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407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喜欢和接受。那么,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探究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有时能弥补智力发展的不足。高水平的学习兴趣,產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朝向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互为促进,进入良性循环。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二、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制定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再次,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要立足教材,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其他文献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学科教学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中小学德育大纲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藏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现代教学理念也认为,如今的藏语文教学,要摒弃过去贯用的“谈话法”、“满堂灌”,要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审美、去创造!怎样进行藏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一直以来本人藏语文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指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
期刊
【摘 要】从课程改革的大背景来看,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如何提高交流的有效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但在我们的课堂中却存在很多无效、失败的课堂交流现象。本文从营造交流氛围、把握交流的契机、交流方法引导、交流效果评价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交流 策略  新课程标准将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与同学交换意见,与教师互相沟通,感受他人
期刊
课堂是教与学的活动场所,通过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配合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任何一方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情境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在高中计算机课堂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学习内容的深化,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俨然成了“客体”。“客体”顾名思义就是旁观者。他们不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过分依赖小组成员,冷眼看着周围的一切。如今这个群体已屡见不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絕非易事,需要我们作更多更扎实的研究与探索。 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几点认识。  一、科学安排小组成员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
期刊
小学藏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根据广大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年龄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再按照课程的具体内容,采用直观、形象的授课方式,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多种课介,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从使推动藏语言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1、讲述藏语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藏语文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藏语文的重要性,从古到今藏语文是藏民族的交流工具,是维系民族
期刊
数千年以来,创造已与人类之文明,民族之兴衰,国家之存亡息息相关,人类的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创新教育是新世纪的召唤,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迸发创新火
期刊
班主任的这个“主任”可能是这个社会中最没级没别的官了吧。可就是这么一个官,却操的是天下的头等大事——培养教育人。大凡小学的班主任都是语文教师,而且不论是男还是女,只要教语文就得当班主任。因此,语文科就成了班主任的代名词了。领导的解释也很简单——语文老师和学生见面多;语文老师似乎嘴会说如此等等,但我认为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并在于他是哪一科的老师,而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博大的爱心  曾经人民
期刊
一、课题的提出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句话道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是否具有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十分堪忧,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和意识,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