力才能与其他社会阶层展开就业竞争。因此,黑龙江省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够从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两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培养,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对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才储备和人才支撑,应当从明确培养目标,明确学科建设原则以及明确专业建设要求等几方面来进行。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黑龙江省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前提。黑龙江省地处北国边陲,经济社会发展都较为落后,地方院校或多或少具有起步迟、基础差,师资薄弱等特点,致使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日渐困难。而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衡量学校质量的硬性指标。面对这种状况,黑龙江省部分地方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出现了“考研基地”“考证基地”等极端的人才培养误区,或用提升考研率来提高就业率,或通过考取各种就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率。这种应试教育对于实现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的任务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黑龙江省地方院校亟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内涵发展,担负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所培养的,面向实际、面向生产一线,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将相应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人才”。②可见,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对于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来说,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对人才的吸引力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地方院校就成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库和知识源。因此,黑龙江省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黑龙江省所需的,面向石化工业、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能源工业和医药工业的,能够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黑龙江省地方院校只有坚持本土化战略,全力培养为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地方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所急需的各种技术应用型人才,才能在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同时,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实现共生共赢。
  2.明确学科建设原则是黑龙江省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地方高校应根据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遵循学科建设与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科学进行学科建设,为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地方建设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说来,黑龙江省地方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学科建设应坚持以下两个原则:(1)前瞻性原则。前瞻性是指引学科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黑龙江省地方院校要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不能只是被动地跟随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步伐,而应为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引路。高等院校理应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剂,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引路护航。黑龙江省地方院校的学科建设既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又应当瞄准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通过创办与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学科门类。例如,可以通过优先发展以装备制造和信息科学为重点的高新技术学科和专业,加大用信息科技提升和改造传统学科的力度,来引领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进一步更快发展。(2)特色性原则。由于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政府对地方高校的资金投入相对有限,这就决定了高校内部所有学科建设不可能做到均衡发展。因此,地方高校应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策略,在传统学科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确立有特色的学科方向,突出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地方特色,并以此为重点加强建设。例如,针对黑龙江省作为石油化工基地的特点,大庆石油学院应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针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基地的特点,东北农业大学应以食品工程与科学、农业工程等学科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针对黑龙江省装备基地的特点,哈尔滨理工大学应以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建设几个特色优势学科,突出地方院校的学科优势,使之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地方建设服务。
  3.明确专业建设要求是黑龙江省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专业处在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上,一方面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而设置的,另一方面又是为培养社会所需的某种职业人才而设置的。因此,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应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老工业基地的职业需求为目标进行专业建设,培养适合于地方发展实际的应用型人才。(1)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科学进行专业设置。黑龙江省教育厅在《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人才服务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校要调整专业设置结构。要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构架对各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调整专业方向”。这就要求黑龙江省地方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积极创办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急需的“机械电子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生物技术”等新兴专业,为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培养所需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切入点,合理设置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平台。教学计划是三类课程的组合,即思想道德、科学与人文知识课程,学科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性(专门化、职业化)知识和技能训练课程的组合。③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地处北国边陲,物质生活条件恶劣,对人才吸引力小。对此,黑龙江省地方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保证思想道德、科学与人文知识课程的课时数,注重对学生进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道德教化,使学生了解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过去和未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需求,树立为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服务的信念。同时,增加专业性知识、技能训练课程、实践课程的课时数,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3)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重点,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一要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实际,针对黑龙江省石化工业、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能源工业和医药工业五大基地的特点,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地方企业联合在校内建立相关的研究所或研究基地,由地方企业出资金,学校出人才,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研究,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为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援;另一方面,可以与校外企业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由企业提供实践岗位,由学校为企业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援,共同为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献力、献策。例如,哈尔滨理工大学与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齐齐哈尔重型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大型企业签订的校企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创新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和校企科研开发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二要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增加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课时数的同时,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指导教师应明确为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从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指导、监控,以至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和答辩都应当突出为黑龙江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解决黑龙江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黑龙江省地方院校根据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注释]
  ①史东根.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0-05-10.
  ②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8.
  ③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5):69.
其他文献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还为学生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文章根据钢琴的学科特点、高师学生的现状及心理,探
我们知道,时间的误差短时间看起来似乎不必在意,影响不大,而在长期累加后,却是相当的可观。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放置一台电子钟,由于客观的因素,它不会绝对的准确,会有一定的偏差。10微秒是它一秒内产生的偏差,应该说精度还是相当高的,运转24小时,产生的时间偏差也只接近一秒。但它在运行365天后,误差将会高达5分钟。而运行几年后,时间已严重偏离标准值。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时钟,长
针对锅炉给水泵发生初生空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泵和系统两方面分析阐述了预防空化发生,减轻空蚀破坏的几点较为实用的对策。
【正】 公元五世纪,倭国完成了政治统一。统一后的大王政权是“部族联合政权”还是奴隶制国家,各说不一。我认为,随着倭国的统一,管理更加复杂,促进了王权专制趋向的加强和政
<正> 二战后短短的十年内,日本就实现了从统制经济向开放经济体制的过渡。其中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劳动改革等经济民主化改革以及道奇整顿、夏普税改推动了日本经济向民主和
我国油页岩地质资源量巨大,是潜在的油气资源,也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开采是油页岩工业的发展趋势。在系统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和调研的基础
【正】 根据通产省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六日统计的日本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表明,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额平均每个公司二十五亿日元,平均四点六个公司持有现地法人。现地法人的
简单介绍系统的建设背景,通过党建业务系统应用架构、视频会议系统应用架构、网络架构、系统部署架构、视频会议系统部署架构的设计来确定该技术方案;对系统安全、传输安全、
本研究针对中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以江苏大学为例)进行了分析,更加深刻地剖析出中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而现在大学生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认识不清,需要通过研究引起
国际贸易创新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各种创新现象的全面概括。国际贸易创新主要包括观念创新,格局创新,构成创新,工具创新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