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青瑶讲述第一个故事:
中秋前夕,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我还赖在床上隔窗听风雨时,奶奶急急地来到床前:“瑶瑶,莫睡了,快起来,你家老屋进水了!”我们连忙赶到老屋前。
爸妈常年在外务工,我在外地读中学,每次放假回来待不了两天便走。因受不住自家老屋的潮湿与孤单,我回家时,往往睡在隔壁爷爷奶奶家。自家的老屋就这么荒废着。
老屋的房子是砖瓦构造,并且夹杂着幾墩泥墙。屋旁有一棵虬扎的大枣树,这时节早已挂了满树硕果。屋后有一大片竹林,手腕那么粗的竹子一根挨着一根。屋后檐下还有一条排水沟,但因长期无人疏理而铺满了枯朽的竹叶。
排水沟被竹叶堵得厉害,雨水又太急,没能及时排走,全灌到屋里。看着这半屋子水,看着在风雨中飘摇的老屋,这个中秋实在是“风不调雨不顺”。默默地拿起身旁的水瓢,我紧紧地咬着嘴唇,挽起裤腿,赤着脚,站在有一尺来深水的屋里一瓢一瓢地舀着,然后递给奶奶,她把水泼在门前大坝里。再舀,再递,再泼,再舀……
大半个早晨过去了,我的手臂开始有些酸痛,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溅起的水滴打湿,所幸的是,屋里的雨水已所剩无几,但屋内地面早已面目全非,喝饱水的泥土们黏黏地摊在地面上,一眼看去,跟外面泥泞的道路也没多大区别了。
这番艰难的排水大战,使得我们在节日中午只吃上一碗面条。
午后,雨越下越小,逐渐变成一丝丝细线,最后停了下来。云层透出一缕缕耀眼的光线,阳光洒在浓密的斑竹上,也洒在老屋旁那棵堪比房高的大枣树上。
老人们常说,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落杆。这是按农历来说的,中秋前后,正是吃枣儿的好时候。
老屋遇难,连累得我们忙了大半个早上,根本来不及去看枣树在风雨的洗礼后落得了个什么惨淡光景,想起这茬,我和小妹两馋猫赶紧冲到枣树前。在枣树的地盘上仔细巡视一圈,不得了呀,光捡起来的好枣儿就装满了小妹扯成兜状的半截衣裙。
爷爷拿过来一根长竹竿和一个背篓,紧随其后的奶奶笑眯眯地向我们说道:“趁着过节,是时候把枣儿全都打下来了。”
四人经过一番努力,不一会儿,背篓里的一颗颗小枣就堆了起来。它们嫩绿的表面覆盖有红色的纹理,身上的雨水还未干透,看上去跟香味逼人的草莓和酷暑天的西瓜一样吸引人。抓起一把洗干净,捡一颗最红的丢进嘴里,甜滋滋的。渐渐地,一个下午的成就使我们忘却了早上的不快。
太阳落下山,终于等到了中秋之夜。月圆人团圆,请来相熟的邻居们,奶奶端上洗好的水灵灵的枣儿,爷爷盛上一大盘香香的魔芋烧鸭,我端来摆好的几块月饼,小妹再为每人倒上一杯饮料,中秋大戏才拉开了序幕。父母和各位叔叔阿姨自然不忘在电话线那端传递着他们的祝福与问候。一晚上,大家笑语不断,饱了胃,暖了心。
这个中秋团圆之日,父母不在身边,早上又遭遇雨水漫进老屋,生活中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不要心急,幸福往往接踵而来。我们下午打了枣子,晚上吃了气氛融融的大餐,这个节奏多变的中秋也算是圆满了。
郑佳嘉讲述第二个故事:
连接城乡的中巴车急速行驶在道路上,随着地面的起伏上蹿下跳。
我习惯性地坐在倒数第二排左边靠窗的位置,车上乘客不少,他们手里提着的大包小包物品,昭示着这都是些赶着回家过节的人。
沿途靠站陆续有人下车,我身旁的位置在汽车驶过一处拦水堰时空了出来。这时有一老一小上了车,老人牵着小孩走到后面,让小孩坐在我身旁,自己在隔着走道的另一边坐下。
在不断的颠簸中,我觉得腹中空空有些难受,于是打开背包,拿出一块月饼,撕开小包装便咬下去。幸好回家前接到妈妈电话,她让我在超市买些月饼带回家,这才有的吃。
手里这块月饼色泽金黄,印着油汪汪“团圆”两字的外皮又香又软,里面包裹的冰糖莲蓉馅甜而不腻,我的胃得到了极大满足。
当我从美味的月饼世界回过神,侧身从背包里找卫生纸擦嘴唇周围的饼渣时,我发现身旁座位上的小孩正直勾勾地盯着我,准确地说,是盯着我手中的月饼,我甚至隐约听见“咕噜”一声,应该是他的肚子在欢快地唱着空城计。
看小孩那馋样儿,我从包里又掏出一块月饼,微笑着递给他:“饿吗?给你。”他有些惊讶地点点头,继而转头看看过道对面的老人,迟疑着不敢接。见老人没有阻止,他这才高兴地接过去,然后腼腆地对我说声谢谢。
我偷偷观察他,只见他把月饼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然后小心翼翼撕开包装袋,可接下来他并没有把月饼递到嘴边,而是用手把它掰成两半,取出一半递给老人:“外婆,给你吃,姐姐给的。”我想,这下该他自己吃了吧,没想到,他只是盯着剩下半块看了看,然后用纸连着包装袋一起包好,放进了兜里。
我以为他会过会儿再吃,没想到他就这么一直揣着。我觉得奇怪,问他:“你不是饿吗,怎么不吃呢?”见我发现了他的“小动作”,他不好意思地抿着嘴笑,然后小声对我说:“另一半想带回家给妈妈吃,她今年还没吃过月饼呢……”
看着这个只比我小几岁的孩子,我震惊地不知该如何接话,他的懂事与孝顺让我很感动。
在汽车到达终点站后,我从包里拿出三块月饼,迅速揣到小男孩兜里,不等他拒绝便飞奔下车。想象着小男孩的妈妈拿到我给的月饼的情形,我的心变得快乐起来,回家的脚步也更轻快。
(整理:沉香)
中秋前夕,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我还赖在床上隔窗听风雨时,奶奶急急地来到床前:“瑶瑶,莫睡了,快起来,你家老屋进水了!”我们连忙赶到老屋前。
爸妈常年在外务工,我在外地读中学,每次放假回来待不了两天便走。因受不住自家老屋的潮湿与孤单,我回家时,往往睡在隔壁爷爷奶奶家。自家的老屋就这么荒废着。
老屋的房子是砖瓦构造,并且夹杂着幾墩泥墙。屋旁有一棵虬扎的大枣树,这时节早已挂了满树硕果。屋后有一大片竹林,手腕那么粗的竹子一根挨着一根。屋后檐下还有一条排水沟,但因长期无人疏理而铺满了枯朽的竹叶。
排水沟被竹叶堵得厉害,雨水又太急,没能及时排走,全灌到屋里。看着这半屋子水,看着在风雨中飘摇的老屋,这个中秋实在是“风不调雨不顺”。默默地拿起身旁的水瓢,我紧紧地咬着嘴唇,挽起裤腿,赤着脚,站在有一尺来深水的屋里一瓢一瓢地舀着,然后递给奶奶,她把水泼在门前大坝里。再舀,再递,再泼,再舀……
大半个早晨过去了,我的手臂开始有些酸痛,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溅起的水滴打湿,所幸的是,屋里的雨水已所剩无几,但屋内地面早已面目全非,喝饱水的泥土们黏黏地摊在地面上,一眼看去,跟外面泥泞的道路也没多大区别了。
这番艰难的排水大战,使得我们在节日中午只吃上一碗面条。
午后,雨越下越小,逐渐变成一丝丝细线,最后停了下来。云层透出一缕缕耀眼的光线,阳光洒在浓密的斑竹上,也洒在老屋旁那棵堪比房高的大枣树上。
老人们常说,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落杆。这是按农历来说的,中秋前后,正是吃枣儿的好时候。
老屋遇难,连累得我们忙了大半个早上,根本来不及去看枣树在风雨的洗礼后落得了个什么惨淡光景,想起这茬,我和小妹两馋猫赶紧冲到枣树前。在枣树的地盘上仔细巡视一圈,不得了呀,光捡起来的好枣儿就装满了小妹扯成兜状的半截衣裙。
爷爷拿过来一根长竹竿和一个背篓,紧随其后的奶奶笑眯眯地向我们说道:“趁着过节,是时候把枣儿全都打下来了。”
四人经过一番努力,不一会儿,背篓里的一颗颗小枣就堆了起来。它们嫩绿的表面覆盖有红色的纹理,身上的雨水还未干透,看上去跟香味逼人的草莓和酷暑天的西瓜一样吸引人。抓起一把洗干净,捡一颗最红的丢进嘴里,甜滋滋的。渐渐地,一个下午的成就使我们忘却了早上的不快。
太阳落下山,终于等到了中秋之夜。月圆人团圆,请来相熟的邻居们,奶奶端上洗好的水灵灵的枣儿,爷爷盛上一大盘香香的魔芋烧鸭,我端来摆好的几块月饼,小妹再为每人倒上一杯饮料,中秋大戏才拉开了序幕。父母和各位叔叔阿姨自然不忘在电话线那端传递着他们的祝福与问候。一晚上,大家笑语不断,饱了胃,暖了心。
这个中秋团圆之日,父母不在身边,早上又遭遇雨水漫进老屋,生活中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不要心急,幸福往往接踵而来。我们下午打了枣子,晚上吃了气氛融融的大餐,这个节奏多变的中秋也算是圆满了。
郑佳嘉讲述第二个故事:
连接城乡的中巴车急速行驶在道路上,随着地面的起伏上蹿下跳。
我习惯性地坐在倒数第二排左边靠窗的位置,车上乘客不少,他们手里提着的大包小包物品,昭示着这都是些赶着回家过节的人。
沿途靠站陆续有人下车,我身旁的位置在汽车驶过一处拦水堰时空了出来。这时有一老一小上了车,老人牵着小孩走到后面,让小孩坐在我身旁,自己在隔着走道的另一边坐下。
在不断的颠簸中,我觉得腹中空空有些难受,于是打开背包,拿出一块月饼,撕开小包装便咬下去。幸好回家前接到妈妈电话,她让我在超市买些月饼带回家,这才有的吃。
手里这块月饼色泽金黄,印着油汪汪“团圆”两字的外皮又香又软,里面包裹的冰糖莲蓉馅甜而不腻,我的胃得到了极大满足。
当我从美味的月饼世界回过神,侧身从背包里找卫生纸擦嘴唇周围的饼渣时,我发现身旁座位上的小孩正直勾勾地盯着我,准确地说,是盯着我手中的月饼,我甚至隐约听见“咕噜”一声,应该是他的肚子在欢快地唱着空城计。
看小孩那馋样儿,我从包里又掏出一块月饼,微笑着递给他:“饿吗?给你。”他有些惊讶地点点头,继而转头看看过道对面的老人,迟疑着不敢接。见老人没有阻止,他这才高兴地接过去,然后腼腆地对我说声谢谢。
我偷偷观察他,只见他把月饼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然后小心翼翼撕开包装袋,可接下来他并没有把月饼递到嘴边,而是用手把它掰成两半,取出一半递给老人:“外婆,给你吃,姐姐给的。”我想,这下该他自己吃了吧,没想到,他只是盯着剩下半块看了看,然后用纸连着包装袋一起包好,放进了兜里。
我以为他会过会儿再吃,没想到他就这么一直揣着。我觉得奇怪,问他:“你不是饿吗,怎么不吃呢?”见我发现了他的“小动作”,他不好意思地抿着嘴笑,然后小声对我说:“另一半想带回家给妈妈吃,她今年还没吃过月饼呢……”
看着这个只比我小几岁的孩子,我震惊地不知该如何接话,他的懂事与孝顺让我很感动。
在汽车到达终点站后,我从包里拿出三块月饼,迅速揣到小男孩兜里,不等他拒绝便飞奔下车。想象着小男孩的妈妈拿到我给的月饼的情形,我的心变得快乐起来,回家的脚步也更轻快。
(整理: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