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下的需求响应研究与应用

来源 :电力需求侧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fgtweg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能源系统作为能源互联网的基础,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重要技术。需求响应通过引导用户改变用能的习惯和方式,对于优化负荷的分布和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等方面的作用正逐渐得到了重视。通过对用户需求侧进行综合需求响应的精细化建模,以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总成本为最低,建立了计及可削减负荷、可平移负荷、可转移负荷及可替代负荷的精细化模型,提出了考虑综合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算例结果表明,通过综合需求响应可以优化园区的负荷曲线,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其他文献
为促进电力市场发展,提高电力零售市场化水平,实现用户侧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友好消纳,基于区块链技术提出了一种去中心电力零售交易的量化模型。通过对社区电力用户间零售交易的架构、机制、模式以及效益评估进行建模,并建立了去中心化电力零售交易的均衡出清模型。最后,结合算例验证所提模型可行性和促进市场化发展的潜力,分别验证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电力零售交易具有降低买方费用、提高卖方收益、减少备用、提高社会效益以及改善用户用电满意度的作用。为开放配电网电力市场的分布式电力零售交易提供了参考。
微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环节,而协调控制器作为微电网的大脑,承担着控制指挥的枢纽作用。为验证微电网协调控制器的性能,首先,介绍了微电网电气部分的典型要素和组网方案;其次,基于实时数字仿真系统实时仿真平台搭建了包含各要素的微电网电气仿真系统;然后,设计了协调控制器与实时数字仿真系统之间的实时通信交互组网方案,构成闭环测试系统;最后,依托于该闭环测试系统,对微电网协调控制器的一键式启停、一次调频、后备电源等功能进行了仿真测试,仿真结果验证了协调控制器的各项功能,能够为后续协调控制器在工程现场的调试与应用提供坚
在风电场中安装不同类型的储能设备可以有效平抑风电波动,减少风电不确定性给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带来的影响.对于由风电场和混合储能系统构成的风储混合系统,提出了基于概率预
电缆沟是变电站与外界进行能源交换的重要地下通道[1]。由于对电缆沟火灾研究起步较晚,针对电缆沟潜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在较早设计中,变电站内电缆沟往往超容量敷设,高压电缆、低压电缆和通信电缆同沟敷设,一旦电缆沟失火,将大面积延燃,造成严重的供电事故[2]。例如,2016年6月18日,西安南郊一变电站电缆沟失火,导致周边供电区域大面积长时间停电[3]。
实现快速有效的故障限流是直流系统控制保护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超导特性研制的超导直流限流器具有理想的限流性能,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和持续发展.以超导模块呈现的限流效果
1故障现象,自2017年10月我公司多座变电站的35 kV开关柜升级为ABB 35 kV UniGear ZS3.2型空气绝缘开关柜以来,好几座变电站出现电压互感器(PT)保护用熔断器(库柏西熔XRNP6-40.5/1-31.5-4型)多次熔断现象。熔断器熔断时,变电站内无倒闸操作,系统未发生接地、短路等故障,故障录波装置及微机后台未采集到过电压等各种异常信息,系统运行正常。
基于全桥结构的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M3C)提出了三相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的分频分层控制策略.从双频功率耦合的机理出发,分析了M3C的工作原理,在旋转坐标系下分别实现了工频
可再生能源、电力电子设备渗透率持续增大以及大功率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动态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为更有效解决电网中出现的电压、潮流快速波动而导致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熵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智能电网调控辅助决策方法,同时考虑多种控制目标,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在线优化控制。该方法将电网调度控制决策建模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训练多线程智能体,并采用周期性在线训练机制对智能体的控制性能进行不断提升。基于该方法所研发的辅助决策原型软件部署在国网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可与电网调
针对低压配电网存在的状态感知水平较低、数据共享挖掘不足等典型问题,结合能源互联网示范台区项目建设内容,以能源互联网的建设理念进行“信息支撑”和“价值创造”2方面的技术突破和应用。首先利用用户负荷特征和故障特征在低压电网中的纵、横向传导特性,构建台区的变、线、户、相位、电气阻抗完整拓扑信息,极大简化采集架构,完成台区全状态精准感知,实现宽带高速电力线载波在信息感知上的高效利用;同时提出数字化业务支撑能力框架,以数据为驱动,探索能源互联网示范台区在电网数字化管理、用户数字化服务和政府数字化治理3个方面
以天津范庄村220 kV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为例,基于智能变电站三层两网通信结构的特点,研究了SV通信的要求和技术方案,提出了SV通信异常分类方式,分析了SV通信异常对二次系统造成的影响、异常判定的方法和处理方案,并通过工程实践加以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