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网络药理学的六味地黄丸中标志物的预测

来源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网络药理学预测不同剂型六味地黄丸潜在的质量标志物以及差异标志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六味地黄丸不同剂型中10个已明确化学结构的共有成分的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法同时测定,色谱柱为AtlantisTM Premier BEH C18(2.1 mm×100 mm,2.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1%氨水(A)-0.01%氨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35℃;进样量:5μL;正负离子模式下测定.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综合评价和比较浓缩丸和水蜜丸制剂的质量差异.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显著差异成分相关的作用靶蛋白和通路,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富集的作用通路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靶蛋白进行验证.结果 浓缩丸和水蜜丸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CA、PCA以及OPLS-DA 3种分析方法均可对不同剂型进行划分,并确定了其中6个具有差异的化学成分为差异标志物,4个无差异化学成分为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6个差异标志物可能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发挥差异性疗效;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各组iNOS表达量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和水蜜丸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质量差异,5-羟甲基糠醛、地黄苷D、苯甲酰芍药苷可作为不同剂型间的潜在质量标志物,马钱苷、獐芽菜苷、23-乙酰泽泻醇B、丹皮酚、莫诺苷、没食子酸可作为不同剂型间的差异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 基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p75营养因子受体(p75NTR)揭示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发病机理,探讨温经活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模型复制组(40只).采用寒冷刺激联合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复制寒凝血瘀证痛经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布洛芬组(0.06 g·kg-1)和温经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6.
目的 观察加味七方胃痛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模型Raf-1基因和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胃复春组和加味七方胃痛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20只.正常组自由饮用自来水,其余5组饮用180 μg·mL-1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水溶液,建立CAG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生理氯化纳溶液灌胃,胃复春组、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组分别给予胃复春片和相应浓度的加味七方胃痛颗粒灌胃.连续干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枳楔子防治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s,ALD)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TCMSP数据库检索枳楔子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枳椇子防治酒精性肝病的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Metascape在线网站对活性成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枳椇子中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枳椇子活性成分40个,与酒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巴亚格七味散治疗酒精性肝病可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Swiss ADME、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文献获得巴亚格七味散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和OMIM数据库获取酒精性肝病的疾病靶点;以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 6.8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目的 通过文献数据挖掘归纳分析出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特点及规律,然后利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高频组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数据库中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数据挖掘类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筛选出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频组合,然后通过TCMSP等数据库收集这些高频组合中药的化学成分及所有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公认的疾病数据库收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健脾化瘀解毒方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基因芯片信息获取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相关基因,并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筛选健脾化瘀解毒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适当补充.借助Pubchem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找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基因.绘制韦恩图得到活性成分靶点与差异基因的交集,即健脾化瘀解毒方调节NLRP3炎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实脾散治疗肾源性水肿(Renal edem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实脾散的中药活性化合物,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询其活性化合物对应的作用靶点,并以TCMSP数据库中相应化合物的靶点作为补充.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肾源性水肿的相关疾病基因,并与实脾散活性化合物靶点取交集作为潜在作用靶点.将潜在作用靶点提交至STRING平台,获取蛋白互作(PPI)关系并分析筛选得到关键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关键靶点P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养精种玉汤治疗薄型子宫内膜(Thin endometrium,TE)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以及文献补充的方式收集、筛选养精种玉汤(山茱萸、白芍、熟地黄、当归)的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薄型子宫内膜相关的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养精种玉汤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中
目的 建立茯苓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并探讨其质量与产地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获得茯苓药材稳定的化学指纹和定量分析数据,应用多种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特征指纹图谱进行综合判别分析.结果 所收集的27批茯苓药材样品图谱与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相似度在0.75~0.99之间,云南产药材相似度较高,聚类相对集中;而湖北和安徽产样品相似度相对偏低,且整体上偏离于云南产药材,聚为另一类.导致化学面貌偏移和质量差别的标志性成分共有8个,包括定量分析的3个三萜酸.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药材所含三萜酸存
目的 探讨丹参从瘀论治抑郁症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已建立的丹参活性成分库,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工具获得治疗抑郁症的作用靶标;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丹参活性成分-抑郁症作用靶标网络,进一步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疾病靶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并构建PPI网络;运用数据库Metascape进行GO生物学过程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DiscoveryStudio软件进行关键成分及靶点的分子对接能计算.结果 成分-靶点网络涉及54个丹参活性成分和3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