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应用问题衔接的对策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r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一旦出现小升初过程脱节情况,学生将随之表现出数学成绩逐渐下降的问题,对学习数学逐渐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把握好小升初数学应用问题衔接对策,通过小升初的完美过渡发展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升初;应用问题;衔接
  小升初数学应用问题衔接过程仍存在单向衔接、片面衔接、表面衔接、超前衔接等问题,不少小学生无法快速地适应数学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改变,难以做好学习上的衔接。为顺利实现小升初数学应用问题衔接,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升初衔接工作,在“育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科学地开展衔接。
  一、挖掘联系,构建链接
  与小学数学教材相比,初中数学教材内容更为复杂、抽象,涉及几何图形面积、体积、自然数运算等知识的应用。对于小升初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知识的转变。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挖掘小学、初中数学应用问题知识的密切联系,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在充分了解小学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过渡,让学生顺利实现数学应用问题的有效迁移,避免在数学应用问题学习过程中跟不上。
  例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数学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主要以学习算数知识为主,基本用数字符号表示数量关系,科学构建知识的链接,帮助学生完成算数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化。整个教学阶段可设计这样一道数学应用问题:
  小明以3千米/小时的速度走了45分钟,又以一定速度跑了30分钟,一共前进6千米,求出小明跑步的速度。
  二、转变方法,适应教学
  中小学的教学方法会有一定差异,其中,小学数学应用问题教学主要以直观式、示范式、探究式、谈话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初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主要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性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应用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尽量采取实例教学或者生活化、直观形象教学方式讲解知识,多使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不能操之过急,保證小升初数学应用问题的有效衔接。
  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课的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可适应具体的教学内容,转变以往单一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小升初学生特点,先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直观呈现某地区今日的天气预报,再出示这样一道应用问题:根据本地区最高气温6度,最低气温-2度计算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学生们马上列出算式:5-(-3)。这时,如若学生们出现了不会计算的情况,教师可以PPT形式利用数轴呈现本地区温差5+3度,再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讨论5-(-3)和5+3这两个算式变化,帮助学生通过解决这一道数学应用问题,顺利总结出有理数减法的规则,并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应用问题教学方法。
  三、重视指导,培养能力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转型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应用问题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复习、预习的习惯,全面理清抽象且复杂的初中数学知识脉络,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与小学数学应用问题相比,增加了一些逻辑推理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预习,勤于思考,根据预习情况听课,进而更好地融入初中数学应用问题学习环境中,提高整体学习效果,养成一定数学应用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促使学生尽快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可提前设计好学案内容,引导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预习导航
  2.合作探究
  (1)6÷3×2有____种运算,应先算____,再算____;
  (2)17-8÷(-2)+4×(-3)应先算____,再算_____。
  3.课堂检测
  4.能力提升
  通过课前预习这一学习方法,学生可尽快理清所学知识,适应初中数学新增的逻辑推理等方面的内容,明确数学应用问题学习的要点。
  四、激发兴趣,衔接心理
  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着艰巨的教学任务,即找到中小学课程标准的衔接,搞好中小学衔接工作。因很多小学生升入初中以后心理上会有很大变化,对教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开始心理衔接工作,注意课堂上讲话风趣幽默,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事例进行教学,诱发学生对初中数学应用问题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知识学习中,顺利实现过渡与衔接。
  例如,为落实小升初数学应用问题的衔接、激起学生数学应用问题探究兴趣,教师可在《数轴》数学应用问题教学时引入古代部落酋长上任先在绳上打一个结,表示财务往来从0开始的事迹,再向学生说明当他们捕获一只羊之后会在第一个结右边顺次打一个结,带领学生解读绳结含义,理解数学应用问题中数轴概念。这一种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小升初数学应用问题的有效衔接。
  五、针对特点,把握规律
  小学生主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先借助实物、模型、图片等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再通过数学应用问题的概括、抽象,鼓励学生加深对某一数学应用问题的全面理解。如此便可把握好小升初数学应用问题衔接中的认知规律衔接。
  例如,在教学“垂直”教学中,教师可先以图示方式为学生直观呈现跳远这一项运动,如图所示,再引导学生直观观察想一想跳远成绩是如何测定的?当学生理解了垂直定义和基本性质等数学概念之后,设计这样一道数学应用题:已知有一个水池C,想要在渠岸AB的什么地方开沟可使沟最短?这说明了什么道理?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考虑到了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又锻炼了学生运用“垂直”这一新知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真正实现了小升初数学应用问题的衔接,把握好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综上可知,落实好小升初数学应用问题衔接工作,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数学学科学习内容等的巨大变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为完美实现这一衔接和过渡,应注重挖掘新旧知识的联系,适应应用问题教学内容转变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针对学生特点,把握好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俊忠.新课标小升初数学教育衔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2):287-288
  [2]闫岚子.刍议小升初数学应用问题有效衔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置钉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入微创组和开放组,接受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失血量、手术时间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领域里的新课改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在一线教师的探索实践中也达到了更高的高度,但在政治学科素养中如何理清“对话生活”概念,又要怎样将其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具体的操作是一线教育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学科素养;对话生活;情境  思想政治课堂作为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日趋深入人
【摘 要】音乐课程作为一门欣赏类艺术课程,对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承担着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责任。新课程音乐标准明确强调了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阶段该如何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教学探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我国拥有着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文化发展都逐渐形成
目的探讨单、双侧穿刺PKP微创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接受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100例患者,将其随
【摘 要】古诗语言精练、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幼儿的语言学习特点。古诗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不但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带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对古诗的学习,能增加幼儿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認识。我们通过家园配合,共同创设了浸入式的古诗学习环境,选择适宜的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趣味化的游戏教学,使幼儿大胆地表达和展现自己对古诗的理
期刊
国有商业银行为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建立了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控制系统,对银行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工商银行近两
【摘 要】问题情境具有故事化、生活化和开放化等特点,能够将数学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问题情境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出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學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导致问题情景的创设缺乏有效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制定针对性的创设方案。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55-02      随着整体护理学的逐步深入和完善,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已纳入护士的基本职责,焦虑和紧张作为困扰手术室护士,认真做好患者术前健康宣教工作,以此来减轻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紧张,自觉配合手术准备,确保手术顺利实施具有病房护士不可代替的职责,我院手术室自2006年开始对1957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健康宣
目的探讨鼻整形术后感染致鼻组织缺损患者实施早期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对20例实施鼻整形术后感染致鼻组织缺损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早期皮瓣修复治疗,术后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