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_mark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6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 (局部肿瘤最大径≥4 cm)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B2期132例、ⅡA1期85例、ⅡA2期51例,鳞癌223例、腺癌24例、腺鳞癌9例、小细胞癌7例、神经内分泌癌5例。术前经导管子宫动脉灌注紫杉醇 (135~ 200 mg/m2) 、奈达铂 (80~ 100 mg/m2),然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每次间隔21 d,共1~ 3次。临床疗效评价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前后子宫颈肿瘤最大径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自第1次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束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定期行盆腔超声、妇科 (双合诊、三合诊检查) 、阴道残端细胞涂片检查。

结果

治疗前子宫颈肿瘤最大径 (5.6±1.0) cm,治疗后 (3.7±1.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421,P<0.05) 。全组完全缓解 (CR) 74例、部分缓解 (PR) 160例,缓解率87.3% (234/268),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7.2% (46/268) 。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96.3% (258/268) 的患者获得了手术治疗,其中252例接受了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切除率为94.0% (252/268) 。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结转移率为14.9% (40/268) 。ⅠB2期缓解率为94.7% (125/132),ⅡA期缓解率为80.1% (109/1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82,P<0.05) 。鳞癌缓解率为94.2% (210/223),腺癌、腺鳞癌、小细胞癌及神经内分泌癌总缓解率为53.3% (24/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42,P<0.05) 。肿瘤大小、术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的次数对疗效无影响。

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可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不良反应轻、近期疗效好,适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术前治疗。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采用聚四氟乙烯 (PTFE) 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 (TIPS) 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TFE覆膜支架TIPS术治疗的10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20例,年龄16~ 73岁,平均 (53±13) 岁。术前症状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 (83例) 或顽固性腹水 (19例),肝功能Child-Pugh评分5.0~ 10.0分,平均 (6.7±1.7)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双相扫描三维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CT定量肺功能与常规肺功能 (PFT) 之间的关系,并评估CT定量分析肺功能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4例COPD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机,于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分别对患者行全肺扫描。采用全自动后处理软件,三维定量分析CT肺气肿参数和空气潴留评估参数。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T肺功
目的评价经导管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犬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2只健康雄犬肌内注射丙酸睾酮12周,建立良性前列腺增生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栓塞组 (6只) 及对照组 (6只) 。栓塞组以直径为100~ 300μm Embosphere微球栓塞犬双侧前列腺供血动脉,记录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2组分别于肌内注射前、栓塞前 (肌内注射12周后) 、栓塞后12周行前列腺MR检查,随后对前列腺及周围组织行
期刊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 (TIC) 流出段斜率 (Swash-out),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NAC) 疗效的评估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术后病理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4个周期吡喃阿霉素+紫杉醇新辅助化疗。以改良病理反应性标准为金标准,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 (MHR) 与组织学非显著反应 (NMHR) 组。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NAC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