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扎根理论构建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模型的效果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z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扎根理论在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模型建立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治疗方式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构建生活质量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

结果

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20次、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用扎根理论构建生活质量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焦虑、抑郁状况,提升预后。

其他文献
脓毒症是成人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观察发现当患者病情进展为脓毒症时,耗费大量医疗资源的同时病死率也明显升高。因此,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病情评估、预测预后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有较多生物标志物或评分标准,因其各自不同的缺陷,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发现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指标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进展存在着相关性。本综述总结了中性粒
外源性脂质性肺炎(ExLP)是一种罕见疾病。因其缺乏典型的、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故进一步认识及详细病史采集对于ExLP的诊断至关重要。ExLP同时合并肺结核则更为罕见,容易误诊及漏诊。本文通过报道1例经病原学及病理确诊的典型的ExLP合并肺结核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进一步认识。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第一代EGFR-TKI(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或第二代EGFR-TKI(如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可有效治疗EGFR驱动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的患者L858R突变。由于获得性耐药,几乎所有病例在1至2年后都会出现疾病复发。最常见耐药突变是外显子20中的EGFR T79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的高危并发症,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通过全面宣教,提高认识,建立规范的VTE组织构架和管理制度,采用"医护一体、多学科协作"的防治模式,依托信息化手段,并深化VTE防治的科学研究,构建起规范化的医院内VTE防治管理体系,以减少VTE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恶性肿瘤及相关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危险因素,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死亡率及医疗费用明显增加。肝素为基础的初级预防可显著减少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CAT)发生风险,但增加出血风险。本文对CAT发生风险评估、抗凝出血风险评估、CAT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最新文献进行综述。通过大量文献综合分析发现,VTE临床风险评估模型对CAT的预测作用有限,需进一步谨慎评估。目前,抗凝出血风险评估模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s)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抗凝及预防方面的研究不断涌现,临床证据不断增加,使其在VTE抗凝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内外在VTE的诊治及预防指南中推荐的级别不断提高,应用的领域更加广泛,但在临床应用中尚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DOACs在肿瘤相关VTE抗凝治疗、在VTE预防以及在儿童VTE抗凝治疗等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提出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
目的研究肺栓塞(PE)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CT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地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经CT肺动脉造影首次确诊的PE患者。治疗前24 h内和治疗后第14
滑膜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具侵袭性的,梭形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肺是其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临床表现和影像无特异性,极易误诊。国内外关于肺转移性滑膜肉瘤的报道较少,现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例肺转移性滑膜肉瘤并复习的近2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9例肺转移性滑膜肉瘤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期刊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日益受到关注。而不同病因的急性PTE在抗凝药物应用、治疗疗程等方面存在不同,并且部分急性PTE患者即使经过充分治疗仍可能复发或发展成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甚至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门诊随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总结PTE患者在不同阶段的随访目的及重点,以帮助临床医师规范门诊随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