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浅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96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扩大,信息人才的基础培养是当今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不重视,学生学习态度松散,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等,该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理念信息素质创新教育
  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于中小学课程建设而言,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程度却呈现出参差不齐、城乡差距大的特点,下面就信息技术课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多视角、多方位的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思路提出建议,以期和广大教师共同探讨。
  1重视不够,教学思想有待改变
  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推广,我国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快速增长,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对于各个单位、家庭、个人都不可缺少,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基石,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对于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开设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中小学学校强调主课教学,忽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很多学校还是以"升学"为主导思想、主要目标。信息技术课程可有可无,或者课程安排松散。背离了中小学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思想。
  2学生积极性不高,需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激情
  由于学校的不重视,学生把信息技术课程当作娱乐课、休闲课,认真学与不认真学,学得好与学不好都无所谓,因此学生就比较松散,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有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做其它科目的作业,或者复习其它科目的内容。有的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完全就想着上网聊天,打游戏。
  提高学习积极性可以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既然他们喜欢上网聊天,就以聊天为切入点,扩展网络更多有意义有趣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例如利用网络下载学习资料,了解其它学习动态,利用网络购物平台购买便宜的学习工具书,了解网络购物中的欺诈行为。同样,他们喜欢打游戏,介绍一些有趣味的教学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导向的让学生认识游戏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让他们意识到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还可以从游戏的设计入手,讲解其它一些学习软件,促进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对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打下基础。
  3教师资历有待专业化
  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资历有限,一部分教师是从其它课程教师转型而来,计算机知识基础相对欠缺,信息综合处理能力不强。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基于课本知识,从而教学上形式单一,不灵活,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小学应引入更多更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对原有的教师进行全面的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4硬件设施短缺,应加大建设投入
  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基于硬件设施的建设,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空洞的,让学生实际操作一次能比上十次的讲解。在条件设施方面,城乡差距很大,有些乡村中小学,只有几台陈旧的计算机,整个学校没一台计算机连上网络。这需要我们在有限的资源上合理利用设备,利用有利条件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当然,这必须首先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
  5教学理念陈旧,需要进一步创新
  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这里,"利用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
  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操(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素质。为此,我们应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换句话说,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软硬件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处理、创新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包括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两个方面。这里明确指出了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两种教学形式(专门课程式与学科渗透式)。我们不但要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各种传统的与现代的信息工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要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有力保证。转贴于中国论文
  信息技术教育的途径与模式有多种。除采用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外,还可采用课外活动模式、家庭教育模式、远程协作学习模式。其中,基于项目活动的教学模式能较好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竞争与协作的结合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值得推广。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本身也需要不断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在飞速发展,运用于教学也需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在现有的技术上停滞不前,终有一天会被淘汰。现代教育技术短短几年就经历了几代教育技术的变化,现在利用强大交互功能的网络教学已经体现了其教学的优越性,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呈现和展示的个别化教学。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的传授媒体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可以传授新的理论,也可以强化旧的思想。我们已经看到有的网络学校,运用的是新技术,推行的却是变本加厉的呆读死记式的应试教育。我们要不断探索在教学中应采用什么形式才能真正达到创新教育。只停留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种外在形式、而不进行内在实质性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
其他文献
当前,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较多关注转型目标下的管理会计工具运用,推动财务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的数据中台建设,最终促进企业的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
语文教学工作中,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面对写作,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写作兴趣不大,教师批阅时也会发现很多雷同作文,尽管教师连周记都细致认真地批改,却收效甚微。目前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语文素质分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的综合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即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呢?  一、从生活
期刊
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主体供给是指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正平等地协作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格局。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伴随着公民文化需求的逐步增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才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中。  【关键词】数学课堂主动参与实效性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创造性人才,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每一位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而对于一二年级学生而言,更是学习的
教师课上想必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刚说完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有学生将有关的知识点不由自主地"抖落"出来。这往往会使施教者手足无措,边应付学生,边急切地思考:下面还怎么教?接下来,教师常采用的方法有:一是不予理睬,学生你说你的,我当没有听见;二是训斥,教师立马回敬一句,就是你能(极少部分教师会这样说);三是虽然让学生说,但还要为难学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锥体积的开场白中说道:前几天,我们学会了求圆柱的体积
期刊
【摘要】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发现了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向疑难问题的解决,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预习作用方法赏识监督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
进入21世纪后,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它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种领域。然而,相较城市的信息技术教学,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是落伍的。因此如何提高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实效性,是我们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电脑知识。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
期刊
【摘要】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的素质和开发人的潜能。人的素质和潜能是多类型、多层次的,在这当中自主发展和自主学习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潜能和素质,他能够发展并且形成其他方面的潜能和素质。所以,在现代的教学当中应该把发展、培养学生的潜能与素质作为重中之重。本文通过笔者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在新课改理念下,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广大同行参考与指导,并具有借鉴性意义。  【
中国现行的医疗救助体制建立于九十年代中后期,其关注的重点是解决日常生活中贫困患者的医疗难问题,强调医疗救助中最普通、最基本的功能.在该文中,我们在关注社会正常运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