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环境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带来了优势条件,与此同时促进学生完成自我意义的建构,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自主探究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掌握高效学习方法。本文以农村初中化学教育为实际案例,探讨网络环境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活动,期望能为更多农村地区化学教学改革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34-01
  新课标背景下,我国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网络教学技术逐步在农村地区普及,结束了农村初中化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化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创新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措施,更新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启迪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既能活跃思维,也能显著提高学习有效性,潜移默化地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探究能力。那么网络时代的到来,究竟给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带来哪些改变?我们如何把握网络环境的教育优势,形成化学教学实践的创新思路?这些问题亟需我们教师思考与解决。
  一、网络环境带给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改变
  1.网络环境推动多模态教学。
  一直以来,农村化学教育偏向理论灌输而忽略学生实践,以教师“一言堂”的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在机械化的“听”和“背”中,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能力。而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初中化学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带来了全新变化,由此带来的积极影响对提高农村化学教育有效性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中实现多模态教学,借助先进的教学技术与教学手段,全面调动中学生的眼、耳、口等多重感官,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有效推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打造生动、趣味、实用的化学课堂,深受学生欢迎,并且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2.网络环境调动学生主动性。
  核心素养教育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化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自由、开放、民主的趣味学习环境,启发他们从不同渠道获取知识、调动思维,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学习方式,提高效率与质量。而网络环境下则给化学有效教学创造了优势条件,基于网络空间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化学信息,奠定学生在化学课堂的主体地位,将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化学公式等重要的知识点生动地呈现出来,学生自由地筛选和学习,增添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也带来了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效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网络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创新思路
  1.任务驱动,打造高效课堂。
  任务驱动以“问题”为核心,围绕任务渗透知识点,启发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学习能力、建立发散思维,进而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活动,对化学探究活动产生强烈的参与兴致。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与引导者,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以此调动主动性,激发探索精神。例如学习“保护生命之源——水”时,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提出了两个问题启发思路:如果将含有脂肪、蛋白质、淀粉等有机物的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中,会造成水质恶化吗?为什么?你知道什么是“赤潮”和“水华”吗?请说明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为了找到答案,我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最后在微信群里公布各小组的书面结论。通过任务驱动,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他们成为驾驭知识的主人,由此产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全新的学习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化化学核心素养。
  2.模拟情景,凸显实验魅力。
  化学是一门重实践的学科,所以优化实验教学环节非常关键。一直以来,由于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很多教师不重视化学实验,只是照本宣科地“讲”实验,或者开展简单的演示实验,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实际上,中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再现化学实验场景,通过二维图像、三维动画等动态演示实验,将静态的化学理论知识转为直观、生动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在实验中积累知识、体验趣味。如开展“等体积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两体积之和”的实验时,我利用投影仪动态演示实验的过程:用不同颜色的小球分别代表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将两种分子混合之和,发现两种分子互相进入对方分子之间的空隙中,所以两个分子的总体积与二者体积之和小。通过观察实验,顺理成章地得出“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结论,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在实验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而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再现化学实验场景,也打破了农村地区实验条件的限制。
  3.链接生活,促进学以致用。
  初中化学教学还有一大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将所学的化学知识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借助网络教学环境,将化学与生活密切关联,让化学教育更具实用性和灵动性。例如很多学生都注意到洗衣粉的广告都在宣传“无磷洗衣粉”的卖点,从化学角度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磷”会伤害皮肤,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旦含有磷的污水排放到水体中,就会导致水体富氧化,进而滋生藻类,引发赤潮,严重污染环境。在课堂上,展示網络上收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赤潮”,认识由此带来的危害,深刻地理解磷的性质。另外,生活中的新闻事件中也包含很多的化学知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其引入化学课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体现化学学科的实用价值。
  网络环境推动了中学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这也给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与创新带来有力工具,成为推动教学思路与教学形式创新的驱动力;尤其在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网络环境的全面普及,给化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都带来极大转变,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化学思维、在互动学习中夯实化学基础,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化学教学方式,激活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农村中学化学教育的全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网络环境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7):16.
  [2]孙亮亮.网络环境发展对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影响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12):129.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的现状,是语文的形象被淡化,情感被稀释,直觉被斩断,想象被禁锢,灵性被扼杀。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用“语文素养”取代“语文能力”,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摘要】新课改以来,学科情境教学模式被大力推崇,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强化了师生之间在课堂之上的互动性,也让“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以良好实现。本文就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简要分析了它的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创设 理论学习 实践应用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8) 11-009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实验、掌握物质变化规律、学习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就是化学基本概念。然而由于教师对化学概念教学方式方法的认识局限,使得化学概念教学出现许多问题,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降低,在化学概念学习中出现分化。因此,若想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化学教学的效率提升,就需要教师在化学概念教学中,重视并明确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基本概念教学的
【摘 要】 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3%。而固村镇是个农业大镇,地处边远山区,这种现象更严重。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096-0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在一些简单的计算上出现失误。以下将针对中年级学生计算率低的原因和策略方面谈谈几点思考。  一、计算低效的原因  1.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计算的原理和算法。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没有真正掌握计算的法则和方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