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 小岛不一样了, 总还是故土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m82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鼓浪屿上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名门望族后代,在这小岛上享有比普通人更丰富与优越的资源还有文化熏陶。他们某种程度上延续着先辈的生活,另一方面,鼓浪屿正在蜕变,他们的生活与发展机遇面临着新的,也更多元的选择。
  从厦门成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借此驻进鼓浪屿,到鼓浪屿成为租借地,这个闽南一隅的小岛经历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洋人对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追求,客观上影响了这座小岛的塑造,包括环境,包括文化氛围。洋人来了,在南洋打拼的华侨也来了。二十世纪初大量迁入鼓浪屿的,就是闽南华侨,尤其在“一战”后,厦门侨汇充裕,正是鼓浪屿大刀阔斧之际,于是近现代化建设开始推进,数百栋华丽有情趣的别墅建起。
  有专家更愿意称他们为“侨客”,毕竟像黄奕住等后来长期与鼓浪屿厮守的,还是少数,大多人只是将房子、亲属安置在这个外国势力“庇护”下相对安全且美丽的小岛上,个人仍是南下打拼。与此同时,凭借岛上异于闽南传统的文化氛围,先进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这些家底殷实的望族,或是書香门第的世家,在这种相对新潮的氛围中走出了许多出色的人才。这些子弟,确实更容易跨越地域与传统的限制,走向世界。当洋学堂里的学生在京沪等地无法满足求知欲望时,他们选择留学欧美,也有新兴的商人阶级将子女送到国外。他们多学有所成,在各自领域里尽心,只是施展才华之地多是异国他乡或是国内主要城市,毕竟鼓浪屿太小,提供不了足够的平台。他们在他地,以早年在这小岛上养成的生活方式生活着。
  在1941年日本控制鼓浪屿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华侨曾有两次挟资金和人才撤离鼓浪屿的风潮。但留在鼓浪屿的侨属,依旧抱有对外交流的便利,更早地接触彩电、收音机,甚至是汽水,尤其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仍有国外布料、奶粉、黄油等流入在岛侨属手中。但是这些曾经辉煌的华侨、望族、世家还在陆续搬离鼓浪屿,并未停止。在“上山下乡”时,3000多名文化青年离开后,返回者甚少;“成分不良”的侨属,一有机会,头也不回前往深圳,奔赴香港,怕是一耽搁,难以出去。 在“文革”期间,有的侨属确实缺乏劳动机会,坐吃山空;有的则断了海外的补给从此没落;也有一些世家后人,望族后代,借由着侨房等物资,海外关系的多元,还有潜移默化熏陶而成的视野与文化内涵,过着有情趣而自足的生活。
  至今,还有部分侨属、世家后人留在鼓浪屿。留下的人,不得不面临“侨房”的问题。“文革”时期,岛上的侨房、公房曾被政府收管,统一管理。改革开放后,华侨私房政策落实,但因为侨房产权复杂、安置房房源不足或条件不佳,被安排住进侨房的租户不愿搬离,导致很多侨属在收回房子产权之后,无法及时收回房子的使用权。这成了他们的一大困扰,而与租户的“博弈”也成了许多名门望族后代共有的经历。
  如今,房子收回了,他们又面临着岛屿的社区功能弱化,旅游热潮的持续,他们不得不再一次考量去留。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利用侨房换一种生活和发展。好的侨房被打造成民宿,开发成博物馆、咖啡馆、摄影基地,有的还是重新装修后出租,以租养房。
  鼓浪屿上的名门望族后代们,他们从小接触面包、黄油、咖啡的生活,有的老者直至80多岁,每天依旧要打网球;他们在冬日里,围着柴火跳跃的壁炉喝茶聊天,看着长辈西式婚礼的老照片,追溯那个容得下飒爽英姿的年代。或依旧执着于“鼓浪屿人”这个身份认同,或更宽容地对待这个巨变的小岛,或是失望离去,他们在延续着,生活着,选择着。
  鼓浪屿的旅游潮确实给许多人带来了新的机会与视野。最终,“钻石楼”变成了“鼓山栖”,吴米纳也在这片小天地悠然地生活。
  吴米纳在鼓山路上开了家民宿。这幢被精心照料的独立庭院半山别墅,实际上是重建的,原来的别墅被称为“钻石楼”,与不远处的“番婆楼”同属为吴米纳的家族、旅菲华侨许经权的故居。清幽的鼓山路与一旁的安海路恍如两个世界,一不小心,很容易错过这个岔道上的小坡口。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打在“鼓山栖”的木牌上,吴米纳怡然自得地说:“这个名字是我取的,因为我们家在鼓山路七号”。
  穿过民宿小门,豁然开朗,一颗柠檬树上,硕大的果实在微微晃动。院里井井有条的花草树木,大多出自吴米纳和他父亲之手,日复一日的修剪、移位、翻盆、杀虫,让整个房子仿佛浸泡在绿色中。大雨侵袭了厦门两三天,这会儿刚放晴,有些树叶枯黄了,瞧见此景的吴米纳甚是遗憾,从兜里掏出剪刀剪掉了枯叶。这几年,剪刀和手电筒一直是他随身携带之物,打理这个民宿,总少不了这些东西。鼓浪屿人对植被的喜好,总能在其家中寻到踪迹,植物填满了大大小小的空间,这大概与鼓浪屿人的“野”有关系。“鼓浪屿的自然环境好。我们小时候会到处玩,不怕遇到交通方面的危险,也跑不出去。一些像会审公堂这样的地方有大片的山坡可以折腾,那是我们的山头!”吴米纳回忆说。
  作为岛上屈指可数的可推倒重建的房子,家族后人最终还是参照老照片和原始资料,尽量使用老材料、老工艺,在严格的设计下建成了钻石楼。早在2004、2005年并没有“民宿”这个概念,所以房子在最初装修的时候,原本打算作为出租房使用。随后,鼓浪屿掀起了旅游潮,给许多人带来了新的机会与视野,最终“钻石楼”变成了“鼓山栖”,吴米纳也开始了自己的民宿生活。
  大概由于侨属背景,从小接触新鲜事物比较多,加上从事旅游行业,吴米纳对于鼓浪屿的旅游现状,多了一份理解与包容。“鼓浪屿上居住的很多是闽南或者其他地区华侨移民的后人,也就百年左右,互相间有着很好的包容。外来人口虽然与鼓浪屿有地域、文化上的差别,‘挤占’了‘原住民’的空间,但实际上大家都是外来的。他们在岛上从事各行各业,也在积极地融入小岛的文化交流。比如他们有自己的团契,每个星期三晚上聚会,还在三一堂圣诞夜的时候参加表演。”说着,吴米纳点上了烟,吸了一口后,用手半掩着烟,别到身后。

  吴米纳带我们小逛了一下鼓浪屿, 我们倒听了一路的“八卦”,這位土生土长的鼓浪屿人,对这岛上的一草一木、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哪是殷承宗的房子,哪是连岳的暂居地,哪块区域在老照片是什么样的,即便底下房屋重重,他也能立于鸡母山上,“指点江山”。于他而言,这座小岛值得更好的呵护。

“在目前这种状态下,一己之力


  是很难成大事的,所以我只能
  做好我自己。”
  踏入春草堂,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厅的两边墙面。一面有序地挂着家族老照片,这些照片多是“文革”时幸存下来,或是从海外亲属那收集到的。最醒目的一张是许春草伉俪的合影,在那有钱人可以三妻四妾的年代,这位基督信徒确实坚守着信念,终其一生只有一位妻子。另外一面墙上,是以照片形式呈现的家族族谱,六代人的照片按照辈分准确地挂在墙上,每两年更新一次。
  “弄这些照片有个初衷,这些第三代以后的后辈,不认识爷爷奶奶,也不知道老家是什么样子,弄完这些后,方便海外后代回来认祖。”许多康是许春草的孙子,许春草的九个子女中,目前只有许多康这支还留在鼓浪屿。许多康曾在建设局工作,又负责鼓浪屿风景区开发公司,经手大大小小的鼓浪屿建设项目。作为在鼓浪屿生活的世家,他见证了鼓浪屿为旅游腾空间,小岛逐渐变成旅游景区的历史过程。看到“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城景相依”的模式难以实现时,这位老鼓浪屿痛心疾首,“鼓浪屿的标签应该是更有文化底蕴的,不是商业的。”
  “传承鼓浪屿文化,还是要靠体制的力量。要把有文化的老鼓浪屿人找回来,重点是要把他们家的房产权和使用权还给人家,现在还有很多房子没完全还到华侨手里,如果有房子住、有医院、有学校,很多人慢慢就愿意回来了”,许多康说,“像我在这,有的住,在美国读书的孩子就会想回来。我姐姐在美国,老母亲在这,她回来照顾她,姐姐的孩子也跟着回来了。”春草堂的讨回,在鼓浪屿算是很快的,整整比知名的雷厝早了三十年,侨房的归还直至今日还是鼓浪屿的一个难题。拿回房子后,他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大修。得益于建筑的老本行,即便老宅已残破不堪,他还能根据现有的房子得知它原来的架构,修旧如初,连栏杆这种细节,他都要费心思先制模后再批量制作。现在这座由许春草设计建成的春草堂成了鼓浪屿的家庭博物馆,“如果后辈回乡,我会给他们讲爷爷和鼓浪屿的故事”。


  “在目前这种状态下,一己之力是很难成大事的,所以我只能做好我自己。” 许多康在尽可能修复好自己的房子之外,还用自己的专业去尽力修复其他老房子,比如协和堂。这大概也是许多康对鼓浪屿的一种支持,或者说对鼓浪屿现状的一种无声反抗。
  在我们离开春草堂之前,许多康自豪地拿出了一本小集子,竟然是菽庄吟社的《七夕诗集》,这本有着鼓浪屿历史印记的小本子,成了他珍贵的藏品。

“鼓浪屿是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我们


  还可以深挖”。
  “鼓浪屿是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我们还可以深挖”,刚和许多康提及鼓浪屿上的文创项目,雷晶晶插话道。这是我们第一次遇见雷晶晶,在春草堂上。雷晶晶看着沉稳,长发及腰,一个发圈让长发服贴地隐于身后,她讲话慢慢的,一字一句。
  雷晶晶家经常举办家庭音乐会。这次的家庭音乐会落在雷晶晶家的民宿。说是家庭音乐会,会场布置得一点也不含糊。十来张表演者坐的椅子有序地排成两行,一旁洁净的长桌上放着精致的小蛋糕,来自缅北的咖啡熬煮着,高脚杯里盛着红酒。场地布置的正式,有时是配合政府或是公司的一些活动,但当这群平均年龄六十岁以上的音乐爱好者拨起夏威夷吉他,弹起尤克里里,倒是变得自然舒适。晚来的人笑着打上招呼,不紧不慢调好了乐器后,随时加入演奏中,一丝也不冲突。“家庭音乐会是自娱自乐,很平常的生活状态,没有那么高大上,如果随意拔高,就会变味了。”雷晶晶强调道。
  这支乐队叫作“雷厝乐队”,名字源于雷厝这落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至今保存完好的闽南四合院建筑。这是雷晶晶家的祖宅,而她的父母雷永平、叶恩慈是雷厝乐队的创办者和成员,年过古稀,却精神饱满。乐队的成员好多是从厦门岛内赶过来的,借由着音乐,这群已搬离鼓浪屿的老友总能时不时地在岛上聚上一次。“我小时候很多人家里都会举办家庭音乐会。鼓浪屿有很好的音乐环境,很多人会一两种乐器。年轻的时候我们喜欢玩音乐,但是因为工作、家庭,没多少时间。现在退休了,很多人又把这爱好重新捡起来,相互之间互相影响,所以就经常一起练习。”雷永平说,一脸祥和与自足。
  雷厝老宅里,现在住着雷永平五个兄弟,“十个老头住在一起”,雷永平调侃道。弟弟时常还会在他制作乐器的时候搭把手,家里几把夏威夷吉他、曼陀铃都是出自雷永平之手,老伴收到自己打造的乐器时十分欢喜。提及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来鼓浪屿颁发世界遗产证书时,在雷厝乐队音乐伴奏下的翩翩起舞,许多过路的游客为这悠扬的西洋音乐久久驻留的场景,雷永平说:“非常享受这种生活,也非常感恩。”
其他文献
人世间的欢愉有很多种,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写:“这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终结”,它被美剧《西部世界》引用,强调人类对物质的贪得无厌终将自噬其身。然而在瑞士的这个夏季假期,尽管旅行的主题是“美食、美酒、享乐”,但却毫无过头的“腐败”,这里有最好的欢愉:质朴、純粹,物质跟灵魂,人与自然,水到渠成地平衡协调,在这样一个昂贵的国家,打动人的原来都是最简单的东西。  乘火车旅行    漫长的三段联
期刊
厦门在近十年的时间内,生发出许多十分有吸引力的文创空间,而在一众创意空间之中,特色的体验空间不少,“中古厨房”定是其中一个非常有辨识度的空间。它是旧物仓的子空间,既延续了旧物仓一贯的旧物风格,又把旧器物、饮食与生活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以厨房为核心的开放性美学空间。  厨房连接食物、味蕾、记忆与人的关系,如今已经成为创意生活的重要部分。在中古厨房这样多元的创意空间里,常常会有新鲜的创意事件发生
期刊
如果用“小资”一词归纳厦门的气质,积极寻找小资的踪迹,定会错失厦门很多的美好。在厦门旅行,建议走街串巷,来场老市井的探访。在老市井里,可以看海鲜市场,走骑楼宫庙,泡茶话仙,吃个老店大排档。如果问厦门最本土的地标在哪里,很多人会回答是“八市”。这里食材丰富,重要的是这个靠海市场海鲜鲜且多。当然,如果会讲闽南话,在八市这种市井里,绝对是一件很是便利的事情。另外,还可以走访百家村,除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美景
期刊
提及廈门岛,“海岛”是第一个反应。出乎意料的是,厦门岛上山峰连绵不绝,与海相拥。这些山是不出岛的山,是城市里的山,东坪山还是可居住的山,于是,上山体验成了在厦门岛内一件便利且新鲜感十足的事情。  如果想体验山居生活,东坪山是个不错的选择,山上与山下只有十分钟左右的行程,山脚车水马龙,山上却有着水库、溪流、村落、耕地,与乡下地方无异。山上清幽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还有便利的生活,早已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山
期刊
近年来,厦门的艺文空间越来越多,艺文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参加一场在地艺文活动,结识一些活跃的创意人士,你会多一些认识厦门的角度,更深切地體会到厦门的文创气息与艺术氛围。不论本土的还是国际化的艺文展,你都能从中得到多元的收获,或是观点,或是创意,或是眼界的开拓。诚如影展,落地三影堂的“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可以欣赏国际水准的摄影作品,也可以看到本土艺术家的个展,另外还有世界级摄影师的交流会,这是一
期刊
〔滨北片区〕  这片黄金地段有着精致的西餐、进口超市、酒吧一条街、咖啡一条街,形成成熟的商圈,且是较为高端的消费。筼筜湖旁一整排的西堤别墅,开起了咖啡厅、西餐厅,舒适的环境最适合晚上前往。在这里,豪车司空见惯,也可经常撞见外国人。除了咖啡厅、酒吧的选择外,还可以上乐味超市,那里有岛上最齐全的调味品,可以上The F Bistro,来份精致的法餐,夜宵则可以选择潮福城,品尝各种港式小吃。  〔湖里工
期刊
廈门机场是个人文机场,在人们走进厦门之际,从机场就能窥视到这座闽南沿海小城的气质——T3航站楼主打闽南传统风情,有闽南建筑特色的“燕尾脊”“红砖墙”等空间元素;T4航站楼则主打海洋元素,有三角梅、美人蕉等,结合礁石、海浪造型盆器搭配;又有一个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港口历史大型造景布置,诉说着厦门“东情西韵”的特性。  相较于其他机场商业圈的常规性布置,厦门机场的闽里闽外商业街定位为“趣味闽南时尚体验地”
期刊
有两条个人钟爱的私家路线:  一条是从三丘田码头上岛后,经过美国领事馆旧址、私立鼓浪屿医院及宏宁医院,观赏当年救世医院院长郁约翰为他的中国学生黄大辟设计的船屋。这位学建筑的医疗传教士,就埋葬在鼓浪屿,他在岛上设计的房子一是宏伟的八卦楼,二便是这十分有巧思的船屋。再从重修鼓浪屿三和宫摩崖石刻旁的小路上笔架山,汇丰公馆和汇丰银行职员楼就在断崖之上,俯瞰整个鼓浪屿。爬上岛上原住民所说的“基督山”的巨石顶
期刊
在交通日益拥堵、寸土寸金的城市里,能提供适宜运动的条件和环境是很难得的。厦门岛即是如此,空气清晰,四面环海,海域环境良好,是许多户外活动的绝佳场所。愈发兴盛的户外运动,是人们健康而阳光的生活方式选择,也塑造了厦门年轻、有活力的城市气质。如果想要來场条件适宜,又有优美环境相伴的户外运动,推荐五缘湾与环岛路。  五缘湾属于半封闭海域,风浪再大也不会超过20公分。在这里,你常能见到皮划艇新手在湾内划行,
期刊
廈门这样的旅游城市,住宿需求多,酒店、民宿如雨后春笋,主要集中在鼓浪屿、曾厝垵、环岛路等地,也有不少网红民宿。不少设计独特、自成一格的精品酒店,以其鲜明的气质,精致的服务,成为厦门的另一道风景。设计类的精品酒店是厦门精品酒店的主流,如无垠,用四栋别墅“堆叠”组织形成现代立体村落设计,酒店内还有一个关乎当代艺术的空间——喂空间,时常有展览。以古建筑改造类的精品酒店在厦门也有不少,如后院1882,用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