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书如毒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荐读】
  有时候我们读书是为了考试,有时候我们读书是为了获取资料,而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认为:读书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令人上瘾、欲罢不能的毒药。在生活节奏飞快的今天,养成读书的爱好,是给自己创造一个逃避几乎一切生活愁苦的庇护所。希望你也能成为一个嗜书如毒的人。
  有人读书是为了学习,此可谓精神可嘉;有人读书是为了消遣,此可谓天真可爱。不过,没有几个人读书读成了习惯,原因大概是,读书读成习惯,既不天真可爱,也不精神可嘉吧。说起与人做伴,我属于既可悲又可怜的那种。不管跟谁聊,只要聊一会儿,我就厌烦了。不管跟谁玩,只要玩一会儿,我就厌倦了。虽然大家都说我自己千奇百怪的想法就是明理人取之不尽的源泉,但这种源泉也有动不动就枯竭的时候。后来,我便养成了一个习惯:看到书,就像大烟鬼看到烟枪,如饥似渴地扑过去。没东西看时,我宁可去翻阅陆海军商店的商品报价单或《布拉德肖旅行指南》。说心里话,我的许多快乐时光,都是在看这两种书中度过的。有一段时间,我每次出门,兜里总是揣着二手书店的名单。我知道,没有比读书更让人受益的了。当然,这种阅读方式跟吸大烟一样,理应受到批评。阅读狂人一直让我赞叹不已,正因为他们读起书来不要命,所以才鄙视文盲。从长远来看,读一千本书不是比犁一万亩田要好得多吗?我们必须承认,在我们眼里,读书只不过是我们摆脱不掉的毒药——爱读书的人有谁不知道,如果长时间不让我们读书,我们便会坐立不安,便会心烦意乱,便会暴躁易怒,只有看到书,我们才能如释重负呢?——可是,我们还是不要自以为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我们跟那些靠注射针头和品脱罐过日子的可怜虫没什么两样。
  就像瘾君子如果不带足要命的大烟,就哪里也去不了一样,我要是不带足要看的书,从来就不敢出远门。我走到哪里都离不开书,如果我一到火车站发现跟我同行的人连一本书都没带就出来了,我肯定会惊慌失措。如果是长途旅行,那问题就太可怕了。这样的教训,我已经有过。
  有一次,我因病被困在爪哇島上的一个山城,一困就是三个月,这下,自己带来的书全看完了。我知道,没有哪个荷兰人会去买聪明的爪哇人用来学法语和德语的那些课本,所以,在时隔二十五年之后,我再一次读了歌德的冷戏剧、拉·封丹的寓言,还有温和而又严谨的拉辛的悲剧。我最佩服拉辛,但不得不承认,一本接一本地读他的戏剧,需我这个患结肠炎的人费些劲才行。自那时起,我每次出门,都专门带着用来装脏亚麻布的那种巨型麻袋,在里面塞满各种各样的书,供我在各种场合、各种心境下去读。塞满书的麻袋足有一吨重,就连身强力壮的搬运工,都很难扛得动。每逢这时,海关官员总会斜眼盯着麻袋,但在我告诉他们里面全是书后,他们才会错愕地把目光收回去。不方便的是,如果我突然心血来潮,想看哪本书,那它肯定总是放在大麻袋的最底下,要想把那本书翻出来,就只能把书袋里的书全倒在地上才行。
  (一二三摘自《贪食忘忧果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适用话题】最佳路线 数学之美科学与生活 学以致用  大家有没有想过,平时路上的洒水车、铲雪车是怎么规划行车路线的呢?  有人会说,这还不简单,哪儿没有跑过就去跑一遍不就行了。这种方法的确能保证所有的道路都被打扫了,但是车子可能会在某几段马路上重复开,损失燃油和时间。  扫马路车、洒水车、铲雪车这类问题在数学上属于“中国邮差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了靠谱的解法。  这还要从1962年说起。
期刊
厨师知道该怎样做一顿饭。他能够按照食谱,把一些材料放到一起,做出一些可以吃的东西。这顿饭的消费者吃饱了,厨师的工作就完成了。  但大廚不是这样的。  他是一位艺术家,不过用的是刀而不是画笔。他总是尝试新的口味和组合。他用他的技巧来烹饪。他向大师们学习,而且一心一意要成为一名大师。他不是按食谱烹饪,他在创造食谱。他对食物充满热情。他不仅想让食物吃起来美味可口,还想让它看起来与众不同。他不是在想让他的
期刊
小时候,功课一有点出色就眉飞色舞,母亲必然瞪我眼,说:“你别恃。”教训得多了,不但不敢“恃”,且习惯了在顺境时,不会把自己应得的利益与光彩榨取到尽,总谨记着要留有余地。  世界上没有人不可取代,缺了谁还不是照样活下去。况且,今日取代人的不只是人,更是先进科技。公司里头安设一部电脑,可以代替几个人力。家里有了洗碗機、洗衣机等,就可不要女佣依然能应付家务。  之所以不能恃,主要是人人都有个底线,超越底
期刊
【适用话题】执念 自荐 人才与伯乐 人生与机遇  天宝六载(747年),一个叫杜甫的中年大叔来到长安,开启“北漂”之旅。  “北漂”之前,他信心满满:他自幼饱读诗书,是标准的学霸;成年后更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目标,并壮游天下,阅历可谓丰富。  初至长安,杜甫把希望都寄托在一场考试上——玄宗发布求賢令,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并通过考核,朝廷就安排相应的职位。可放榜时才知,竟没一人通过这场考
期刊
【适用话题】回归自然 奉献牺牲 严守规则科技反思  我们可能很难想象一整天离开手机和WiFi,但对于美国西维吉尼州格林班克小镇的居民来说,他们不仅没有手机、没有WiFi,甚至连电视、遥控器、微波炉等一切能发出无线电波的设备都禁止使用,而且这样的日子可不是一天两天,是永远!  当地一家杂货店店员贝蒂·马莱纳克斯说:“我们从未用过手机。”  这个只有143人的小镇被媒体报道后,人们慕名前来,发现这里简
期刊
作文君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翻转了不知几载春秋。世易时移,只得提笔把回忆变成文字。本期园丁花园栏目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赵树志老师细腻的情感世界,体会老师心中的所思所感。  老家的村东有一条铁路,它紧挨着村庄。小时候,我们每天早晨起来便跑到铁路上,眺望东方的太阳。金色的霞光洒在大地上,一声清脆的鞭声响起,接着就会看见一辆马车从村子里走出来,跃上了铁道口,那长长的马鞭在赶车人的手中摇来晃去,仿佛他在召
期刊
【适用话题】对话心灵写作的意义 生活与写作  我的父亲是一个作家,我的爷爷曾经是个作家,所以我如果不做作家,倒是也奇怪了。父亲跟我说,你是为文学生的。人家问他,你这辈子最好的作品是什么,他就回答了一句,“我的一生最好的作品是我女儿”。他就是《铁梨花》的原作者,他叫肖马,后来他说“我最近改名字了,改成肖也是”,人家说“你为什么改成肖也是呢”,他说,人家介绍我都说了,“这是严歌苓,这是肖马先生,也是作
期刊
【适用话题】人生交警 守护童心 伟大的小事 真相  最近有个挺可爱的热搜,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民警称冤枉娃可能会一辈子有阴影”。先一句话讲清楚这个故事:重庆一个10岁的小男孩被冤枉了,说他划了一辆奥迪车,证据都挺齐全的。作案工具:衣服上的拉锁;作案时间:监控拍得很清楚,只有他一直绕着那辆车转。孩子他爸也来了,一看监控,认了,赔了3500块钱。这件事就当作一个熊孩子手欠的事了了。但谁也没想到,这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刘基《郁离子》里有一个寓言:鹳鸟预知天要大雨,根据经验将巢迁往高处,结果洪水大于往常,鸟巢还是被淹。子游任武城宰,受鹳鸟迁巢的警示,号令全城造船对付洪水,百姓得以保全。子游事后说:“鹳鸟也算是能预知的,可惜它所知不远啊!”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
期刊
你心中可曾有过那么一名中国少年郎的形象——陌上人如玉,君子世无双?翩翩君子,是中华文化对男性的集中审美投射。而在现今社会,经一些韩流文化的影响,“小鲜肉”们在追求外在柔弱之美的路上越走越远,且很多人忽视了內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然而,我认为,青少年是国之未来,不可只有柔弱之美,不应只重外表,而应由内而外地散发君子气质!  《诗经》中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琢什么?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