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生存率比较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6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比较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终末期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终末期糖尿病组),另外选择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非糖尿病肾病组)。两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比较生存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 终末期糖尿病组患者发生感染、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和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4年生存率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较差,并发症更多,4年生存率更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当尽早进行血液透析,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以及并发症,从而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存活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常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患者发生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病变,并随病情进展最终肾衰竭而死亡[1]。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延缓患者生命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2]。本研究比较了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治疗后糖尿病肾病及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4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排除肿瘤、传染性疾病、血液疾病患者。其中终末期糖尿病患者30例,设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56.7±5.6)岁;非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设为非糖尿病肾病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6-83岁,平均(57.2±4.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透析机采用瑞典金宝公司AK95S透析机。透析器为Polyflus14L,透析液用碳酸氢盐,血管通路建立采用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或人造血管的方法。血流量180~25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550mL/min。透析时间每周3次,每次4~5h。
  1.3 观察指标
  注意观察患者治疗后感染、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低血压等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死亡原因,4年生存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资料以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比例分别是80.0%、60.0%;两组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分别为73.3%,46.7%;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发生感染、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和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4年生存率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随访发现,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4年生存率为43.3%(13/30);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4年生存率为73.3%(22/30)。经过比较,糖尿病肾病组4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5,P<0.05)。分析死亡原因发现,糖尿病肾病组死亡的17例患者中因感染性并发症死亡为47.1%(8/17),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为29.4%(5/17),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的17.7%(3/17),因为其他原因死亡的5.9%(1/17)。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病情更为复杂,更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3,4]。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就是感染,患者因为糖代谢异常以及长期的营养不良,自身状况较差,免疫功能比较低下容易诱发感染[5]。另外一个重要的并发症是低血压,患者血管调节功能差,透析时容易发生心肌缺血,部分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心脏骤停而死亡,作为预防,可以考虑在控制患者体重的同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采用贯纳透析法,从而提高患者对超滤的耐受性[6]。其他并发症还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本研究发现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感染、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和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随访发现,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4年生存率也要明显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5,P<0.05)。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发现,主要为感染、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死亡。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体内尿素氮及肌酐含量,维持酸碱平衡,但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时的并发症更高,4年生存率相对较低,因此,在临床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应该注意早期充分规律血液透析,以减缓肾衰竭的程度,降低有毒物质对重要脏器的损害,并且治疗过程中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积极应对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并尽最大可能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陈晶静.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疗效比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12):1066-1068.
  [2] 吴小群.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2012,18(14):2301-2302.
  [3] 陶涛,刘璠娜,尹良红.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1,32(24):3289-3291.
  [4] 董雄军.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6):877-878.
  [5] 曾辉.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生存率对比分析[J].2013,37(12):1170-1171.
  [6] 刘兵.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 16):12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国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助的金额和参合农民交参保的金额不断增加,参合农民就医补偿范围也相应得到扩大,参合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但农民看病贵的现象并没有真正得到有效改善,其原因主要是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在这种就医环境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这项亲民、惠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参合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为此本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及经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高热量饮食、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长期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下,而导致的副产品——高血压,其患者人数在不断攀升,2002年我国高血压人数约1.6亿。这庞大的高血压人群势必对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资源造成严重的损耗。可是在拥有高新的治疗检诊今天,患病人群仍然在不断增加。那么如何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患病人群的增加,并且以最为经济的手段管理
期刊
摘要:目的: 优化膀胱灌注患者的灌注流程,缩短等待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患者原有灌注流程的问题,对患者灌注流程进行优化设计,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改进灌注流程的重点环节。结果 患者灌注前等待时间缩短,护理健康宣教措施有效落实,患者依从性提高。结论: 膀胱灌注流程的优化,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管理水平。  关键词: 膀胱灌注 流程 优化  Abstract:
期刊
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蛋白)是一类染色质相关非组蛋白,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高迁移率而得名。HMG蛋白家族包括HMGA、HMGB和HMGN3个家族,具有通过改变染色体结构而调节基因表达的能力,目前已经在很多种类肿瘤中发现HMGA的过表达。本文对HMGA蛋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HMG蛋白);HMGA;
期刊
摘要: 胃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占第2位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然而,关于胃癌的致病机理至今尚没有明确的科学定论。近些年来的许多研究已经不断证明了Epstein-Barr(EB)病毒存在于胃癌细胞中,因而EB病毒相关胃癌(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EBVaGC)正逐渐被中外学者所重视并探究。本文试对EB病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异丙酚、七氟醚麻醉效果,通过进行对比,致力于寻找改善胆囊切除病患手术效果的麻醉方案。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05月-2015年05月收取并予以手术的4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患,参照随机法方案将42例病患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病患以七氟醚为主要麻醉药品予以麻醉,对照组以异丙酚为主要麻醉药品予以麻醉。结果:结果发现实验组病患在插管后一分钟、气腹以前、气腹以后五分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B超诊断急腹症的临床价值及结合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接收的急腹症患者87例,均行B超诊断,诊断不清的行CT检查或手术、病理诊断,并对比分析。结果:B超诊断后符合病症的患者79例,符合率为90.80%。结论:急腹症患者行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但B超易受到肠腔气体的干扰,结合CT检查,降低误诊、漏诊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目前我院门诊抗组胺药在治疗荨麻疹的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368张诊断为荨麻疹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第 2代口服抗组胺药及其改良品种的使用量远远大于第1代。结论 :安全、高效且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较小的第2代抗组胺药成为治疗荨麻疹的主导药物,但不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治疗荨麻疹时应加以注意。  关键词:荨麻疹;抗组胺药  荨麻疹俗称“风疹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方法 :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 结果:2例异位嗜铬细胞瘤均发生在肝门附近,超声和CT平扫均表现为低回声(密度)肿块,肝尾状叶和肝门结构呈受压改变。CT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病例2在MRI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PET-CT呈低密度,高代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5-Aza-CdR对人胃癌细胞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以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KN-28,分别用0.5、1.0、2.0、5.0μmol/L的5-Aza-CdR与之孵育72h。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处理前后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16 mRNA表达。结果: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甲基化p16含量逐渐降低。而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