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情趣导入技巧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入新课的过程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过程。虽然有一定的方法,但无定法,而且是不断变化的。只要我们在新课标理念下不断深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总结,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方法;情趣导入法
  【中图分类号】G566【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68-01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 教师如能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好方法,将学生吸引到学习的美好氛围中,就能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创新之门,使他们尽快进入愉快的情绪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认知开端,使他们尽快地接受新知识。情趣导入法有:
  一、游戏导入法
  由于学生喜欢游戏,根据教材内容在新课导入时通过游戏的形式,创设一种“乐学”和“参与”的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深刻的印象和直接经验,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10以内连加”时,先请5个学生到教室前面玩“老鹰叼小鸡”的游戏,接着,又请2个学生加入游戏当中,紧接着,再请1个学生加入游戏当中。这时,教师问:“同学们,一共有多少人在玩游戏?怎样列算式? ”很多学生用原来学过的加法知识列算式:5+2=7,7+1=8。然后教师又问:“同学们,谁能试着用一个连加算式来表示呢?”学生们争着举手回答,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学生由此而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与教师默契配合,参与新课学习。
  二、故事导入法
  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新课的开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一个故事、寓言、童话或自编一个故事,就能使学生兴趣大增,注意力集中,快速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在一开始我先为同学们讲了“孙大圣分桃”的故事:大圣从王母娘娘处偷来蟠桃分给众猴。猴儿们好生欢喜,几日之后,所剩不多时,只见大圣那儿留着一个特大的蟠桃准备独自享用。不料,他最宠爱的一只小猴还馋着大圣要分享。大圣说:“好吧,咱俩平分各一半。”小猴小嘴一厥:“不好,不好,太少了!”大圣把桃切成大小一样的4块:“给,2块!”“不好,不好,还是太少了!”小猴还是不满意。“真难缠,还嫌少哇?”于是大圣把桃重新改切成大小一样的8块,扔给小猴4块:“再嫌少本大王就不给了”, 小猴一看:“4块比1块多3块,好极了!嘻嘻,谢大王!”小猴欢天喜地地走了。同学们,你们说:“小猴真的比第一次多拿了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三、操作导入法
  抽象的东西往往难以理解,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等各种操作,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的内容,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愿望。例如,在教学“相交与垂直”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互相”,然后让学生利用两根小木棍制成的活动学具做游戏,在课桌上摆出不同的形式。“你可以摆几种?能给摆出的每种形式取个名字吗?” 通过这样的操作导入,不仅让学生初步懂得了垂直的涵义,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热情,这样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四、情境导入法
  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了数学的魅力。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分类”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上课前,教师故意把几个作业本、几本书、一些粉笔乱放在讲台上。上课一开始,我就发问:“同学们,刚才你走过讲台时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讲台上很乱。)“怎么办呢?”教师又问,(有的学生说:需要整理一下。)“哪位同学能帮帮老师吗?”(一位学生上台来整理:将作业本放在一起、书放在一起、粉笔放进粉笔盒。)教师根据学生的整理过程引入课题——“分类”。这样积极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
  导入新课的过程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过程。虽然有一定的方法,但无定法,而且是不断变化的。只要我们在新课标理念下不断深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总结,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方法;创新;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48-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543.86【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08-02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往往受到学生主体性发展情况的制约,而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则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表现,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61-01       数形结合思想:数和式是问题的抽象和概括、图形和图像是问题的具体和直观的反映。华罗庚先生说得好:“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这句话阐明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意义。  初中代数教材列方程解应用题所选例题多数采用数形结合中的图示法,教学过程中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具
期刊
【摘要】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优质教学必然是有效教学,它坚持三维目标整合的整体发展观,秉承注重思维过程、生活经验、开放建构和整体联系的知识观,倡导主动性、交往性、创新性和体验性学习的学习观,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走向促进者,由拥有知识到拥有智慧。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54-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习的动力,是求知和成才的起点。一般来说,儿童在美术活动的开始一段时间都有一定的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所以我们在美术教育中要注意激发兴趣并将浅层兴趣引伸,提
期刊
【摘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如果学生学习非常主动和积极,那么就会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目的。在政治教学中我们要全面贯彻新课改的教学观念——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身于政治知识的学习之中,有效地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质量;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30.1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63-01       针对中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在教学中真正渗透素质教育。具体地说,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应注意下列四个问题:  一、转变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要使他们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必须触
期刊
【摘要】学生学英语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那么到底要培养他们那些习惯呢?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为要培养的习惯实在太多。但归纳起来就是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英语学习必须以听和读为前提,但要真正掌握英语,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仅靠听和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说和写来检验和促进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英语;实践体会;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267【文章标识码】B【文章
期刊
【摘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人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思路多年不变——紧紧围绕课文内容,主要评价、考查或训练学生对字词、语法、修辞、逻辑等的积累与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7-0065-01  
期刊
【摘要】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必备条件。实践也证明,当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他们的自信心就较强,他们就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关键词】建立学生自信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