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之锤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8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研制出了各种各样的武器投入到战争中。其中有“黑豹”、“虎”这样的坦克杰作,也有MP44突击步枪、红外夜视装置等开创性武器。还有不少威力惊人、令人匪夷所思的超级兵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鼷鼠”和“E100”超重型坦克、“多拉”超级列车炮,以及本文将要介绍的“卡尔”自行臼炮等(臼炮目口大口径、短身管的迫击炮,因外形像石臼而得名)。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超级臼炮“卡尔”的奇迹生涯吧。
  
   “卡尔”的研制
  
  德国陆军自20世纪30年代初就开始制定军备强化计划,后来的很多种主力坦克和战斗车辆都是从这个计划中脱胎而来的。超级臼炮——040号设备“卡尔”也是从该计划中诞生出来的武器。
  


  该武器的研制肇始自1935年末以攻克“马其诺防线”为目的的重型臼炮研究。在翌年3月,兵器局收到陆军总司令部制定的基本研制要求——以100米/秒初速、将4吨重的弹丸射出1000米,或者以140米/秒初速、将2吨重的弹丸射出2000米。
  根据这一要求,兵器局开始了研究工作,并于1936年10月与莱茵金属公司签订了臼炮的开发合同。这时对莱茵金属公司提出的要求是:最大射程达到 3000米,弹丸要兼具曝炸威力和贯穿能力,弹丸重量的上限为2吨,从开设阵地到射击不超过6小时,整套臼炮能够分解进行运输。
  1937年1月,来自莱茵金属公司的基本设计方案就被放在了掌管火炮开发的兵器局四科的桌案上。这一基本设计 为:口径600毫米,能够以200米/秒的初速发射20屯的弹丸,最大射程达到3000米,仰角45°,射界左右均为120°,射击时的整体高度为1600毫米,重量为55口屯,可以分解为7~8部分。
  1938年3月,兵器局第四科的长官卡尔·贝克将军经过了解开发状况,同意在已经订购了的1号样车的基础之上又追加订购5辆。
  为了达到兵器局四科“从开设阵地到射击不超过6小时”的要求,莱茵金属公司建议将其搭载在自行式平台上,这样就可以将时间缩短到1.5小时。这种自行式平台为机械装置,为了保证射击时车体的稳定状态,可以将车身下降,使其整体与地面接触、承受冲击。
  


  1938年8月,莱茵金属公司的这一建议得到了肯定,并且决定以后的开发均以搭载在自行式车体上为前提进行。也就在此时,该计划被冠以“4号计划”的称号,同时射程要求也被延伸到了 4000米。
  这时,莱茵金属公司的详细设计方案也正式出台,经修改,臼炮成为了弹丸重量2吨,初速243米/秒,火炮俯仰角-10~ +75°,左右射界约50°,射击时的车体高度为3200毫米,臼炮重量64.5吨、自行式平台32.5吨、合计97吨的超级怪物。1939年6月23~25日,该炮样机进行了射击试验。10月,确定了专用的弹药搬运车的设计方案。这是一种以,V号坦克为原型、在车体前部右侧装备了电动式起重机的配套车辆,可以在车内容纳4发的弹丸和发射药。
  这时还开始了040号设备的专用铁道输送车的开发。为了对应臼炮的超大重量和延长的火炮身管,这是一种在前后各配有装备5轴车轴的货车,并在货车上设有液压式起重机以便从前后将040 号设备吊起、进行运输的庞然大物。
  1940年5月,040号设备1号样车终于组装完毕,开始了各类试验。这时法国已经战败投降。虽然与当初计划的目的——攻陷“马其诺防线”已经毫无关系了,但开发仍然在继续。
  


  1940年7月2日在组装工厂,主炮安装完毕的040号设备的试制车向兵器局四科的官员展示了“庐山真面目”。 1941年2月,借用本计划推行者——四科科长卡尔·贝克将军的名字,该车又被陆军最高司令部冠以“卡尔设备”的名头,以后,一般就称其为“卡尔”。
  从1940年11月~1941年8月,莱因金属公司一共又建造了6门“卡尔”臼炮,并分别起名为:1号炮“亚当”、2 号炮“夏娃”、3号炮“多尔”、4号炮“奥丁”、5号炮“洛奇”和6号炮“迪沃”。
  
  “卡尔”的构造
  
  整体
  040号设备的车体全长11.15米、宽3.16米、高4.78米,重达124吨。主体为装甲板焊接而成的细长箱形,为了搭载火炮身管,在车的中部设计了很大的开口。在开口部的前后均设有隔壁,使得车内被分割为3部分,不过主炮所指的方向是车体的后部,这一点希望读者注意。
  在最前部配有发动机和变速器,动力经过变速器传给设在车体最前部的“威尔逊”式方向操作装置,达到驱动装配在前部的主动轮的目的。操纵室设在车体前部的左侧;中央部为主炮区;后部容纳的是悬架上下运动调节装置,这一装置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车体升降。
  
  发动机
  发动机、变速器和悬架分别有两种,因车辆而异。
  虽然戴姆勒·奔驰公司根据1937年初与陆军最高司令部签订的合同,开发了MB503A型12缸580马力液冷汽油发动机,但莱茵金属公司除了于1938年6月订购4台MB503A发动机之外,又订 购了3台MB507C柴油发动机。这7台发动机在1940年3月~1941年8月间被先后运到莱茵金属公司,4台MB503A发动机被搭载在1、2、6、7号车上,而 MB507C则搭载在3、4、5号车上。
  1942年12月,莱茵金属公司继续订购了5台MB507C柴油发动机,其中 1台于1943年11月到货,其余4台也全部于1944年5月交付。本来订购 MB507C发动机是为了更换那4台 MB503A,但是还没有来得及更换,战争就结束了。
  
  行走装置
  1号试制车和2号车的行走装置是每边8组的带橡胶边缘的转轮,用2.6米长的扭杆支撑,另外还备有8组带橡胶边缘的上部转轮。履带宽500毫米,螺距 170毫米,接地长7米,每边由133枚履带构成,起动轮的链轮使用17个齿。
  3号车以后,行走装置就变更为每边使用11组钢制转轮和2.115米长的扭杆,以减轻车本身的重量。上部转轮变为了带橡胶边缘的6组转轮,履带也变为螺距250毫米的新款式(4号车以后又变为 240毫米款式,但详情不得而知),起动轮的链轮也变为12个齿。因为1、2号车上的横梁柱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非常容易识别。 在行走试验中,040号设备因124吨的惊人重量而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坎坷或泥泞地面上行走之际,如果没有木片填充的话,行走起来就变得极其困难。在开设阵地之时,必须迂回避开树桩或者将其挖出。1、2号车的最快速度达到10千米/小时,而3号车以后则降为6子米/小时。虽说设计之初就已经预料到这些问题,但是不能否认,这确实给该车的使用套上了枷锁。
  
  火炮
  040号设备使用新开发的全长5068 毫米(包括药室和4200毫米的炮膛)的后装填式臼炮,这个长度恰好是弹丸长度的2倍、弹径的8.44倍。火炮的射击俯仰角为55°~70°,左右射界各5°。发射1发炮弹大约需要10分钟。自身携带2发炮弹:炮膛1发、后部吊车上1发。射击需要1名指挥官和18名士兵。
  040号设备最初用2.51米长的重型混凝土穿透弹,重2170千克,其中发射药280千克。使用4号发射药的初速为 220米/秒,使用1号、4号发射药的射程分别为2840米和4320米。进入1942年后,为提高射程而研制的轻量弹药登场了。这种弹丸被称为轻型混凝土穿透弹,重1700千克,其中发射药220千克。用5号和9号发射药时,初速为283米/秒,射程分别为4260米和6640米。弹丸的破坏力因射击角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据说上述弹丸在大角度命中时,可以贯穿2.5米厚的强化混凝土、在封闭空间内部爆炸,威力极大。   
  开发长身管火炮
  
  按照希特勒的要求,1942年2月,兵器局四科制定了延长040号设备射程的计划:延长身管、将口径缩小为540毫米,从而将射程提高到10000米以上。很快,陆军最高司令部与莱茵金属公司签订了开发041号设备的合同,并决定将其搭载在预定1942年5月完成的7号车的底盘上。之后又订购了6门540毫米 041号火炮身管。
  1942年下半年,新的长身管制造出来,即在7号车底盘上投入试验。但试验结果不尽如人意,交付日期数度延迟。 1943年上半年,希特勒曾要求加快进 度、早日交付;1944年5月,在迟迟不能完成的情况下,希特勒一度取消新型弹药的开发和生产;不过很快又撤销了原来的决定,终于在1944年8月,1、4、 5号车完成了更换540毫米长身管火炮的工作。
  


  最终实际装备的540毫米口径身管延长到7108毫米(包括药室和6240毫米的炮膛),比原来的600毫米口径身管长了40%左右。使用6号装药时,初速为378米/秒,射程达10060米;使用 1号装药时,射程为4840米。对混凝土的贯穿力提高到3~3.5米。同时整个火炮增重2.35吨,可射击俯仰范围减少到 58°~70°。
  
  “卡尔”的战史
  
  巴巴罗萨作战
  1941年1月3日,第一支装备“卡尔”的部队——第833重炮兵连在柏林的训练场完成组建。接着又于4月2日扩编为第833重炮兵营,第833重炮兵连改编为第833重炮兵营1连,新组建了营部、营部连和第2连。2个连各装备2辆“卡尔”,即2~5号炮:“亚当”、“夏娃”、“多尔”和“奥丁”。
  1941年4月14日,陆军最高司令部决定第833重炮兵营配属中央集团军群,参加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1连携60发炮弹归属第17集团军,2连携36发炮弹归属第4集团军。 在苏德战争爆发的6月22日当天,1连随第295步兵师在伦贝格越过国境线, 2连也在布列斯特和利特夫斯克之间越过国境,实际参加了作战。但是3号车在进行第5发射击、4号车在进行第4发射击时,都发生了炮弹卡膛的重大故障。尽管4号车和3号车分别在22日下午和23日修理完毕重新投入战斗,但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随即命令该炮随装备撤回后方。
  8月6日,第833重炮兵营不再装备“卡尔”,改为装备牵引式的18年式 210毫米重型臼炮,在10日被再次投入东部战线。
  
  攻打塞瓦斯托波尔
  “卡尔”再次投入战斗是在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中。1942年2月18日,已经放弃装备“卡尔”的第833重炮兵营 接到命令:抽调有经验的技术骨干,准备组建装备3辆“卡尔”的“卡尔”连。新的“卡尔”连携带3辆600毫米“卡尔”于3月4日离开柏林,配备给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1集团军。
  4月11日,第11集团军向“卡尔”连部署了作战任务。按照要求,出发地段位于距前线20千米的后方,在前半夜向射击阵地移动。进入射击阵地后,实施伪装、等待时机。射击阵地是由120名工兵用14天时间紧急构筑的,在阵地上已经为“卡尔”准备了72发重弹和50发轻弹。
  5月25日,用1发重弹进行了试射。经过火力校正,6月2日~6日,3辆“卡尔”对马克西姆·高尔基、巴斯蒂昂两炮台共发射重弹17发,7日发射重弹54发, 8~13日发射轻弹50发。在6月13日又送来29发重弹和50发轻弹,分别于6月 30日发射轻弹50发、7月1日发射重弹 25发,对第132步兵师作支援射击。
  “卡尔”的高爆弹在攻打苏军北部要塞群的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306炮兵司令部在6月27日的报告中写道:据苏军俘虏的陈述,Ju87“斯图卡”的攻击简直不足为道,而“卡尔”的射击去口极具破坏力,马克西姆·高尔基炮台被直接命中的重弹摧毁,而对巴斯蒂昂炮台的射击也将其外围的混凝土全部破坏。
  


  在这场战斗中,与420毫米固定臼炮“伽玛”、800毫米列车炮“多拉”一起,“卡尔”无疑让世人见识到了它的巨大威力。
  
  东部战线的闲客
  1942年8月15曰,已经完成塞瓦斯托波尔作战的“卡尔”连被正式授予番号第628炮兵连,脱离第833重炮兵营。其间曾先后准备用于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方向,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投入实战。直至1942年12月4日回国。
  1943年5月4日,又以第628连为基干,扩编为第628重炮兵营。由营部、营部连、第1连(第628连改编)、2连 (新编成),配备4辆“卡尔”。曾派往列宁格勒方向。但仍未实战而于8月8日再度班师回国。随后改为第626重炮兵营,装备换为4门210毫米重迫击炮。
  
  镇压华沙起义
  1944年8月1日,华沙起义爆发。 13日,陆军总参谋部命令组建第638炮兵连,以支援在华沙镇压起义的第9集团军。
  8月16日该连从尤塔伯克携带6号600毫米“卡尔”、2辆Sdkfz.9半履带货车、4辆卡车装上军列开往华沙。8月17日上午7点,列车抵达华沙西站;18日上午8点25分装载着250发弹药的货车也到达了。虽然由于档案缺失,第638连在华沙的具体战斗状况仍不清楚,但是在纪录影片中留下了它向华沙猛烈开火,将一幢幢楼房夷为平地的震撼场面。这也是“卡尔”最为军事迷们熟知的印象。
  8月26日,又组建了装备新更换540毫米长身管的1号和5号“卡尔”的第428炮兵连,准备投入西线,但由于战局未能实现。尔后,第638连换装4号“卡尔”(也是新换的540毫米长身管)前往布达偑斯,6号“卡尔”返回尤塔伯克基地检修。
  1944年的“卡尔”的配备状况
  根据德军的一份报告,1944年9月 29日,7辆“卡尔”的装备状况如下:
  1号车,配备于第428陆军炮兵连,驻扎在尤塔伯克。
  2号车,在尤塔伯克进行彻底检修,预计于10月初结束。
  3号车,由于在14日前的射击试验中火炮身管损坏,所以正在修理。
  4号车,配备于第638陆军炮兵连,正在布达佩斯展开行动。
  5号车,配备于第428陆军炮兵连,驻扎在尤塔伯克。
  6号车,在尤塔伯克进行彻底检修,预计10月中旬完成。
  7号车,供540毫米长身管炮射击试验用。
  
  最后的疯狂
  1944年底,驻扎在尤塔伯克的第 428陆军炮兵连装备的“卡尔”,是搭载 540毫米口径长身管炮的1号、5号车。根据命令,要换装搭载600毫米炮的2号、6号车,投入计划中的阿登反攻战。根据11月20日的命令,决定为该连配备 2辆“卡尔”、3辆18吨Sdkfz.9重型半履带牵引车、4辆4.5吨卡车、1辆3吨卡车、1辆轻型车辆和2辆挎斗式重型摩托车。12月7日,全部车辆交付使用。12月10日,为了投入反攻而向布兰肯海姆移动。
  同时,装备540毫米4号“卡尔”的第638陆军炮兵连也于11月9日接到参力口反攻作战的命令,于12月16日开始由尤塔伯克向格莱芬布罗伊希移动。26日到达格莱芬布罗伊希,29日开始投入战斗。
  但是,关于第428、638连和3门“卡尔”的详细战斗情况,至今没有找到相关的档案资料。究竟有没有实际战斗发射,仍是个谜。人们知道的只有:1945年1月6日,被战斗轰炸机击坏的2号车返回尤塔伯克。30日,4号车也回到尤塔伯克。6号车在1月19日之前尚在前线,但是之后的行动就不得而知了。2月3日,在尤塔伯克用1号车的部件对2号车进行了修理。3月11日,第638连使用检修后的5号车参加了炮轰雷马根大桥的行动,一份3月20日的报告中记录它发射了14发炮弹。
  根据一份4月11日的报告:第428连在柏林以南约50千米的地区投入与苏军的战斗。这无疑是“卡尔”的“绝唱”。曾装备540毫米炮管的4号车后来又更换回600毫米炮管,最后被苏军捕获,现在在著名的库宾卡坦克博物馆内度过余生。
其他文献
正如人们通过书籍感受历史上那些末路的历史人物一样,当项羽别虞姬后乌江自刎、崇祯手刃妻女后景山自挂,多多少少总会引起人们心中的苍楚。这部第一次将希特勒作为主角并人性化地塑造的电影,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任何一个人,面临自己多年经营的事业出现无可挽回的颓势,即将倾覆于不日时,恐怕心理都不会正常。德国电影《毁灭》就将镜头对准了生命中最后12天的希特勒。从电影中,人们看到了一个作为常人的他,在苏联红军攻克
期刊
《锁定:现代空战》被认为是空战模拟游戏历史上最出色的游戏。在游戏中您可以驾驶包括A-10A、F -15C、“苏—27”、“苏—25”、“苏—33”以及“米格—29”等在内的当今世界美苏的主力飞机。《锁定:现代空战》突出的优点之一就在于游戏中每种飞机都不一样,都十分详细,每种飞机的细节模仿得十分出色,以至于你能够只是为了学习某种飞机(如F—15或者“米格—29”)让其有效地飞行和战斗方面就花掉许多时
期刊
2006年1月6日,中国政府驻伊拉克李大使和武官受邀请参加伊拉克建军85周年纪念活动。伊拉克军队刚刚结束阅兵仪式,“轰!轰!”两声,检阅现场外围遭到了两枚追击炮弹袭击,场面顿时混乱起来。中国大使与武官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他们的随身警卫,特勤战士娄益庆、贲叶红临危不乱,他们第一时间;中到大使和武官身旁,犹如抵挡各种危险的盾牌般守护在左右,带领大使与武官从早已准备好的紧急通道离开现场。在外接应的特警战士
期刊
从古代开始,统治者们就在身边布置了特殊的士兵。他们之所以特殊就在于他们绝对忠诚,比其他士兵装备更精良、训练更有素。从最初的私人卫队开始,特种部队随着时间变化,至今已经成为重要的赢得战争的特殊武装力量。    特种部队的概念几乎和战争本身一样古老。他们特别,是因为他们出色的训练和出众的装备以及他们丰富的战斗经验。无论使用的武器是什么,长矛、刀剑或是步枪,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是军队中可以依靠的、能
期刊
在反恐任务艰巨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反恐部队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如德国的 GSG9、法国的GIGN、西班牙的GEO、奥地利的“眼睛蛇”(Cobra)等。 这里将要介绍的是欧洲训练和装备最好的特种部队之一——希腊反恐特种作战部队(EKAM)。    希腊反恐特种作战部队的前身,是一个1978年成立的飞行员训练小组。这支有27年历史的部队是目前世界上训练水平最高、素养最好、装备最先进的反恐作战部队之一。其
期刊
4月3日,一架准备飞往西班牙的美军巨型军用运输机从多佛(Dover)空军基地起飞不久后发生故障,在试图返回多佛过程中坠毁。飞机坠毁在距离跑道很近的地方,飞机驾驶舱后部断为两截。其中尾段抛出数百米,一台发动机在撞击中被抛出,但没有起火。事故发生后,多佛基地的飞行任务全部停止,紧急事故救援人员开始在阴霾的天气以及小雨中仔细搜救。一些救援人员向失去了一台发动机的左翼喷洒泡沫,另一些人员则立即将飞机上残存
期刊
因为身怀绝技,所以致命;因为传奇神秘,所以迷人;因为顶级优秀,所以致命迷人。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有种的莽夫,却每每稀缺特种的英雄战士。他们是真正的“超男”或“超女”,他们注定是媒体版面中抢眼的宠儿和稀罕物。爱他们,是因为你我内迟早已埋藏、随时冲动的那个英雄梦。  做这期专题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自己储备的形容词太少太普通太不够味儿。我们绞尽脑汁搜索到的所有最高级的形容词,用到他们身上都不够贴,不够准,不
期刊
虽然特种部队的作战方式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特点。首先,特战队员们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精英,因此作战小组不需要很多人,这样作战灵活性更强,队员之间的配合可以更默契,特种部队也更易于机动。其次,特种部队的攻击行动具有很强的突然性,往往能够在引发大规模战斗前就达成作战目的。在这方面,最著名的战例要数以色列特种部队在乌干达实施的人质营救行动了。在1976年7月4日晚上,以色列特种部队乘飞
期刊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和俄罗斯联邦国防部2004年7月签署的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备忘录,中俄将于2005年8月18日至25日举行“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在俄罗斯联邦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  演习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遵循公认的国际法和尊重其他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进行的。演习不针对第三方,不涉及第三国利益。演习的主
期刊
在著名的新闻广播员罗尼尔·托马斯 1943年3月4日的日记当中,有着这么一句十分简洁的话:“从新不列颠岛海岸直到新几内亚,海水洒遍了所有日本海军舰艇和作战飞机的残骸。发生在俾斯麦海域的战斗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大胜利。”    俾斯麦海?    在此之前,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没听说过俾斯麦海,更不知道它在哪里。然而俾斯麦海却注定要成为一次伟大胜利的表演舞台。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美国军队仅仅凭着陆基航空兵就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