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文创平面设计创新升级路径探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_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媒体时代,相关人员要想改进侗族文创平面设计的模式,推动侗族文创产业持续、健康、全面的发展,就需要在挖掘侗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融入先进的时代元素,在充实侗族文创平面设计内容的同时,推动其多样化的发展。
  本文立足于新媒体时代的背景特征,针对侗族文创平面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出促进侗族文创平面设计效果的可行性举措,以期推动广西侗族文创平面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侗族具有绚烂多彩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侗族文创平面设计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这反映了区域特色、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及文化的演变过程等。侗族文创产业的发展应当融合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相关人员要在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发展理念,在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侗族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传承。而就平面设计来讲,由于其与互联网的联系较为紧密,设计人员在开展平面设计工作时,要丰富文创平面设计的展现形式,以实现传统与时代的有机结合,从而推动侗族文创平面设计的创新发展。
  一、侗族文创平面设计的新媒体时代背景
  (一)概述
  新媒体是相对概念,是继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后兴起的新媒体形态,其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渠道向大众传递信息,内容多样化。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方便快捷。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和传播主题多种多样,人们获取信息不再依赖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更多的是利用电脑、手机等,更加快捷方便。第二,信息传播碎片化且具有新颖性、及时性,改变了大众阅读的方式。第三,新媒体是数字化、虚拟化传播,人们可自行选择内容进行阅读,节约时间。
  (三)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1.信息量大、质量参差不齐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量直线上升,大众了解信息的方式得以改变,不再依赖传统媒体。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由于大众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提高,媒体争相报道,导致新闻准确性、严谨性不够,可能出现虚假消息。
  2.传播形式多种
  新媒体可利用语音、动画、短视频、短文、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传播。信息传播形式具有趣味性、生动性,能更好地激发大众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体验。
  3.功能多样化
  新媒体不只是传播信息,让大众了解信息,还具有多种功能,这使得中华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时代精神在网络环境中得以放大,榜样力量不再从书本中获取。
  4.阅读习惯改变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输是单向的,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输是双向的。随着新媒体在工作、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众改变了以前的阅读习惯,开始习惯碎片化阅读。
  二、侗族文创平面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缺乏本土特点
  就目前广西侗族文创平面设计的具体情况来看,设计人员在进行相关封面及内容的设计时,大多会偏向于选用国外先进文化中的相关因素,而对于侗族传统文化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且较少应用于平面设计中,这导致广西侗族文创平面设计缺乏本土特点。
  (二)题材缺乏多样性
  在广西侗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侗族文创产业也得到发展,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愈加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不仅文创产品的数量大大增加,而且受众群体也不断增多。但是,文创平面设计题材缺乏多样性,选用的侗族传统文化元素比较单一。具体来讲,设计人员在进行文创平面设计时,只选取大众熟知的侗族传统文化元素,而忽略了侗族传统文化的丰富性特征。
  三、侗族文创平面设计的创新路径
  (一)提炼侗族风情画中的元素
  三江侗族风情画作为广西少数民族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乡土特征,体现了乡土生活及当地人的精神状态。例如,《起新房》《欢庆高铁进侗乡》《清清河水好洗头》《对山歌》《新农村建设》《上大梁》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风情画与侗族人民的信仰、民俗习惯等紧密相连,因此,这些风情画在文创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不应当仅停留在表面,相关设计人员应当着力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尤其是广西侗族人民通过风情画创作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观念。
  相关设计人员在将侗族傳统风情画元素融入文创平面设计中时,应当在注重创新性的同时为其注入文化灵魂,在笔触线条的勾勒、颜色的搭配等方面秉持新旧结合的原则。
  (二)深入挖掘侗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广西侗族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着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这正是其所具有的民族传承价值及文化传播价值。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在将侗族传统文化融入文创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着力挖掘其背后所具有的文化意蕴。
  侗族居住地一向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大歌是侗族传统文化的精粹。除了侗族大歌外,侗族人还擅长石木建筑。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是代表性的侗族建筑。侗族的风俗文化、建筑、艺术、服饰等无一不在向人们诉说着这个民族丰富、精致、细腻的民族文化。
  相关设计人员在将侗族建筑文化元素融入文创平面设计中时,一方面要注重利用绿色、蓝色等建筑基础色来增强视觉冲击力,展现侗族人民的生活环境,从而激发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兴趣。
  另一方面,侗族鼓楼装饰画作为广西侗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其中有对侗族人民生活场景的描绘,如男女歌会图、渔猎图、男耕女织的春耕图、纺织图、刺绣图等,也有对侗族人民休闲娱乐场景的描绘,如男女共舞、弹奏琵琶等。相关设计人员可以着力挖掘侗族装饰画背后的内涵,使人们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进而传承广西侗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结合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文创平面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文创产品的内涵。此外,相关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对文创产品进行推广,尤其是对文化衍生品牌加以宣传,加深广大消费者对文创品牌的了解,从而扩大文创平面设计的影响力。
  侗族依山傍水,形成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艺术体系。侗族雕刻工艺展现了侗族传统文化,可以将其应用于侗族文创平面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使侗族雕刻艺术呈现平面立体视觉效果,以平面的形式、立体的视觉效果来展现侗族雕刻的特征,还可以对相关的图案形象进行立体展示,实现侗族雕刻艺术的传承及时代特征的融入,从而使观众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侗族雕刻工艺。
  四、结语
  广西侗族在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而多样的传统文化。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有关部门应当对侗族传统文化引起重视,在革新理念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和发展广西侗族文创平面设计,从侗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推动文
  创产业的发展。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设计人员应当将广西侗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促进文创产品制作及文创平面设计的发展。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文创平面设计活动的开展及文创产业的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也就是说,设计人员要深入挖掘侗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并融入时代特征,实现对侗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着力推动侗族文创平面设计的发展。
  指导老师:王丽媛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辛集农民画属于民间美术一类,是河北省辛集市地区的汉族民间传统艺术形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70年的发展,有过3次重要时期的发展,其最辉煌的时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个时期的辛集农民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并在各地进行展出,引起了国内外强烈的反响。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的风格、形式和载体逐渐变得丰富,其中插画设计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但在我国的插画设计领域中还存在很多设计风
期刊
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大量位于城市深度建设区中的乡土景观相继出现,这些乡土景观正面临着急切的改造需求,以达到生态环境与开发利益保持平衡的状态。如今城市建设由原本的大量拆建转型为城市增量与存量并行,在此背景之下,乡土景观作为非保护建设的主体所在,是极具改造潜力的存量空间。  如今,乡土景观的改造设计是以人文及生态系统达到相融合的状态为出发点,建构出顺应当代社会的客观现实、历史文化背景的乡土景观意象。乡
期刊
色彩作为舞台美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对其合理运用是展现舞台视觉冲击力、突出表演的有力武器。色彩在舞台呈现使观众引起心灵情感上的共鸣,能够直接影响整个舞台效果。因此,舞台美术设计要专注于色彩运用,打造光、影、声、色俱全的舞台。  舞台美术起源于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台、美术、建筑等艺术要素,需要多部门的力量和配合才能呈现出一个完美的舞台。舞台想要表达的意境和韵味都
期刊
现代植物园的发展非常迅速,人们对其发展的重视与日俱增。植物园与其他城市公园吸引因素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除了最具吸引力的植物科普内容外,还拥有优美的景观设计。植物景观在整个景观设计中处于核心位置,地域文化必须被考虑到景观的设计中去。如今,在许多地区的景观设计规划中,地域文化已经被多方面考虑。参考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植物园景观设计在现在及未来的景观设计中颇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为城市增添色彩,还可以成为市民
期刊
剪纸艺术是一种起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属于流传较为久远且影响范围极大的平面镂空艺术,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传承和发扬下,逐渐融合了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民俗习惯以及地域文化特征。其在经过历史沉淀后,不断融入新思想、新理念、新创意,衍生出了较为繁多的样式和不同造型,是有着明显中华传统特色的艺术文化。  剪纸艺术当中丰富的形式表现、二维的思维模式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都成为现代设计语感的艺术
期刊
《琅琊刻石》是秦代传世最为可信的石刻之一,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体变第四》中称:“秦分(即小篆)裁为整齐,形体增长,盖始变古矣。然《琅琊》秦书,茂密苍深,当为极则。”康有为对该刻石评价如此之高,《琅琊刻石》的历史地位和美学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从新的角度进一步探索《琅琊刻石》,有助于更好地深入学习与了解《琅琊刻石》的书法美学。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分析该刻石中的书法美学。第一部分对《琅琊刻石》原石历史
期刊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儿童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文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五彩缤纷的文具包装进入儿童的视野。面对琳琅满目的文具,设计师如何进行趣味性包装才能吸引儿童的眼球,让儿童愿意购买文具并且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是设计师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件事情。  社会在快速发展前进,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商家也在尽量满足人们的需求,可供挑选的产品越来越多。而儿童挑选产品比较简单,有趣成为吸引关
期刊
色彩作为自然界中一种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本身不具备情感特质,它通过视觉感受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心理等效应,作用于人的联想和感知,使得色彩拥有了情感的表达。本文对色彩情感在疗养空间中的表达进行探究。首先,对色彩情感和疗养空间进行论述。其次,通过分析色彩情感的整体性原则、生动性原则以及色彩情感的功能性原则在疗养空间中的运用,得出色彩情感在疗养空间的设计原则。最后,以帕米欧疗养院空间中的色彩情感表达加以例
期刊
大运河苏州段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很多方面都有不足之处,本文对大运河苏州段文创产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进行分析,对于提升大运河苏州段的形象以及促进文创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政府大力宣传和支持民族特色的产业发展,这也是文创产业得以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位于江苏省的苏州是一座文化名城,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古城
期刊
卷草纹卷曲生长的姿态,有它自身的含义,代表着生生不息、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卷草纹还被暗喻成草,有草的坚毅、简朴,這便是卷草纹由来已久的特征。卷草纹更是中国古老传统的纹样之一,它内涵深刻,起源悠久,作为装饰纹样的一种,它本身就有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在很多场景中人们都能看到它的应用。本文主要从它的起源历史发展进行阐述,着重介绍它的具体应用,如绢布、瓷器、服饰。  植物纹样在现代生活中已然很常见,在古时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