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小径分岔的文字花园

来源 :世界科幻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pere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呱啦啦(以下简称呱):《吉米》的童话色彩非常突出,题材上也有些类似于美国女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纳特的著名儿童小说《神秘花园》。为什么会突然想到创作童话风格的作品呢?
  陈楸帆(以下简称陈):因为写惯了口味重的(其实也不算太重),想换点恬淡的简单的脑子,也许是年纪大了的缘故吧。有一次我坐地铁时冒出了这个想法,便记了下来,前后想过近十种解释的模式,最后还是选择了这种看似最老套最平常的结尾,也许只是心态问题。希望读者能够接受。
  呱:目前国内除了刘慈欣的《中国太阳》外。似乎再无直接描写农民工题材的科幻作品。你为什么会关注起这个人群?是希望科幻作品能更多地反映并介入现实吗?觉得文中关于农民工生活的描绘到位了没有?
  陈: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农民工啊,怎么能忽视他们呢?
  只有现实主义的东西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从某种角度来看,现在完全先锋的超现实主义的东西已经近乎消亡了。
  我觉得我的描写纯粹是一种想象性的虚构,毕竟我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就好像隔靴搔痒,始终抓不到要害。在文中,农民工的意象其实是作为小白屋的对立物而存在的。
  呱:这是否可看做是向主流文学靠拢的自觉?纯文学和科幻文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科幻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包括国外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浪潮”创作实践。你在具体创作中是怎样调和“科幻”和“文学”成分的呢?
  陈:其实我一直回避从理论的角度去谈论这个问题,因为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根本就不重要。除了理论研究者们每隔三五年便跳出来高呼“科幻已死”之外。其他人会关心这种鸡和蛋的问题吗?
  如果说有意义的话,那也仅仅是在技术层面上。如何将科学元素融入文学性写作中去,这也是我一直在揣摩的东西,至今不敢说触及皮毛。在我的创作体验中,科学与故事总会在一个特别适合的点上发生交会,如果找到了这样的一个点,两者便会榫合得严丝合缝,否则,便互为窠臼或者掣肘。
  呱:从1997年在《科幻世界》上首次发表《诱饵》开始算起,今年正好是你从事科幻写作十周年。回顾这十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科幻文学”这种“小众创作”?是什么促使你坚持下来了呢?其中最满意的作品是哪篇?最不满意的是哪一篇?
  陈:其实我最早写的一篇科幻可以追溯到小学时期。华丽丽的太空歌剧、死光枪和机器人,所以你可以看到我的作品里很少涉及这几方面,有童年阴影。回顾这十年,最大的感受是,像我这么三分钟热度的人,居然坚持了下来,真是难得,我猜这可能跟某种认知模式也就是传说中的缘分相关。我不认为科幻文学是“小众创作”,看参照物是什么了。跟炒股者比起来,什么都很小众。虽然俗套,可确实没有最满意的作品,每个阶段的创作都会呈现当时的一些想法,但之后回过头去看就会脸红了。最不满意的当然是满山满谷的坑了……
  呱:你的科幻处女作发表在高中时期。这对你的高考志愿填报产生过影响吗?目前国内科幻文学作者中,中文科班出身似乎只有你和飞氘二人,系统的文学专业学习对你的创作有哪些启发?你觉得除了文学与科技方面的知识,优秀的科幻创作者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陈:我是在初三投稿的,之后遭退了一次,于是便暂时放弃了科幻(脆弱的少年之心……),转向了数学。数学对我的高考影响很大。
  启发……莫过于讲故事不叫讲故事,叫叙事,于是我现在努力在把这种不良习惯扭转过来,好好地讲一个故事。除了知识,当然是想象力,还有清晰的逻辑感,或者还需要一点点才气……我承认,现实生活往往比小说更有想象力。
  呱:你在学校念书时感觉周围看科幻作品的同学多吗?有没有组织过科幻协会的活动?
  陈:我身边看科幻的不算多,但是毕业后谈起来,原来很多身边的朋友都看科幻的。组织过科幻协会,两百多人的社团每次只有十几个人参加活动,这种风气一直保持到今天。
  呱:看来跟平时周围人交流的机会不是很多咯?不过经常见你活跃在科幻论坛和BLOG上与读者交流。网络对你的创作有很大影响吗?
  陈:搜索引擎的产生,使得写作的资料系统变得开放而没有边界,因此创意变得更加重要。我相信创意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产生价值,因此喜欢跟各种有趣的人讨论创意,从而扩展自己的视野。看到一些意见也会有反省,我甚至还会因为一些人的意见而修改原来的小说结构、表达方式,因为这些人可能读的书比我多、眼界比我高,所以经过讨论之后,一起来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呱:你的科幻启蒙作品是哪一部?现在最推崇的文学和哲学流派是哪些呢?它们对你的作品中都有什么具体影响吗?
  陈:第一部……应该是凡尔纳的《神秘岛》。基本上我是个杂食主义者,我喜欢Orwell的《1984》、冯内古特的《第五屠场》、品钦等的作品,对文学哲学流派没有特别执著的,比较喜欢结构/解构主义,对我作品的影响……比较多吧。
  呱:本次访谈标题取自《小径分岔的花园》,那篇博尔赫斯的著名小说影射了一个由文字构成扑朔迷离的迷宫,你自己在《坟》等旧作也表现出类似的晦涩感。另外。一直都有读者评价说你的作品总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嫌疑。这种文字技巧的过度运用算是学院派文学青年的通病吗?
  陈:我从来就是一个形式主义者。如果“学院派文青”指的是叙事技巧上自觉的话,那我没意见。我希望写出故事性更强的小说,但不意味着我害怕“文青”的帽子。我觉得自己还远远不够文青。学院和市场看似两条不同的小径,但实际上曲径通幽,如果到达某种高度的话,它们都是在同一个平面上。
  呱:2006年的长篇《深瞳》似乎是你向商业化转型的尝试。这次的长篇创作和以往的短篇相比有什么不同感受吗?
  陈:其实《深瞳》算不上长篇。最多算个中长篇。短篇讲究抖包袱,而长篇需要文气贯通。事实证明,两三万字的练笔文章是十分必要的。
  呱:这次转型的尝试不够成功呀。在读者中评价不太高……(直白的打击)目前的创作思路又准备向什么方向转变,之后有些什么具体的创作计划,可以透露吗?
  陈:对,确实不是很成功,不过也吸取了不少经验。现在嘛,就是想写出又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吧。目前有几个计划,只是杂务缠身,所以留下了月球表面般的坑……我想写的还是那种能游走于现实和幻想之间、不好定义的小说。
  呱:例如提起刘慈欣就令人想起宏大场景硬科幻,提起夏茄就令人想起轻盈灵动……大部分作者都有一定的创作风格可循,而你的创作风格似乎一直在转变。你觉得这种“不确定性”是好是坏?有没有什么最终追求的目标呢?
  陈:随性吧,因为心情状态、对世 界的认识一直在不断地改变,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也就不断地在变,万物皆流嘛。我希望能有一天能写出真正简洁、优美又意蕴无穷的小说,把更多个人的体验融入到小说里,从而触动读者的共鸣,每个人都能在里面看到自己的人生。
  呱:虽然用文言文写过小说。但你作品中的“中国特色”似乎体现得并不明显。你觉得“中国特色幻想文学”这种提法有无必要?有往这方面努力的打算吗?
  陈:说实话,我的古文很烂,也许我的英语要好于古文,没办法,成长背景的关系。中国特色是什么,也许谁都说不清楚,或者用汉语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中国特色。我觉得任何一个中国人写出来的东西都无法避免地带上中国特色,如果说刻意努力的话,也许就是把这种东西符号化、隐喻化。但我总害怕变成“黄金奶”或者“晚饭”那种东西。
  呱:近期看你发表了几篇奇幻题材小说,有向奇幻文学进军的打算吗?对目前奇幻势头大大盖过科幻的状况有何感想?
  陈:其实写起奇幻来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思路在科学逻辑里晃悠太久了,有点转不出来,所以需要写点天马行空的东西调节脑子。目前看来还是太拘谨了,需要放松、放松、再放松。
  奇幻盖过科幻很正常,男女比例还失调呢。
  呱:上一期星河在卷首语中表示了对新一代年轻科幻作者成长的欣慰。你觉得目前国内“新一代科幻作者”的崛起已成气候了吗?你最欣赏的年轻作者有哪几位?
  陈:群体已经形成,气候有待时日。
  最欣赏的年轻写手:雨夜屠夫(唐缺)、长铗、飞氘。
  呱:现在的年轻作者总不免被扣上“进入市场没进入文坛”的评价。不久前却爆出部分“80后”写手被中国作协“招安”的消息。你觉得你们这些新生代科幻写手同当今所谓的“80后”有什么区别吗?跟那些老一辈科幻作者比昵?
  陈:其实没什么可比性,80年代后是否能算作一代呢?当然,他们的写作自觉性更强些,机遇更好,市场化程度更高,可以靠文字吃饭。我们不过是业余爱好者而已,既没进文坛,也没进市场,靠文字只能吃零食。
  我们这些年轻人最大的毛病可能还是心态的浮躁吧。比起刘慈欣、韩松这些阅历丰富的前辈,我目前最大的欠缺还是生活体验不够,很多东西只能靠书本,或者想象,或者别人的故事。但我们对现实的着眼点和描述方式也将具有崭新的特点,可能更加的个人化。
  呱: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开设了科幻文学专业研究生,你有想过去研修深造进而成为一名专业作者、编辑或者研究者吗?为什么毕业后会选择做繁忙的上班族?
  陈:我在一个跟科幻八竿子打不着边的单位就职。如果能选择,谁会喜欢当死上班族呢?所以一句话,都是为了五斗米折腰啊。
  呱:版面不够了……还需要八卦感情问题吗?
  陈:我跟夏茄同学之间的关系是纯洁的!我对爱情是矢志不渝的!怎么个“矢志不渝”法……具体请参考伊藤润二的漫画。
  呱:意思是不是必须先经历一番生离死别同生死共患难拉拉扯扯九死一生……之后才能抱得佳人归?这叫“死上班族的浪漫主义爱情观”吗?
  陈:答对了!赚大钱,买房子,抱佳人!(向着夕阳奔跑吧。)
  呱:还是抓紧时间对读者说两句吧。
  陈:或许对大部分人来说,我已经是大叔级人物了,所以奉劝各位小朋友,千万要珍惜青春。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东亚共同体”的前景与可行性如何,以及在现有的“10+3”、“3+10”与东亚 峰会的“10+6”模式中,东亚区域合作与一体化最终会作什么样的路径选择,是目前学术界 热烈讨论的话题。综观东亚区域合作发展的历史,结合东亚地区的现实,未来的东亚区域合 作与一体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东盟10国引导、中日韩3国不断密切三方合作, 向东盟10国辐辏(即“10+3”)的局面。在”10+3”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指出长三角地区的跨国公司呈现出大型化、聚集化、总部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然后分析了江苏在引进跨国公司提升本土竞争力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本土竞争力 江苏对策  中图分类号:17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7)2-0035-0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已经取代中小型外资企业成为长
期刊
一    几个小家伙瞒着他们的父母正在大街上玩,也有可能是他们的父母没有细心照料或不够在意。10月的早晨,寒冷却很晴朗,小家伙们都穿着厚厚的外套,色彩艳丽,有红色的、蓝色的和黄色的。  和着大家的童谣,一对小女孩正在跳绳:“狙击兵,穿尿裤;毒蛇蝎,垫尿布。狙击兵,穿尿裤……”  专门调查杀人事件的侦探伊尼思·加瑞从他的公寓出来,走向这些孩子。他们停止玩耍,都看向这个身材矮小但壮实、穿着一件破外套的
期刊
[内容提要]后发展国家在经济腾飞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腐败、精英流动、社会问题、文化危 机等挑战。通过对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这四个东亚国家民主化转型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政府对以上挑战的不同应对情况,决定了不同类型国家民主化的动力强弱,同时 也使得所在国家的民主化转型呈现出不同的路径,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制度的政治变迁。  [关键词] 民主化 腐败 社会政策 精英流动  中图分类号:D73 文
期刊
[内容提要] 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因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而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他构建的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从根本上改变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对立的关系,对于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手段的需求管理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公共财政方面,他探讨了最优工资所得税问题
期刊
在冰雪覆盖的灰色11月的破晓时分。拥挤的汽车载着从博洛尼亚来的飞机乘客们越过群山。意大利米兰机场笼罩在白雾之中,那架信使飞机,如同那些商用喷气机。也不得不在博洛尼亚着陆。这些在冬季都是很平常的事。  谢恩·艾沃特下车时眼角瞄到了一根小手杖的图案,不明显地刻在街灯柱的底座。  他不敢直愣愣地盯着看,但是,从旁边瞄一眼也就够了。他拦了一辆的士,告诉司机他要去这城市的阿拉格总部。  “欢迎来到米兰。”司
期刊
布鲁斯·迈耶走进监狱验尸房,尽管戴着口罩,一股腐尸和防腐剂的味道还是扑面而来。迈耶是外星微生物学和医学的专家,所以才被请到这里来。经过查证,尸体是一个名叫查尔斯·纳特金的罪犯,是臭名昭著的哈姆斯特朗抢劫团伙的一名凶徒、太空海盗、太空飞船劫持分子。  纳特金死得很离奇。死前没有任何异状,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极其凄惨、极其痛苦地捂住胸腹部惨叫起来,监狱里的警卫人员闻声赶过来时他已经死了。初步验尸未查出死
期刊
[内容提要]能源既是全球性问题,又是区域性问题,需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相对稳定的安排 ,以反映相关方的利益关系。《能源宪章条约》的经济目的是建立促进长期能源合作的多边 框架,其政治目的是促进东西欧国家和平合作。我们应该关注《能源宪章条约》的“亚洲维 度”,通过政策协调可以在区域层面采取集体行动,应对能源问题。以国际能源署和石油输 出国组织为轴心运转的国际能源秩序建立,东亚缺乏有效的能源协调机制,
期刊
人们能由经验中吸取教训,可是有些前车之鉴不可鉴!    2014年3月26日——  今天,全世界都在为人类第一次登陆火星行动而欢呼雀跃,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发言人则宣布他们已经采用了每一步可能的措施,以保证行动的万无一失。“美国航空航天局将无人探测器无比成功的火星之旅视作典范,将采用类似的操作程序,使这次极富历史意义的人类登陆火星行动产出最丰硕的成果。我们想要最大限度地再次取得‘勇气号’、‘机遇号’等
期刊
[内容提要]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跨国研发和本国的技术进步都具有重要影响,但现有文献对该问题的认识仍存有争议。本文基于垄断势力视角,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垄断势力与研发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从逻辑上得出与以往观点不同的结论,同时对相关争议给出了新的解释,具有特殊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 垄断势力跨国研发技术进步  中图分类号:F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