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初中音乐欣赏的课堂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2580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限制,它给初中音乐欣赏课带来更多的教学方式,教师能以更多方法展开教学,学生的音乐水平就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音乐 欣赏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会用播放录音带的方式、为学生演奏示范的方式及用演唱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欣赏到音乐。然而学生普遍反映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内容很枯燥。比如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教师很难找到学生想听的音乐,这使学生对音乐欣赏课感到很失望;有些学生的音乐天赋比较差,他们不能明白一首音乐为什么别人觉得非常优秀,自己却听不出美感;学生希望能欣赏到一首音乐的多种表演元素,可是录音机技术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希望能了解到更多人对音乐的看法,希望和其它人共同交流。信息技术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限制,它给初中音乐欣赏课带来更多的教学方式。
  一、现代信息技术能扩大学生的欣赏范围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时,如果学生欣赏音乐的积累量不够,他们将难以理解音乐的表达特色,难以理解音乐怎样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如果学生能欣赏到大量的音乐,他们将能从欣赏中感受到节奏的变化、音调的变化、乐器的使用、演奏的技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方法里,由于学校资金有限,教师难以提供大量的音乐素材给学生欣赏,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提高得很缓慢。信息技术突破了音乐欣赏范围,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能很快寻找到需要让学生欣赏的音乐。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马思聪的小提琴《思乡曲》时,学生单凭一首小提琴曲很难理解它表达怎样深沉、内敛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同时引导学生欣赏其它的小提琴独奏,让学生自己区分同是小提琴曲,它们为什么能展开完全不同的情境?学生能过分析、比较能理解到音乐欣赏的要点。
  二、现代信息技术能创造学生的欣赏情境
  音乐是作曲者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创造出一种演奏的方法,然后演奏者感受到创作者的心境用演奏的方法把曲子展现给听众,听众听到音乐能感受到表演者的心境这一系列的共鸣过程,所以人们常说音乐是一种全世界都通用的语言。然而部份学生的感受能力比较差,他们听到一首音乐很难与表演者展开共鸣,他们需要其它的方式辅助才能理解音乐中的意思。只有他们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意思才能理解该音乐的优美之处。
  比如教师在引学学生欣赏音乐《雀之灵》时,有些学生不能理解到该首作品怎么表现出一只孔雀在树林中翩翩起舞,这首音乐怎么展现出孔雀的骄傲与优雅。而音乐却是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艺术,教师很难通过语言让学生理解这支音乐为何如此经典。信息技术能用视频的方法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欣赏音乐。学生看到舞者杨丽萍在音乐中或者静止不动,或者优雅跳跃,或者欢乐的跃动,他们把舞者表演的内容与音乐结合起来理解,此时它们就能感觉到这首音乐用各种乐器展现出西南的民俗风情,同时用节奏展现出一只孔雀休息时、生活时、求偶时的各种姿态。它是一种把风情和情境结合起来的优秀音乐之作,所以人们谈到如果要用音乐来理解孔雀就必须要欣赏《雀之灵》。学生通过情境了解音乐能用具现的图像或视频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创创作与表演的目的。
  三、现代信息技术能解析音乐创作的元素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会对一首音乐感兴趣,他们能理解一首音乐所具有的独特美感。然而学生很想知道这种美感是从何而来,是否有别的方法可以替代这种美感,是否能用别的元素创作出更佳的美感。然而传统的录音机无法达到学生的欣赏要求,教师也无法用文字说明音乐中每种元素的意义。然而信息技术改变了这一切。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青春舞曲》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声乐演唱版、器乐演奏版,然后使用Adobe Audition消除部份音乐伴奏,让学生理解如果没有某些乐器的伴奏整首音乐会有什么变化?教师可以用软件给音乐加上电子鼓等特效让学生理解如果加强节奏会有什么变化?教师利用软件更改音乐的伴奏节奏,让学生理解如果音乐变得更舒缓这支音乐会有什么变化?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拆解音乐中的元素,让学生多方面的欣赏音乐,学生通过元素的拆解能够更深入的理解每样元素带来的独特作用以及它们混合使用带来的特色。
  四、现代信息技术能加强学生的音乐交流
  学生在欣赏完一首音乐后,内心会有很多感触,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感想分享给别人知道,同时也很想知道别人对这首音乐有什么看法,会不会和自己产生音乐的共鸣等。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交流的范围过于狭窄,学生仅仅只能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这使得他们的交流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法得到更多的共鸣、难以听到更深层次的见解等。没有足够的交流使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受到局限。信息技术使学生得到更多交流的机会。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青藏高原》时,他们不太喜欢李娜的版本,却很喜欢韩红的版本,认为韩红的版本更能唱出青藏高原的特色。教师引导学生去专业的音乐论坛与其它人交流,学生在音乐论坛中遇到了专业的音乐演奏者,他从专业的角度为这两名演唱者作出长长的分析,学生在聆听他的见解时,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实在是受益匪浅。音乐的交流确实能增加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去加强这方面的交流。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由于种种局限,使教师的音乐欣赏课教学难以展开,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欣赏教学的限制,它给音乐欣赏教学带来更多的教学手段,教师能以更多方法展开教学,学生的音乐水平就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鲁桂莲.聆听与感受是高中音乐鉴赏的灵魂[J].当代教育科学,2007,(08).
  [2]宋晓.对音乐欣赏教学的改进意见[J].河南教育(下旬),2010,(01).
其他文献
钢琴伴奏作为一门新的艺术,在多声部声乐作品演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多声部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表现与结合进行了简单探讨,旨
摘要:声乐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其演绎的过程是对“美”阐释的最好方式之一。本文鉴于对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重要性的认识与思考,就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声乐教学 审美意识 重要性 培养方法  一、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一)审美意识是链接声乐教学与审美之间的重要纽带  任何一种行为艺术的本质都是对美的追求与实现,这是审美意识的共性。当代声乐教学中更为注重声乐艺术与审美
摘要:陆在易先生是当代著名的音乐大家,其作品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立体的画面感染者每一个人,享有盛誉。本文将试图对陆在易先生的声乐作品进行分析,探寻陆在易先生的创作特点,以资借鉴。  关键词:陆在易 声乐作品 和声  一、陆在易的创作历程及艺术成就  陆在易是我国当代音乐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在合唱、交响乐、管弦乐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涉猎和卓越的建树,创作了一批诸如《桥》、《望乡词》、《中国,我可爱的母
摘要:音乐欣赏课在提高学生的作品感受力、提高文化品位上举足轻重。本文就音乐欣赏课中中西音乐中的乐曲与乐器比较展开分析。  关键词:乐曲比较 乐器比较  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其培养目标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上台表演的歌唱家、演奏家,而是通过艺术修养课程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艺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与全面发展。音乐是一种不流于形式的艺术,上好艺术欣赏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职学生是未来我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应该重视对他们的培养。不仅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还要让他们能更好、更全面地发展自身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我国对于学
<正> 《中国钱币》1986年第一期上有一篇《户部银行成立时间考辩》,引用的都是旁证材料,年份不错,但不够精确。大清银行总清理处于民国四年(1915)7月1日编了一本《大清银行始
西藏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促进西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西藏特殊的区域位置为背景,阐
音乐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关于此类的文章也是数不胜数。本文通过对歌唱发声与小提琴演奏的理解将更深一层地认识二者之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希望对二者的认识
摘要:素质教育缺不了音乐教育这个内容。目前大学音乐教育重点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包括提升创造力、培养想象力、发展健全的人格等内容,首要目标是提升审美观,音乐教育在这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和音乐品质进行深入剖析,对加强大学生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音乐素质 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中对于审美培养的重要学科就是音乐教育,是不能缺少
<正> 1985年春,陕西耀县文管所拣选出珍钱三枚,即靖康元宝一枚、真书阜昌元宝一枚,篆书阜昌通宝一枚。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陷汴京,掳徽、钦二帝,囚锢五国城。靖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