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伤逝》的悲剧内涵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298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伤逝》是从男性的角度,以涓生的手记形式来写五四时期一段辛酸的爱情故事,写出涓生的回忆与悔恨。本文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以子君手记的形式写出子君内心的孤独与疑问,质疑旧社会下的个性解放,质疑五四时期有着进步意识的但无法在经济上独立的一类女性的前途与命运。
  关键词:子君;涓生;个性解放;经济独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01
  今早醒来,竞恍惚觉得自己还在吉兆胡同。
  然而都不复存在了。我曾经是那么大胆那么骄傲的离开了这个家,踩着这个家族的尊严,骄傲的跨出一道又一道门,奔向会馆。可如今,我被父亲接了回来,带着我支离破碎的尊严。旁人的冷眼和嗤笑把我灼伤了,父亲的冷淡和哀愁把我刺破了,回忆把我撕碎了。细碎的阳光照进来,我看见细小的尘埃在飞舞,忍不住伸手去抓。但总归什么也抓不住。
  不知现在那间会馆是谁在住,也不知那里是否依然是往日的破窗,这样的窗外的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这样的窗前的方桌,这样的败壁,这样的靠壁的板床。一年前的会馆,时常有我和涓生相对而坐的身影,时常能听到涓生激昂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我总是微笑地点头,我喜欢涓生这样的高谈阔论。涓生的新思想改变了我,我不再认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了解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他的看着我的眼睛里的赞许,更加坚定了我要离开旧家庭奔向新生活的决心和勇气。我终于是这么做了。当涓生含泪握着我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的时候,惊喜和快乐充盈了我的身体。我无法形容涓生饱含深情的眼神,也无法描述我当时的激动,我只知道,我愿意为了他,离开我的家庭,放弃我的过去。
  没有一个女人不会怀念真挚的爱人的求爱,我也是如此。这一年的日子里,我会时时温习这浪漫的旧课。我不愿他忘记那样迷人的时刻,因而夜阑人静时,我喜欢他复述当时的言语,然而他却似乎有些难堪与不愿。我竞不理解这样温馨的时刻他为何会不耐烦。于是这温习后来也渐渐稀疏起来,由两个人的温习变成我一个人的自修,每当想起这旧课,我便会莫名的欢喜起来,虚空中慢慢勾画出那晚的情景。而涓生竞认为我的行为是可笑的。
  寻住所不是容易的事。我们看了二十多处,这才找到合适的住所。新住所是吉兆胡同一所小屋里的两间南屋,主人是一个小官,然而倒是明白人,自住着正屋和厢房。我是欢喜的,因为这简陋的住所正是我们新生活的起点。我们仅买了简单的家具,但却花去了我们的大半钱款,我卖掉了我仅有的金戒指和耳环,我愿意为这个家舍掉它们。生活逐渐安定下来,涓生外出工作,我做好饭菜等他回来。做饭这件事,其实我并不是熟悉的,我摸索着努力给涓生一份可口的饭菜。热油点灼伤了我的皮肤,手也变得油腻腻。我总也不会生火,总被浓烟呛得咳嗽流泪。有几次涓生回来看到满头大汗的我,短发粘在前额上,竟露出了嫌弃的颜色。
  生活虽有不如意但一切都是幸福的,我本以为这样的生活可以天长地久,却不知原来任何一样变动都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翻天覆地。双十一节前的前一晚,我正在洗碗,涓生工作的局里递来一张油印的纸条:奉局长谕史涓生着毋庸到局办事。我便慌了。但事已至此。我们要将现有的钱竭力节省,一面登“小广告”去寻找抄写和教读,一面写给《自由之友》的总编辑,说明涓生目下的遭遇,请他收用涓生的译本。然而,我却不曾料到,正是从这时候起,我和涓生……是隔膜了。涓生开始埋怨家中的嘈杂使他无法写作,开始埋怨屋子中散乱着碗碟,弥漫着煤烟,甚至连我叫他吃饭都会有怒色。我总是不愿意涓生这样辛苦,可他并不理解。日子虽清苦,但只要跟涓生一起就是幸福的。家里的饭菜已经不够吃了,涓生也恼了,只能把油鸡收拾了端上餐桌,但这毕竟也只能勉强撑几天。到最后,涓生把阿随也丢掉了,对他来说只是甩掉了一个分担伙食的包袱,但是于我而言,阿随是日日陪伴我的啊。涓生是这样的忍心?天气越来越冷,涓生甚至不待在家中,他大清早出门天黑了才回来,终日在图书馆里,大概是因为那里暖和吧,或者,是为了躲避我吧。一年前温暖的家现如今却成了一个冰冷的住所,这是我们爱情的悲哀。我试图与涓生温习过去,但涓生却是强颜欢笑。他的冷漠让我害怕,我害怕终有一天他会像舍弃阿随那样舍弃我,我害怕我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争取的婚姻化为泡影,我害怕……我一直在想,究竟是我做错了什么,涓生竟这样不愿意与我相处。难道这真的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吗?
  终于,涓生说:“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这仿佛是寒冬里的一盆冰水。我是万没有想到涓生会说出这样的话。我还没回过神来,涓生已经走开了走到他的温暖的图书馆中去了,留下我一个人在这寒冷的了无生气的住所里手足无措。可是涓生,我拿什么来勇往直前呢。现在,我坐在曾经的闺房中,远离了涓生后,我才发现:原来自由之路的一头是幸福的所在,而另一头则是毁灭的深渊。涓生啊涓生,你为何看着我一点点滑向那深渊而无动于衷呢?你既然不愿意带我一起飞翔又为何要把我从笼中放出来呢?
  父亲昨晚来过,说要将我嫁给一户人家,嫁给一个六十岁的老头。
  罢了。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固有研究基础上精读文本,从叙事模式来探讨《菉竹山房》的三个叙事模式:才子佳人模式,凶宅闹鬼的《聊斋》模式和离去还乡的启蒙模式。这些模式既是对传统和现代的固有叙事模式的拟仿并对其超越与疏离,使该小说获得了多重主题,显示了吴组缃作为一个杰出作家的丰富性。  关键词:吴组缃;菉竹山房;叙事模式  作者简介:黄文靖(1987-),男,汉族,重庆市人,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尚可校长及杭高的老师们:  各位文友、亲友、朋友们:上午好。  感谢大家来出席今天的“张抗抗文学馆”开馆典礼,这是一次美好春天的文学聚会。刚才各位领导及主持人朗读的文友贺词,令我诚惶诚恐。我愿将其看成是杭高百年文化传统的续接,也是对我几十年文学创作的激励与寄望。  从我1963年迈入杭高校门,至今已五十三年;自我1966年初中毕业于杭高,恰好是五十周年。“张抗抗文学馆”展
摘 要:斯派克·琼斯是位少产的电影导演,他的作品以超现实题材为主,《Her》同样给我们很多未来的感觉和体验,斯派克也是《Her》的编剧,回想起斯派克的婚姻生活,1999年与索菲亚·科波拉结婚,但那段婚姻只维持了4年,可能正是这段不完美的婚姻经历,让导演开始以电影的形式完成一次爱情命题的追问。  关键词:爱情;孤独;小清新  作者简介:李婉萍(1991.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图书馆自学中心产生的背景,结合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图书馆自学中心的建设实践,对自学中心开展阅读推广服务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促进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自学中心;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2  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发展,高校的大学生已经不愿意来到图书馆阅读、不愿意借阅图书资料。大学生
摘 要:本文以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主义伦理思想来探讨美国作家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中艾德娜这一形象,通过比较作品中两位女性因其对“他者”地位的不同态度而导致的截然不同的命运表明在男权规训下女人是作为“绝对他者”的存在。  关键词:女性主义伦理;《觉醒》;“绝对他者”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2  “他者”是与
项目课题:本文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校级科研课题《比较文学视角下的末摘花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科研成果,项目编号:16-002B。  摘 要:在中,作者描写了末摘花异样的外貌,特别是像普贤菩萨骑的白象的鼻子,上身偏长的身型,宽得可怕的额骨,过时的穿着,以及不明世故的性格。但与此同时,作者又着重强调了末摘花既长且美丽的头发。头发的描写在后面的继续展开,那么,末摘花的头发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摘 要:《白狗秋千架》与《雪国》分别是中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与川端康成的小说。虽然两位作家生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但对比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会发现一定的相似性。本文试以《白狗秋千架》与《雪国》中的暖和驹子为例来分析其相似性,以便更深刻理解小说内容。  关键词:莫言;《白狗秋千架》;川端康成;《雪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
20.科伦寨  曲一凡伤愈后,拒绝了天山农牧师的一再挽留。他以要学习农艺为由,坚决要求离开天山农牧师,并且带走了萧媛媛。  曲一凡和萧媛媛走了,张中宇真的有些怅然若失。他站在那台美国推土机前,默默不语。  这时两名战士走了来,他们就是当时黄正清派给曲一凡的助手。两个人努力学习技术,已经能够熟练地开动推土机了。这让张中宇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他对身边的乔永江说:培养天山农牧师自己的技术人才,必须拿到最重
摘 要:本文通过对科尔曼的悲剧一生的描绘,分析了导致他极力想逃离自我身份的社会根源。并从种族歧视、公众的无端“审判精神”、社会环境因素的角度分析了导致科尔曼从辉煌人生走向悲剧人生的重要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身份逃离;种族歧视;审判精神;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2  一、菲利普罗斯简介  菲利普·罗斯是当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4  严歌苓不仅是国内的知名作家,也是活跃在国际文坛的重要华语作家。《金陵十三钗》被张艺谋搬上银幕,使她在国内的名气进一步飙升。  严歌苓的创作风格鲜明,既体现出女性作家既有的细腻、柔和,又有很强的人文情怀,作品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往往触及读者灵魂最为柔软的地方。她更大的优势在于,小说“语言里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