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ang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设法通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揭示数学思维过程,激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和谐的富有创造性的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倾注极大的热情,把每一节课都当作一份珍贵的礼物,奉献给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讲“角的比较”时,有位同学提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如图1,图2),在射线OB、O’B’上取等长线段OM、O’M’然后分别过M和M’作垂线交OA、O’A’于N和N’,只要比较MN和M’N’的长短,就可以比较其所对两角的大小。尽管这种比较方法他还不能说出其中的所以然,我还是肯定了他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并鼓励他课后自学三角函数中的正切知识,以便验证自己的猜想。
  
  
  二、鼓励创新,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见解独到,往往会偏离教师的原定教案。此时教师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能批评指责,而要点拨启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学生才能各抒己见。当学生有新颖的解法时,要多加鼓励,让其保持愉悦心情,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他们才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说敢做,不断创新。如果生活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训斥声中,想象力和求异力就会被束缚,创新也无从谈起。
  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和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开拓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对于每个问题的研究要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观察和思考。例如几何证明前的分析,请学生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想、这么做的道理来。只有这样长期的训练,才能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正向正迁移和负向正迁移,才能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巧设习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活跃思维。活跃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因此。每题的练习,要发挥练习的功能、作用和目的。既注重层次性,做到难易结合,又有多样性即有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形式,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维,进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这些方面的训练。
  例如,在讲“数轴”一节时,最后设计这样两道练习题:
  (1)在数轴上表示:±0.75,±0.50,0,±0.10,结果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七个数都集中在±1之间很小的范围内,甚至有的数都无法标出,而其余很长部分的数轴都没有用上。
  (2)在数轴上表示:1000,2000,-1500,-500,结果很多学生由于受练习本的限制,无法在数轴上表示,怎么办?自己想办法!最后经过讨论,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位长度的选取要根据数据的特点来确定。比如,在(1)题中可用1厘米作为0.1个单位长度,而(2)题可用1厘米作为500个单位长度。
  经过尝试,学生真正领会了单位长度的重要意义,并会针对数据特征选取适当的单位长度。不难想象,如果能经常让学生亲自去尝试这种包括失败的经历,对所学的知识定能印象深刻,理解得透彻,掌握得扎实,运用得灵活,久而久之,还会迁移到其他知识、其他学科上,培养创新能力。
  此外,还要善于将书本知识引向实际应用,善于抓住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和问题,进行变式和引申拓展,将课本中隐藏的实际性还原出来。
  例如学习“正方形的性质”一课后,编出引申题:用现有的一块正方形土地建一座花园,打算将其四等分,在每一等份上种上不同的花草,请你设计出比较美观的方案。该题看起来是简单的一种引申,但这种结论是开放式的问题,却营造了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的问题情境,引起和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欲望。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把数学和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保尔·桑德比(1725—1809),英国绘画史上第一个用水彩作画的画家,被誉为“水彩画之父”。他的画法是在描画好的草图上再着水彩色,而且喜欢在风景画上加些人物,显得更生动,更富有
高中生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对自己的未来如何规划尤为重要。对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国的国情、教育现状、校情对高中生生涯教
摘要:猜想与假设能力既是科学探究能力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科学探究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猜想与假设试题作为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近些年来出现在各类考试中。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猜想与假设试题解题策略:化学反应的本质;根据问题相关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归纳;根据问题相关的物质组成成分的分析和根据问题相关的外界环境的推理等来进行猜想与假设。  关键词:猜想与假设;解题策略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过程的核心要
一、教材分析《开演之前》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语句浅显易懂,叙述条理清楚,内容贴近儿童生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越来越多地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被提升到事关发展全局、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盘点中央高层近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讲话,.从中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有如下描述:“阅读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等等。新课标把学生提到了一个应有的高度,还他们学习主人翁的身份和地位,把学生定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一改过去教师主讲、学生从听而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习效率低下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新课改下的很多课堂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积极,有话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其基本理念对近几年数学命题的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删去了部分原有知识,增加了图形运动的内容,使数学更贴近生活,解题方法更
初中体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有些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易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学习效果。本文以跳箱项目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实施干预,对客服学生的恐惧心理,提升教学效果进行
大胆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开拓创新工业经济谱新篇。2012年11月28日,贵州省大龙经济开发区“石阡产业园”开工仪式暨首批入驻企事业签约仪式在大龙经济开发区石阡产业园举行,首批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高中英语教学确定了新的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依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