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巍:建影院看起来是香饽饽,其实可能是个炸药包

来源 :电影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终岁尾,谈到今年的电影票房,很多人可能都是一声叹息。电影市场真的开始走下坡路了?未来的发展又会怎样?针对这些问题,《电影中国》采访了博纳影业集团副总裁黄巍,他在电影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今年的电影市场表现不好,年初定了600亿的票房目标很难实现,对于票房跳水怎么看?能否总结一下各方面的因素?
  黄巍:大家去年都比较乐观,觉得按照增长率今年能做到600亿,现在看来550亿都够呛。但对票房的担忧不是今天开始,从第二季度开始大家就已经有感觉了,暑期档没起来,票房才增长了不到10%,跟前些年相比确实百分比下降了。但这个问题要客观的看,首先是去年的票房为什么能有50%的增长?主要原因是第三方购票、以及通过第三方平台砸了很多钱,这些钱通过第三方的平台出去,带动的绝不仅仅是几十亿的票房,所以说去年的票房是有水分的。如果把水分剃掉,还原成百分之三十五的增长率,再看今年,那么今年还有20%几的增长率。市场的增长是去掉泡沫、水分、临时性的人为因素,中国票房不太可能有一个质的变化,一年增长50%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不认为600亿没到就可怕,票房是老百姓一张票一张票买出来的,所以让票房爆发式增长的原因就是第三方的补贴,其他行业如滴滴打车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我认为市场还是在增长的,只是增长放缓而已。其次,也有一些影片的因素,这个话题太大,就不细说了。
  近几年大量资本涌进来拍电影、建影院,对于影院来说,资本注入的利弊各是什么?您觉得影院行业现在还算是蓝海吗?
  黄巍:辩证的看,任何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变化,一定是有好有坏的。
  资本进来,带来的好处就是行业进入快车道,毕竟拍电影、建影院都要花钱,现在热度上去了,资本就有了流向,不像之前,电影盘子小、速率慢、不够引人关注,所以资本不愿意进来。现在整个大文化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也越来越受关注,加上越来越多的公司冒进,也给行业很多错误信号。资本疯狂的涌入,热钱多了行业确实不缺钱,拍电影的也多了,包括一些基金利用杠杆做了很多事情。
  弊端是很多人没想明白这个行业核心的运转原理、核心的价值点到底在哪。大家只看到表面风光,资本投进来的时候永远只看到赚钱的案例,做任何模型的时候没有人做亏损模型,所以看不到失败率。可是这个行业确实百分之九十电影是赔钱的,影院一大半不赚钱。因为头脑发热、因为不了解这个行业。现在这个行业已经进入到接力模式了,现在进来第二棒,可能还有第三棒,到了这个行业降温了、去泡沫了,最后那棒拿在谁手里,谁知道接的是什么棒。所以资本让这个行业很浮躁,没有人关心这个行业实质的东西。拍电影是什么?电影是什么?影院是什么?影院要提供给消费者什么东西?怎样把影院做好?发行应该怎么做?浮躁的速度非常快,就是因为资本在后面,没几个人还能沉下来踏踏实实的做影院。资本进来的始点不好,虽然刚好是电影行业的黄金十年,本来资本进来能推到更高,恰恰前十年我们是野蛮生长的十年,没有形成行业规矩,法律法规不健全,到现在偷漏瞒报票房还治理不好,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到协会行业的规范都没有。我们只是做到了把整个行业的规模放大了多少倍、观众人次放大多少倍,还没有把行业做到规范,进来的人又不懂规矩,所以就乱了。也许资本觉得是对的,但站在行业本身的可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角度去看,资本的进入还是早了。是不是蓝海的问题,如果是一手肯定就是蓝海,现在是红海,建电影院一开张周围有八家影院。但资本的角度来看无所谓,买完还能卖,觉得现在还不高。
  目前看来,影院的发展还处在跑马圈地的阶段,受票房影响,从整个市场来看,影院扩张的步伐会不会放缓?
  黄巍:不会放缓。因为没有给我们冷静的思考期。电影院是发展了很多年,但跟整个商业经营历史来看,十年并不长,而且这十年有伴随着很多新生事物的诞生,如购物中心,包括互联网的发展等等,包括90后成长起来消费理念的变化,新鲜认知的注入,这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十年,到今天还没有可以冷静的去思考。
  很多人喜欢对标美国来对中国市场做前瞻,这似乎不是很科学。您认为在票房和银幕数上中国会走到哪个位置?还需要多长时间?
  黄巍:确实不应该对标美国,只是总得找一个标的物去比。比的结果是今年不超明年也会超,超美国是肯定的,但是,超过美国之后呢?天花板到底在哪里?我个人理解是这样,如果我们按城镇人口去计算,城镇化刚过50%,就算7亿城镇人口,未来十年中国城镇化还有超过10%的扩大空间,也就相当于有8亿人。以这个人口基数来评估,今年差不多卖出15亿张票,人均2次,增长到人均观影3次很可能达到,那么卖20亿的票,相当于年票房600-800亿,这个是我能看到的目标,到800亿是一个缓坡,就不会有很高、很陡的增长率。
  影响的因素主要还是制片业,一部分是进口片,一部分是国产片。进口片其实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同步的问题,不管是30部还是80部,如果可以同步,是对中国电影市场有利的,否则没有用,我和美国六大制片公司交流过,他们不是特别关心配额,因为该进来的大片也进来了,不符合价值观、审核制度的有配额也没用,所以进口分账大片关心的是同步;国产影片的质量问题说起来就多了,就如《湄公河行动》,在卖相上不是观众喜欢的,从第三天开始逆袭,说明好影片还是有市场地位的,但烂片太多了,快消年代,注意力转移的很快,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浮躁,只是站起来看行业的是,整个行业的浮躁、消费的浮躁很难让中国出来精品。
  相比而言,博纳的开店速度并不算快,原因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经营理念?
  黄巍:我觉得公司的资本属性不一样,看待市场的角度也不一样,那么未来发展路径考虑的都不一样,博纳要的是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这就是博纳一直以来给人感觉比较稳健的原因。我们目前经营的几十个店,成功率超过90%,这是我们非常自豪的。   首先,我们在选址上很稳健,在租金的把控上也比较冷静;其次,在经营上精细化管理磨了几年,整个体制运转的很好,再加上博纳是特殊的影院投资公司,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有电影基因,对电影理解、对电影市场的理解比单纯的影院投资公司深刻,这些决定博纳经营影院的气质可能和别人不太一样。
  选址有哪些标准?据观察,一般都首选商业综合体、地铁口物业,但资源有限,在这之外还有哪些会纳入规划?
  黄巍:最最核心的是位置,这也是所有商业都要遵循的基础。其次我最关心的是开发商本身,位置好、不懂招商的会乱,没有实力的会垮。开发商的实力我也非常关注,影院一签15年,很多东西拆不走,所以我们对开发商的实力很在意,另外开发商对商业的理解也很观念,当然,租金也很纠结,懂商业的开发商会看到博纳的隐性价值,但这些价值又无法量化,如果认可博纳就会谈的很顺利,否则很难谈下来,我们确实不如别的公司疯狂。
  地产商开影院会不会是个威胁?对博纳影响大吗?
  黄巍:短期内会有影响,会影响前几年积累的可待开发项目,但影响有限,因为一年在全国那么多城市跟几百个开发商谈,自己做影院的开发商可能也就十分之一。但是从长期看,也没什么不好,总得有人举“炸药包”,不可能行业都老老实实的租给影院,都想学万达,不要说学万达做影院,那么多学万达盖购物中心,哪一个能赶上万达?哪个学万达能学到实质了?学不到。万达的核心不在于团队,在于王健林控制下的力量和精神,是企业文化,根本学不到。所以让他们去试试吧!现在大家总觉得开影院是个香饽饽,其实很可能是个炸药包。
  票补逐步减弱,对博纳的影响大吗?博纳开发了自己的购票APP,目前运营情况如何?建设、推广思路是怎样的?
  黄巍:其实博纳的第三方占比很高,我们也到60%-70%了,应该讲,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要看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千万不能说不能和第三方合作,这样的我见过,最后死了。移动互联到今天这个地步,很多传统行业都已经被他们吃进去了,这就是为什么要讲融入互联网,势必形成第三方购票平台,这是必然的。我们在和第三方合作的时候我们也在做自己的APP,我们自己的微信、网站购票非常不利,我们的入口非常窄,有多少观众是你的忠实粉丝呢?另外还有观众选择在博纳看,但还会比比价,这是很正常的。去抵制它,对你只有坏处没好处,博纳有博纳与众不同的优势,包括我们单片发行的补贴、超前点映场等,这些是别人没有的,我们可以用这些巩固自己的会员、或自己平台上的用户,但我不认为以博纳现在的规模和体量,我们的APP会很好,那是不可能的,我只有两点要求,一是要有这个东西,二是要有活跃度就可以了,我不会给影院下任务。而且第三方也没有那么多钱总给你补,最终第三方和我们行业的融洽合作还没到火候,得等到行业集中度高了,我们的谈判筹码就有了。比如中国假设有十条院线,能够有纯资产联结的影院占到全中国影院40%,占60%票房,第三方就会老老实实的。我觉得所有乱想都是发展现阶段造成的。
  现在有48条院线,未来怎样发展?
  黄巍:对,我们从正常的行业发展轨迹上讲一定是这样的,就有点像中石油、中石化上市之后把其他加油站都收了。其实这个行业按照道理讲往后推若干年肯定这样的,但是这里面存在着非市场因素,这48条院线几乎都是国营的,当年电影院从文化局划归广电都出了不少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是从市场的角度看不清的,别管最后剩多少,我们讲行业集中度,到底有多少票房集中在多少大院线里,比如前十大真的拿百分之六七十的票房,这个时候已经是行业集中度很好了,这时候包括经营管理规范化、分线发行等都很好解决了。
  开发电影后产品和多元化经营,似乎是影院发展的大方向,博纳在这两方面有没有具体规划?是否制定了具体的发展方向?
  黄巍:其实从我本人来讲,我特反感这些概念。电影院就是卖票放电影的,你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提供非常好的观影环境,非常好的服务,这是影院的核心,把这些做好就行了,多种经营从来都不是影院的主流。很多时候我们行业在被倒逼,前几年被设备商倒逼,胶片刚装完数字化了、3D换来换去、巨幕、4D,被行业技术推着往前走;其次是开发商的倒逼,他们招商难,他们自己创新不了就想业态创新,会问影院有哪些创新,其实我在传媒大学里有一堂课,就讲影院的体验经济。影院100多年的电影史,影院的体验是什么?就在影厅里,那叫观影体验,大堂里弄的花里胡哨,不叫观影体验,是商业的一部分。另外是房租高了,大家要增加其他收入,逼的影院什么都卖。所以从本质上讲,我特别烦人家提的影院业态创新,电影院就是电影院,我们现在常讲一句话就是我们要回头想一想我们当年为什么要出发。我们这个行业的原动力在哪里,出发点是什么,百年影院发展史走过这条路,变迁是什么?当年美国电影院还有乐团奏乐呢,现在为什么取消了?如果我们还算是有使命感的电影人,那你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电影,不要搞其他的。
  衍生品也好像一直发展不起来。
  黄巍:很难发展起来,因为中国有两个问题制约了后产品的发展,一个是类淘宝的市场行为,一模一样很便宜,不讲究版权,我们当年星球大战就是,一排十个小人卖100块钱,北京批发市场一模一样10块钱;第二,确确实实很多电影对IP的开发上严重不够,没有这个意识,还是靠电影本身赚钱,这也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认为很难发展起来。
其他文献
笔者199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本科-发行放映方向,记得当时国家主管官员出于考虑到保护民族电影工业发展的需要,委托北京电影学院培养了一批发行放映方向的本科生,来为美国大片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做最后一道防火墙。  起初,美国进口大片维持在每年10部,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引进大片增加至每年20部。2004年,为防止美国影片独占中国电影市场,国家广电总局出台新规定:每年20进口
顶着《延禧攻略》的压力,《如懿传》上线之后从一边倒的差评,到后期评分反超《延禧攻略》,除了剧情和演员表现外,剧中精良的美术功不可没。在清宫戏中,美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服装、置景、道具,乃至于色彩的搭配等细节,都需要美术的干预。所以剧组请到韩忠担任美术指导,而在这之前,韩忠并没有参与过清宫剧,那为什么会找他呢?  主要是因为韩忠在之前参与过非常多的作品,在美术方面有过很出色的呈现,韩忠和张艺谋合作
2015年8月26日,佳能携全线专业影像产品亮相2015年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BIRTV),为用户带来了一场高品质的专业影像产品体验盛宴。展会期间,佳能宣布备受关注的4K数字电影摄影机新品EOS C300 Mark II于9月正式上市销售,这也是2015年佳能CINEMA EOS系统在影视制作领域实现进一步拓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广播级镜头市场,佳能则正式推出了4K广播级广角镜头新品CJ12
上一个十年期间,由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影院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音响系统在90年代初期开始流行,并在2001年苹果发布了iPod产品后得到广泛应用。美国放映协会的数字显示,到2012年,80%的美国影院已经更换了数字放映设备——对美国绝大多数影院来说,数字放映系统是标准配置。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影院里的广告标牌也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播放可编程节目。影院内大多数的建筑系统已经相互联网,并可通过
1  朵朵三天没上学,前两天在课上呕过几次,听说季老师带她上过县城。我想去看她又不敢,愣爷爷血红的眼睛我怕,愣爷爷老用拐杖戳地,虽然他瘫了半边身子用上拐杖,下地也只能一瘸一拐蹭两三步,可是他戳地的声音太吓人。我不敢轻易上他家。  幸好,第四天朵朵就来了,只是红红的脸蛋白了点。建生等人又拿她开心:傻朵子你的高原红怎么变白了?这回你变得更俊啦!季老师曾经在班上说过,山里的女孩子风吹日晒脸巴红红的更健康
汪稳功  2019年票房定格在642.66亿,超过2018年的609亿,增长5.4%。尽管增幅不算太大,在影视寒冬的侵袭下仍然是不小的安慰。  2019年全年共生产电影故事片850部,动画电影51部,科教电影74部,纪录电影47部,特种电影15部,总计1037部。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中,国产影片占8部。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88部,其中国产电影47部。  银幕方面,中国内地市场新增银幕9708块,累计
此后,UFC组织将综合格斗(MMA)引入了美国,目的是以最优秀运动员参加的竞技比赛为理念,最后产生"终极格斗冠军",这些运动员必须精于所有格斗的各种训练项目,包括:空手道、柔术、拳击、跆拳道、擒技、摔跤、相扑和其它格斗项目。赢得竞技比赛的运动员将成为终极格斗冠军。目前UFC每年举办超过20期的比赛,这里也汇聚了全世界最顶尖的选手。不仅在美国,全球许多国家可以观看到UFC比赛直播。(以上摘自UFC中
祖宗树  1  2011年的2月9日我第一次走进姑娘寨。之所以特别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是因为那张票根被我一不小心钉在那所废弃的小学校操场边的有三个人合抱那么粗的大青树上。那是一张民用航空的登机牌,上面的信息极其详尽,除了我的名字还有航班号码;还有候机大厅的登机口;还有座位号码;还有起飞城市至目的地城市,上海至西双版纳;当然也还有航班的年月日并时分,2011年2月8日21时47分。因为是次日一大早就
悬疑惊悚3D大片(《死亡之谜之双鱼玉佩》近期空降贺岁档,作品改编自网络小说《黑白配》、取材于中国十大灵异事件之一的“双鱼玉佩”事件吊足了观众胃口。本片也是港星温兆伦的回归之作。接下来我们来听听首次担任导演的黄正杰、男神温兆伦的见解。黄正杰  据了解您毕业于洛杉矶加州大学,国外的求学经历对您从事这个行业有什么裨益?  国外的拍摄技术比较成熟,把国外比较成熟的技术和国内的文化和市场需求结合在一起,是我
Sony SSVR将上市  之前在InfoComm展和上海电视节技术展上,索尼公司展出的SSVR虚拟声场系统以其真实临场的声效吸引了众多媒体和参展者的关注。索尼虚拟声场系统初次引入国内,采用了声音类的先进技术,可以实现使目标声音在空间内自由配置、自由移动;同一物理空间内,能分隔成不同的多个声音区域(声音相互之间不干涉)等,未来将在相关领域逐渐普及。  Sonic Surf VR(虚拟声场)是由索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