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jian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不在表达心意,交流情感,传达信息,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把“口语交际”纳入了教学内容,并明确规定: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对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理解语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为认真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教材为依据,挖掘教材的训练因素
  1、借助插图,想象“说”。“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课标实验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如教学《小小的船》第三句时,指导学生观察:小女孩划着小船,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下遨游,星星在她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2、借助插图,表演“说”。表演是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语文活动,虽然费时较多,但收效是多方面的,特别表现在口语交际方面更是有效途径。如教学《想飞的乌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做好小鸟、乌龟的头饰,四人一组表演。学生表演得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把乌龟飞起来的高兴劲和从天上掉下来的无奈、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表演不但复现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组织演出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进行交际、合作的过程。、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二、利用实物创设情境
  1、让学生大胆与各位老师交往。有的同学生性比较胆小,不善于和陌生人交流。有一次班里的板刷坏了,我叫一位平时不善于交际的同学到后勤组陈老师处去领一个新的板刷,并告诉他注意礼貌。过了一会儿,他拿着一个崭新的板刷高兴地进来了。他告诉我:“我进去后看到有好几位陌生的老师坐着,就问:‘老师,请问那位是陈老师?’陈老师站起来后我告诉他我班的板刷坏了,想再领一个新的。”就这样一次简单的交往,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交际能力。
  2、让学生学会与陌生人交往。作为青年教师,我经常会接受一些小记者采访任务,这也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机会。在采访过程中的问路、找人无一不是锻炼的时机。有一次,我们学校就环保问题去采访区委刘新华书记,从问刘书记什么时候上班、坐哪个办公室以及采访刘书记的整个过程,都锻炼了学生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能力,使采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看图写话——美丽的秋天》这课时,将一幅幅秋天的美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到“美丽的秋天”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激发起学生想要描述、赞美、交流、议论的愿望,老师适时地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让同学之间互相练习。学生畅所欲言——“高大的松树、火红的枫叶、清澈的小溪、快乐的小朋友……”
  四、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交际信心
  1、欣赏成功的学生,让他们感受成功。对于表达能力和欲望强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对他们的发言表示祝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当成功被同学们所欣赏时,他们会感到巨大的成就感,也会看到自身的价值。
  2、鼓励沮丧的学生,让他们保住尊严。在课堂交际训练中,难免有学生答非所问,势必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在无形中他们的身心会受到伤害。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微笑着走到这个学生的面前,用手轻轻地抚摸一下他的头,面向全班同学,给他以鼓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回答问题很积极,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回答得很完美!”并暗示同学们为他鼓掌加油,这样,他不至于因一次回答失误而丧失交际的积极性。相反,他会激动不已,力争下次表现更积极,回答更完美。
  3、唤醒自卑的学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处,沉默寡言,常常陷入顾影自怜、自我封闭的境地,对任何事情总是莫不关心,熟视无睹。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专门为他创造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遗忘自己,而是时刻关注着自己。即使回答并不完美,哪怕答非所问,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并不失时机地专门为他讲述演讲大师的成长故事,他一定会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唤醒一个自卑的学生,信心倍增,转自卑为自信。
  4、爱护“出错”的学生,使他们多受启发。作业是口语交际的成果展示,也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与老师的交流方式。教师要通过批改作业让学生加强体验学习,并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学生释疑界解惑、改善接受学习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要让成果“出错”的学生看不到令人“胆战心惊”的“叉号”,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问号”、“再仔细想想”等提示语或启发性的文字,从而消除“出错”学生的心理畏惧,他们会认真解决,或许主动向同学或老师沟通出错的原因。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这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追求。只要教师在思想上树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总之,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这三大能力,不要仅仅停留在课堂、学校,还应当延伸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2009年河北省实行新教改,全省的教育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目的是让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  在素质教育大张旗鼓,大行其道的今天,应试教育已成为过街老鼠,于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水火难容。但是在当今高中教学领域,高一高二搞素质教育,高三搞应试教育,已成为尽人皆知的秘密。  在新教改和传统教法的相互交织
期刊
真正的学习需要一种痴迷的情绪,教学的过程也是在分享学习的乐趣和激情。一堂英语课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采用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多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体会,谈谈课堂内、外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课堂导入要灵活  对于农村孩子们来讲,学英语本来
期刊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音乐教学必须具有以声传情,以情育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新理念的教学方式,建立全新的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方式以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期刊
近几年来,针对旧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我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活动。所谓新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和建构的“生态系统”。在课程改革之初,缺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广大的一线教师只能在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前提下,互相探讨,努力实践,以期望可以更好
期刊
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在学习理解新课标的这个思想的同时,要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即变“教”为“学”。我们认为,教法的本质是学法,“教”是为“学”引路、架桥、导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语文实验教材、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它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
期刊
在实施语文新课改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产生怀疑甚至责难。如,“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循循善诱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假如在新课改背景下,它仍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却有违这些规律,那么将给课程改革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多读多写,不是无效  阅读与习作都是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大量”就是多,这里没有前提。在新的语文课程中,强调
期刊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写作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对写作的相关技巧,写作的过程以及作文的修改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作文教学要求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回到自然中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掘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从而为学生积累素材提供了广阔的天空。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占有大量真实、丰
期刊
背诵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在外语教学课堂上消失了,背诵是否真的过于陈旧,应该退出英语教学课堂吗? 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认为:“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外语是不可能‘习得’的(当然作为教学手段,应尽量创造习得环境),只能‘学得’。必须下艰苦的功夫。我一向主张要‘背’。” 可见背诵在英语学习中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背诵是在非英语环境下学习英语惟一的,也是最快速的方法。   一、背诵法学英语,如何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一、寻找与作者的心
期刊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道德认识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形成,道德行为的确立,是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和设计具体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