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的悖论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辛苦苦读完了哥伦比亚大学这种常春藤名校,本可在职场大展拳脚,如今却在家做全职妈妈——你觉得我这么干,是一种浪费对不对?
  
  我想你认为的“浪费”,可能有三个层面的假设:
  1. 在家当妈,浪费了高学历;
  2. 不去工作,错过了职场快速上升的机会;
  3. 把可以用于“自我提升”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孩子身上。
  三个假设,咱们一个个聊。

浪费了高学历吗


  一说到高学历,人们的反应通常是把它和好工作、高收入联系到一起。
  谁告诉你,拥有高学历和当一个好妈妈没有什么关系?
  美国范德堡大学的Joni Hersch教授调查了数万名美国毕业生的数据后发现,和普通大学毕业的妈妈相比,毕业于常春藤或斯坦福等名校的妈妈,更倾向于在家做全职主妇。
  Hersch的文章没有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我想每个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对我而言,暂时离开职场去带宝宝,并没有浪费我的学历,反而很好地利用了我受过的教育——
  在美国留学多年,我的英语有一定优势,在育儿路上遇到疑惑,可以第一时间查找权威网站(比如美国儿医协会)和育儿专著,得到问题的答案;宝宝喜欢看绘本,中英文启蒙都是我做主力,而英文绘本我们早已读了上千册。
  藤校给人的另外一笔财富,是求知欲和好奇心;换句话说,就是“不甘现状爱折腾”。
  做全职妈妈以前,我的世界里只有工作计划和表格;决定辞职带苏宝后,我发现在养育宝宝这件事上,自己是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但因为爱折腾,我开始研究身边社区都有些什么资源,可以丰富孩子的认知世界。我们开始参加图书馆的绘本故事会、音乐早教课、艺术课,前段时间还参加了一个专门为小朋友设计的自然启蒙营,每天排得满满的。
  在我心目中,美国一流大学教给人最重要的东西,应该是“自由人格”。做全职妈妈,又何尝不是这种自由人格的必然选择?随着孩子的成长,将来生活中还有很多决定要做,妈妈有主见、有独立人格,自然会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帮助他们更独立、更成熟。
  有主见、有好奇心、外语熟练……这些品质,当然不一定要读世界一流大学才能获得;但是,如果拥有这些品质,育儿的路会更轻松有趣。
  所以你看,我受过的教育,其实并没有全被浪费掉。

错过了职场上升的机会吗


  辞职之前,我在纽约一家战略管理咨询公司工作。美国的投行和管理咨询这两个行业,吸引了很多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但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并没想清楚自己到底喜不喜欢、适不适合这两个行业,只是因为有面子、收入高,而且校友们都在这里,就没有离开。
  当时的我也属于这群人中的一员,事业发展得还挺顺利。所以生完娃后离开时,说一点遗憾没有也不可能。但是后来有一天,我在瑜伽馆遇到一个耶鲁毕业的全职妈妈,她的一番话让我豁然开朗:“这几年,世界上会暂时少一个金融分析师、程序员或者律师,但地球照样旋转。在家陪伴宝宝,也不过短短几年,你不会永远都是全职妈妈,你身上的所有能力,也不会过期”。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是由责任心、会统筹、会合作等素质决定的,如果你本身具备了这些素质,而且一直在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就完全不用担心暂离职场会让能力磨灭。管理一个家庭和管理一个团队,有很多共通之处:管理全家人的财务、健康和出行,每天和熊孩子单挑十八回合,我深感自己的职业技能每天都在磨炼提升中……
  而且,在家这两年,我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了更新的思考:精英教育我经历了,咨询行业这根挤破头的独木桥我走过了,后来在和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远不止数据和报表——我终于有了更多碎片时间,去读毕业后一直没来得及读的书,去认识各种有趣的人(尤其是和我经历类似的全职妈妈),去重拾“写作”这个久违的爱好,去丰富我将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可能性,这些都是当年在大公司金字塔里研究年终总结的时候,没有想到过的。

放弃了自我提升吗


  和没有孩子的前同事们聊天,我常调侃他们:你们哪里是在工作,简直是在休假好吗?
  上班族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固定的,还有双休日,但全职妈妈几乎24小时 365天全年无休,如果宝宝的睡眠习惯还不成熟,那么你剩下不多的睡眠时间也将是碎片化的。
  以前我是个随性懒散的人。有了孩子以后,发现不懂时间管理根本无法生存。很快我学会了更好的统筹安排、取舍和合并任务,在“生存问题”面前,好像一秒钟get到了时间管理的全部精髓。
  辞职前,忙起来一周也要工作80多个小时,午饭都在讨论工作,下班回来吃过晚饭就累趴了,很多学生时代的爱好,被工作时间全部取代填满。
  相反,辞职后我的碎片时间忽然多了,搬家时买回来就没弹过的钢琴,有时间去练了;白天遛娃时,顺便去中央公园跑个步,还把喜欢的博物馆也逛了;曾经的厨渣一枚,居然可以烘焙出好吃的红丝绒蛋糕了。而这些,都是全职妈妈这个角色给我的馈赠,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提升?
  “全职妈妈”这个词,本就是个伪命题。
  即使第二天要上班,凌晨两点在喂奶的人也是妈妈;宝宝病了,半夜起来照顾的人还是妈妈;好不容易娃睡了,还要抓紧研究科学育儿和为宝宝买买买的人仍是妈妈……“妈妈”这个角色要求24小时在线,从这种意义上讲,所有妈妈都是全职妈妈。
  所以,最后我想说,做不做全职妈妈是一道选择题,答案并没有对与错之分。试着把自己的经历都当做财富,保护好内心的小火焰,无论你的“职业”是什么,都无法阻挡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他文献
2000年夏天,我生了个漂亮女儿,丈夫很高兴,可盼孙心切的公婆却大失所望,受他们情绪的直接影响,一家人都愁眉不展。等到给女儿取名时,丈夫取笑道:“生了一个女儿,惹得一家子烦,就叫‘王一凡(烦)’吧!”这下子,被孙女的“美貌”打动的公公、对孙女日久生情的婆婆都坚决反对:“这么漂亮的孙女,我们可不烦,不能叫‘一凡’。”最后,经过全家认真讨论,给女儿取名“王禧辰”,意为千禧年的小龙女。“小龙女”人如其名
“喔喔喔——”一大早,雞爸爸就在鸡舍门口高声打鸣,催促它的28只小鸡娃起床。可小鸡娃们想赖床,不愿意那么早起来,于是,草堆里、树丛中、鸡妈妈的翅膀下……到处都有它们躲藏的身影。  如果你是鸡爸爸,你能不能把小鸡娃一只只都找出来呢?
啊?澡盆也能载人?当然,蹲在大澡盆里采菱角可好玩了。  秋高气爽,又到出游佳节,可爸爸妈妈却苦着一张脸,开始发愁黄金周的安排:往热门景点去吧,哪哪都是人,孩子身心俱疲还不一定玩得开心;不出门吧,又怕委屈了孩子,好不容易遇上个假期,难道只能圈养在家当宅娃吗?  别急别急,我给大家支个招。谁说出门就只能奔着热门景点去?其实细心搜寻一下,城市周边就有许多好玩地方,可以让孩子度过一个难忘的金秋呢。  玩转
找一只或几只空瓶子;用铁丝围成若干个直径20cm左右的圈;在地上画一条线。家长和孩子站在线外,把全丢向瓶子,比赛谁丢得准,套住的瓶子多。
媽妈在洗手,觉得水太凉。  她应该把水龙头向哪边扭一扭呢?
“拉拉钩”,教诚信    “拉钩上跺,一百年不许变。”这句稚气的话语,在小朋友看来,却是订立契约的郑重仪式,其中包含着坚定守护诚信和承担责任的意味。如果家长能够对这种方式善加利用,将会让孩子学会什么是责任感。  孩子3岁半以后,自制力和规则意识都有所增强,他们渴望独立,也渴望诚信,会很愿意通过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沟通形式,来确定和保障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而父母也正需要对孩子的成长进行一定的约束,因
艾尔乱丢的越多,被没收的也就越多,最后就没有玩具可玩了。  父母的话有时会没用,但后果的话孩子一定听。在美国,父母倾向于采用后果法来代替惩罚,规范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后果法分为两种:一种为自然后果法,另一种为逻辑后果法。场景1 若觉得不舒服,孩子会要求脱下来的  节假日和先生一起去探望他姐姐一家。她家老二故意把左脚的鞋子穿到右脚,但是她因为尊重孩子的意愿,不想打击小家伙自己
用三角形和椭圆形画西瓜,注意分出前后。  用各种圆形来画自己喜欢的水果吧,构图要饱满。  用你喜歡的两三种颜色重叠涂画水果,颜色有变化才更漂亮。
恐龙幼儿园放学啦!恐龍爸爸站在篱笆对面,等着接他的两个孩子回家。  红衣服的是姐姐,黄衣服的是弟弟。如果他俩分开两边跑,你猜谁能更快到达爸爸身边?  “姐姐,我跑得快,你肯定跑不过我!”  “那可不一定,试试才知道。”  “姐姐,你真的很慢!我已经跑过四个栅栏了,你才跑两个而已。”  “是吗?可是看起来,好像我离爸爸更近哦。”  “弟弟加油!我和爸爸站在这里等你哈。”  “天哪!为什么会这样?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