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生若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提高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生若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提高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形成。
一、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只是由于我们过去对学生“不太放心”,事无巨细关怀备至,让学生无时间发现问题。在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1.教师自身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对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具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具有解决问题的信心。
数学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学内容上的巨大变化,在备课时多思考,提出问题,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使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素材。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及时、敏锐地发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作经常性的反思。
2.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要具有探究性,能激发学生思维。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角度来提问,关注学生在这个节点上可能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发散思维。
3.让学生学会提问
大量的信息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物质基础。课堂上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消除紧张感、压抑感、焦虑感,敢想、敢问。惟其如此,各种奇思妙想、独特见解才可能层出不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独立思考,学生是不可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论问题多么幼稚,教师都要耐心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把问题解决掉,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嘲笑、讽刺、挖苦;不论问题多么刁钻,都要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解决,或讲解给他们听,或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加以探究,不能言顾左右而言他,更不能因为自己暂时解决不了而对学生横加批评和斥责。努力培养学生敢问、多问、善问的习惯。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造成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
比如:学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之前,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同时抛掷两枚硬币。实验之前我提问了一个问题:抛掷两枚硬币,有哪几种可能的结果出现?学生都知道有三种,即两个都是正面朝上,两个都是反面朝上,一个是正面、另一个是反面。我接着追问:如果我只抛几次或十几次,其偶然性比较大,结果不能说明或验证某种规律,如果我抛三万次,其正面朝上的可能是否在一万次左右呢?对此,学生争论不休,很多同学认为,既然是三种可能,那么正面朝上应该是三分之一,抛掷三万次,就应该有大约一万次正面朝上。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每个学生抛掷50次,然后将全班同学的数据进行了汇总,发现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四分之一。为什么呢?接着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抛掷两枚硬币,虽然出现有三种结果,但这三种结果不是等可能的。由此引入了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三、培养学生会问、善问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司空见惯的,然后他们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力求自己能解决它。自主学习能加速问题意识的形成,反过来,问题意识的增强又能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类比,可以得到新知识,借助类比可以推理、联想、归纳、猜想。鼓励学生通过类比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学生知道:(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线段两端的距离线段;(2)和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是和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4)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和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在学习“角平分线”之前,我们把以上内容拿出来温习一下,鼓励学生进行类比,提出一些与角平分线相关的结论或问题。
四、设置开放性的习题
开放性习题由于条件不确定性或结论的不确定性,能激发初中生的探究欲望,这类题目一般要求学生首先根据题目的条件、结论以及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对自己补充的相关内容结合题目的其他条件做出合理的解释或证明。由于开放题其解题方法和策略的不确定性,能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提出合理的解题方案。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生活现象,思考能否用数学的知识方法、观点和思想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一过程用文字语言表示,编拟出一道数学应用问题。这一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数学建模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曾宏亮.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J].沙棘(科教纵横).2010(8).
[2]王宏.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33).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初中生若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提高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形成。
一、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只是由于我们过去对学生“不太放心”,事无巨细关怀备至,让学生无时间发现问题。在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1.教师自身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对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具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具有解决问题的信心。
数学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学内容上的巨大变化,在备课时多思考,提出问题,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使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素材。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及时、敏锐地发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作经常性的反思。
2.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要具有探究性,能激发学生思维。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等角度来提问,关注学生在这个节点上可能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发散思维。
3.让学生学会提问
大量的信息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物质基础。课堂上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消除紧张感、压抑感、焦虑感,敢想、敢问。惟其如此,各种奇思妙想、独特见解才可能层出不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独立思考,学生是不可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论问题多么幼稚,教师都要耐心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把问题解决掉,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嘲笑、讽刺、挖苦;不论问题多么刁钻,都要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解决,或讲解给他们听,或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加以探究,不能言顾左右而言他,更不能因为自己暂时解决不了而对学生横加批评和斥责。努力培养学生敢问、多问、善问的习惯。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造成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
比如:学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之前,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同时抛掷两枚硬币。实验之前我提问了一个问题:抛掷两枚硬币,有哪几种可能的结果出现?学生都知道有三种,即两个都是正面朝上,两个都是反面朝上,一个是正面、另一个是反面。我接着追问:如果我只抛几次或十几次,其偶然性比较大,结果不能说明或验证某种规律,如果我抛三万次,其正面朝上的可能是否在一万次左右呢?对此,学生争论不休,很多同学认为,既然是三种可能,那么正面朝上应该是三分之一,抛掷三万次,就应该有大约一万次正面朝上。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每个学生抛掷50次,然后将全班同学的数据进行了汇总,发现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四分之一。为什么呢?接着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抛掷两枚硬币,虽然出现有三种结果,但这三种结果不是等可能的。由此引入了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三、培养学生会问、善问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司空见惯的,然后他们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力求自己能解决它。自主学习能加速问题意识的形成,反过来,问题意识的增强又能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类比,可以得到新知识,借助类比可以推理、联想、归纳、猜想。鼓励学生通过类比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学生知道:(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线段两端的距离线段;(2)和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是和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4)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和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在学习“角平分线”之前,我们把以上内容拿出来温习一下,鼓励学生进行类比,提出一些与角平分线相关的结论或问题。
四、设置开放性的习题
开放性习题由于条件不确定性或结论的不确定性,能激发初中生的探究欲望,这类题目一般要求学生首先根据题目的条件、结论以及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对自己补充的相关内容结合题目的其他条件做出合理的解释或证明。由于开放题其解题方法和策略的不确定性,能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提出合理的解题方案。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生活现象,思考能否用数学的知识方法、观点和思想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一过程用文字语言表示,编拟出一道数学应用问题。这一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数学建模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曾宏亮.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J].沙棘(科教纵横).2010(8).
[2]王宏.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