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高科学素养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掌握科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从而影响学生认知世界,甚至影响学生的择业。在教学中引入兴趣学习法,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将枯燥的学习氛围变得生动、轻松。
  关键词: 科学素养 兴趣 策略
  2011版《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旨在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就把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到了很高位置。那么,什么是生物科学素养呢?“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我们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尽可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而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是不科学的,因为这样会磨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失去探索发现的喜悦和成就感。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笔者在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规律,作了一些尝试。
  1.精心设计教学导语,规划教学程序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先声夺人,精心设计开场白,就能在一开始抓住学生思维,让他们欲罢不能,非要一睹为快不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设计。有的需要设疑激趣,就是一开始提出一个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然后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直到新课授完,谜底自然揭开。比如教学《人的性别决定》时,教者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生男生女是由什么决定的吗?然后开始讲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组合配对的规律,最后解决问题。
  有的需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例如在教学《拒绝毒品》一课时,可以一开始就说明毒品的危害,沾染毒品的惨状,达到振聋发聩的效果,然后讲什么是毒品,怎么辨别毒品,如何防范毒品危害等知识。
  有的需要层层推进,先解决了一个问题,然后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就这样环环相扣,最后完满完成新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学《人的生殖》时,先讲男女生殖系统,再讲生殖细胞,再讲生殖细胞的结合,妊娠和分娩,这样一环一环,层层深入,水到渠成,自然流淌,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
  教者还可以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或者换一个角度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传染病的预防》时,可以提问为什么发烧了不能打疫苗,学生分析后得知:此时人体免疫力下降,疫苗变得不安全。从而理解疫苗与病原体的异同。有的学生甚至探索列举不能打疫苗的其他情况,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实施教学过程
  教者如果能以生动幽默的语言组织教学,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这样课堂就会妙趣横生、韵味无穷,当然教者的语言也不能是随意的生活语言,要精心组织,切中要害,富有启发性。
  例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发现总有一些学生取拿方法记不住,由于多数学生是农村的,很多人家里养过兔子,教者就把显微镜比作兔子,做着拿兔子的动作:一手抓住颈后的皮肤,一手托住屁股。显微镜也是这个拿法:一手抓住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3.充分利用教学用具,降低学习难度
  生物学科中有一些知识比较复杂,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很难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个时候教者就要借助教学用具或者自制教学模型,将教学内容直观化,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信心,使学生更愿意投入课堂教学中。比如教师在讲解人的呼吸运动时,这部分内容涉及理解和记忆的知识较多,如果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则很难让学生记住这部分内容。由于肋间肌课本上没有模型,因此学生对于肋骨的运动没有印象,教者用废旧电线和小木条制成胸廓模型,两根小木条一前一后,代表胸骨和脊柱,用废电线绕在两根木条间代表肋骨,组成胸廓,在里面放上一个充了气的气球,在电线上绑上细绳代表肋间肌,细绳向上拉动肋骨时,胸廓变大,气球也变大,表示吸气过程;向下拉动肋骨时,胸廓变小,气球被压扁,表示呼气过程。这样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4.巧妙借助科技手段,训练思维能力
  如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所得的知识是肤浅的,也是容易忘记和混淆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讲清原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如,在教学《心脏的结构》时,左右心室厚度是不一样的,如果仅凭实验中学生用手捏,那么学生可能当时记住了,过后还是会混淆。如果教者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心脏各部分的功能、连通的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等音视频动画,通过演示、分析和讲解,学生思考后知道左心室连着主动脉,要把血流输送到全身,距离最远,所需动力大,所以肌肉发达,心壁就比较厚。这样一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训练了思维能力。以后会更有兴趣研究问题,同时能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只有教师眼中有学生,想学生所想,站在学生的思维水平上看问题,想问题,才能设计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否则就是闭门造车的空想,没有实际用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
  [2]刘华林.高中生物课堂中激发兴趣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J].高考,2015,12.
  [3]马继波.浅谈学困生的转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7).
其他文献
摘 要: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工作原理,正确地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深入学习和应用化学电源的基础,也是应用电化学知识,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进行金属防护所必需的。  关键词: 化学电源 电极反应 书写  化学电源不仅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化学电源的应用非常广泛。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工作原理,正确地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深入学习和应
摘 要: 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阶段的化学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对物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其物质之间的转化等进行探究的过程,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归根结底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探究精神 化学变化 探究式教学  一、高中化学开
摘 要: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目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情感 渗透方式  高中生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引起心理的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能自觉地认识,评价自己和别人,这是学生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也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化学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渗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
1品种选择。适于大棚栽培的葡萄品种有京亚、京秀、凤皇51、京优、乍娜、巨峰。这些品种的共同特点是休眠期短,丰产性强,耐高温,耐贮运,果实发育期短,成熟早,生长中庸,抗病,
当前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成为行业发展关注的核心焦点,只有切实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煤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的高效性。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
目的:探讨奈比洛尔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关系,为肾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体重150g雄性wistar大鼠,用内径0.2mm银夹夹闭左肾动脉,制备两肾一夹(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4周用尾袖套法进行无创血压测量,若收缩压(SBP)大于160mmHg认为模型成功。同等体重健康大鼠仅分离左肾动脉,但是不夹闭肾动脉,作为伪手术对照组(
摘 要: 要教好好初中化学必须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上下工夫。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作者结合化学教学实践,从三方面作出努力:提高教师的化学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遵循化学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化学素养 化学实验 多媒体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这一要
摘 要: 本文讨论了课堂归属感的定义和意义,探讨了培养化学课堂归属感的积极作用。化学课堂归属感主要包括安全感、交流感和责任感。本文重点从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培养化学课堂归属感。  关键词: 课堂归属感 化学课堂 安全感 交流感 责任感  归属感属文化心理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并对这件事物或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使个体找到了其个体性赖以稳固的核心。  学生课堂归
摘 要: 信息时代,多媒体进入化学课堂受到很大欢迎,学生从心理认知上更倾向于观看直观的数字教学形式,在观看视频、图片、动画等直观性教学材料时兴趣是最浓厚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思维的开放程度是空前的,很多地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始使用多媒体设备,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愿意采用多媒体突破九年级化学溶液浓度计算的难关,从这一方向帮助学生学习化学,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最终提高化学成绩。  关键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