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相逢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d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的行走,都是相遇。
  走进太姥山时,除了太姥娘娘,没有料到还会有怎样的遇见。第一次来,只听说此地是经“鬼斧巧开凿”,且“仙踪常往还”,于是,内心只为一睹这“海上仙都”的神韵。
  预告有雨,脑中立时呈现出蒙蒙景致,缥缈在山中。仙都,大约便是这个样子吧?
  海在看不到的山外,雨也没有来,倒是刚入山时太阳远超出初春的热度。透过这有些炙热的光线,仰视高高矗立的太姥娘娘。身处上古女神的道场,周身是无形的光环,人也不由骄傲起来。
  太姥山的遇见,当从尧帝开始。若不是他当初巡视天下,遇到像母亲一样的蓝姑,就不会有今天的太姥娘娘。成仙前,她是蓝姑,在山中种蓝。蓝,据说是蓝草,是那些可用来制作蓝靛的植物。环顾四周,马蓝、木蓝,还有不知名的蓝草摇曳在坡上、路边。凝神望去,当初,哪一种最得女神青睐?
  沿阶一路而下,绿野香花。忽然,太姥山中人刘老师一声呼过来:“这里有朱熹下过的棋盘哦!”
  跟着拨开杂草,向上。一块石头上,果然隐约现出棋盘踪迹。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出生于今天的福建省尤溪县,曾任漳州知府,晚年住在南平市。庆元年间,因受排挤,他的学说被定为“伪学”,于是,一度在福鼎避难讲学,据说,山中的璇玑洞就是他当年的隐居之所。
  同为南宋建州司户的陈嘉言也遁入太姥山,隐居期间,写下古诗《太姥墓》,不知道,其中“又不见,石棋盘,人去盘空局已残”一句,是不是指朱熹留下的棋盘?细看石上,棋盘格线隐隐约约。抬头,四周高山,树木,野花,还有不停息的人声。当年已逝,眼前却已现出二人,长袍,骨瘦,有髯,悠然对弈。
  有布谷鸟声滑过。果然,刘老师又说:“看这里,是朱熹学生的字。”
  揭起几枝爬山虎一样的草,下面是“相逢林下”四个字,深深嵌进石中。
  内心突然升出一股热,是谁,曾在这大山中豪情挥洒,面对一块石头撞击出如此浪漫的心痕?
  一生中,可以与谁不期而遇,林下相逢?
  当初写下字的人, 可有归隐林下之意?斜风,细雨,青石,蓝天,辽阔的空气。若可在山中得一木屋,遇一知己,牵手林下,享四季的风,饮野生的茶,谁能说不是世间最曼妙的事?如此想来,朱熹先生避难太姥山,该是人生最惬意的时期。与他有缘相逢林下的弟子们、乡人们,口中的茶香一定也别有滋味。
  果然,遇到采茶女。
  从未体验过采茶。观察了一阵,问她:“我可以试试吗?”她爽快地将手中采了一半的竹篮递过来。我学着她的样子,在一汪茶海里挑拣着浅绿色的嫩叶。这些嫩叶,如常见的柳叶,像公园中、路两旁不知名的草叶,然而,它们却是传说中的福鼎白茶。它们的模样,与平常泡入杯中的茶叶无法划等号,我却知道它们每一片都积蓄着属于此地特有的茶的力量。一片,一片,用属于我的仪式感郑重采下,神圣地放入篮中。这一刻,它们作为植物的使命结束,开启了作为茶的新生。短短一阵工夫,我不能采太多。递给采茶女的一刻,却忍不住想,这些经我手采下的茶叶,会让哪个有缘人饮下?那样的相遇啊,遥远而神秘。
  果然,此次成为我在福鼎期间唯一尝试过的采茶经历。相传太姥山中,这随处可见的白茶,也是蓝姑成为太姥娘娘后教给百姓们致富的手艺。当地人说,这样采下,回去太阳自然晒干便可饮。鲜爽,是福鼎白茶独有的口味,自然因了这不炒不揉的纯天然工艺,单是太姥山中的天地精华混合阳光而成的味道。
  路途,果然遇到它们,一片一片,静静躺在特制的竹筛上。阳光炙烤下,它们不再是茶园中二十岁的青嫩容颜。72小时之后,它们便华丽变身,涅槃重生,带着阳光的香浓,用一种老去,重启另一种青春。
  作别茶,一路攀上,遭遇萨公岭。才知,这条长约1.5公里的山中石阶,是一个叫萨镇冰的人募捐修建的。1859年出生的萨镇冰,祖籍山西代县。我和我遥远的老乡,竟在太姥山中的林下相逢。这天,是2019年4月19日,四天之后,便是中国人民海军70岁生日。萨镇冰,恰恰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开创者。
  新中国成立之初,萨镇冰成为当时老北洋水师唯一遗存的第一代海军将领级人物。蒋介石退守台湾后,为了组建一批水上力量,特意交代蒋经国邀请萨镇冰入台。于是,时任中华民国副总统的李宗仁受命亲自登门敦请,然而,海军“泰山”萨镇冰以身体有病为由拒绝了赴台邀请。祖籍山西的萨镇冰生于福建,1919年入阁北洋政府,任海军总长兼代总理,1923年出任福建省长。海上仙都,怎能不关注?1929年,他走进太姥山。一入山,就被眼前奇美的景致所吸引,却没料到登山的路途极其崎岖陡险,于是,亲自募捐了一些经费,修筑起这条石级步游道。这条石径,后人称为“萨公岭”,今天,三个鲜红的大字闪亮在阳光下,一如他满身的热血。
  有了老乡这层关系,有了海军70岁这个特殊的节点,走在这条小径,心内弥漫着特别的滋味。萨公,萨公,念着这个名字,轻轻走过1.5公里石阶,山那边的海,曾经的波涛与风浪,也瞬间涌到眼前。
  太姥山中,自然有很多寺院,国兴寺,香山寺,五百罗汉堂等等。我们的午餐,设在白云寺。只是没想到,白云寺高高在太姥山巅。一路经过奇石,走过野花,踩过一个个或欢喜或忧伤的故事,上得白云寺。
  最先看到的,是“摩霄庵”三个字,其上才见“白云古刹”。国兴寺为下寺,白云寺为上寺。据明 《太姥山志》载:“白云禅师修行于此,众魔消伏,故名魔消。”因魔消与摩霄谐音,便成为今天的名字。这名字的解释似乎没有说服力。早在唐代,宁德市霞浦县第一位进士林嵩,曾在灵山(太姥山西脉)筑草堂刻苦自学,由此写下《太姥山记》,开篇便是“山无旧寺,乾符间僧师待始筑居于此”。对于摩霄庵,他这样描述:“……白龙潭之西曰曝龙石,峰上曰白龙寺,又上曰摩尼宫。室后有顶天石,石有巨人迹二,可长二尺,此摩霄顶,太姥山巅也。”
  到了清代,一代循吏李拔任福宁知府(今霞浦)期间,也写下《登太姥山记》,自然又写到摩霄庵:“予始为摩霄庵必山绝顶,及翔步视之,则摩霄庵旁尚有一峰耸秀如覆钟,此庵何以名摩霄耶?僧日:‘此峰极高,游人无有跻其巅者,故遂以此庵为摩霄也。’予曰:‘是何言软?是何言软!摩霄自有真,不可自我而失之。’乃命从人斩荆棘,攀援上约二里许,宽平如台,东南望海,汪洋无际,台湾、琉球、闽、越诸山,历历可数。俯视摩霄庵、如在腕下。磋平,设非更进一层,又安知不即以此庵为摩霄乎哉!因题其上曰:‘太姥摩霄第一峰’,又有联曰:仰观三极星辰近,俯视四垂日月低。”
  无论是林嵩还是李拔,对摩霄庵名字的来历与《太姥山志》中记载都不同。另外的资料中也有记载,摩尼教遗存在福建,比如霞浦县、晋江市,还有福州等地。摩霄庵到底如何来历,或者并不是太重要。它初建于唐乾符二年 (公元875年),一定是太姥山最早的一个寺院,后期遭兵焚,楼台无存,公元1684年与1757年两次重修,清代达到鼎盛,管辖山中包括国兴寺、一片瓦、灵狮洞等22个寺院,僧众超过千人。
  遗憾的是,我们并未像李拔那樣由摩霄庵登顶,自然便无法望到汪洋无际的大海,以及海那边的同胞与异国人。然而,他笔下的茫茫海面,却已从内心升起。而上可接星辰下可望日月、直入云霄的太姥山中第一峰,我就在它的怀抱里。
  摩霄庵长久拉着我的视线,后来知道这是太姥娘娘殿,全部石挂面,修建年代为民国时期1943年。石门,石墙,石阶,石栏,别具特色的欧式风格让人想到异国城堡,神秘地矗立在这山中。
  一个声音突然入耳:“尝尝吧。”一位红衣大嫂出现在眼前。面前,热气腾腾。两层蒸笼,笼上水杯大小的小竹桶,里面似为黑米,配几粒红枣等。后来才知,这是当地名吃畲族乌饭。
  哦,已是人间,我在人间。
  回望太姥,突然生出一个疑惑,那便是山中最多的花不是蓝姑当时种植的蓝草,而是满山的杜娟。红的,粉的,白的,紫的,一路缤纷入眼来。
  杜娟这一“花中西施”,可是当年蓝姑容颜?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一觉醒来已是上午9时许,据宾馆服务员解释,此时正是喀纳斯的清晨。  火红的太阳悬挂在浩瀚似海的蓝天上,和煦的阳光一往情深地倾泻在山水草木上。起床后,我穿着春秋衫也抵挡不住清晨的寒意,幸亏招待所每个房间里都备有棉大衣,确保旅客行动如常。冷热适度的太阳好像对我们特别关爱,给我们送来融融暖意。  喀纳斯东道主热情好客,为我们安排了极其丰盛的早餐,有奶茶、奶酪、手抓羊肉、大盘鸡及拌面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早餐,
和许多战俘一样,他被押送到了一座德国集中营。  集中营里有近千名战俘,全部是英国战俘。他们被迫忍受着非人待遇,天天像牲口似的,从事着沉重的劳动。幸运的是,罗迪克是英军一名汽车兵,德国集中营的纳粹兵里缺少汽车兵,就在战俘中招募司机。  当然,其实战俘里也有不少汽车兵,但却没人愿意为纳粹开车。因为,开车的任务是,专门运送每天被饿死或被杀害的战友。但是,罗迪克对此却有很高的热情,他表示自己很乐意干好这件
1  冬生把那个八路军战士送到大门外,便停住了脚步。八路军战士对冬生说,我在这里养过伤的事,千万不要传到日本人耳朵里,不然村里人会有危险。  冬生皱起了眉头,日本人在县城里,与村子就隔北边的一座山,如果日本人知道了这件事,那可不是危险,而是要死人的事情。  八路军战士以为冬生没有听明白,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冬生便点了点头。  八路军战士走了。  冬生望着八路军战士的背影,他先是在北边的山坡上变小
小时候去县城上学,通常走村南的路。这条路有三十多里,前半段在黄河故堤之上,道路结实平整;下半段在堤下,是沥青路,虽然也是坑坑洼洼,但总归是硬化过,相对好走一些。村西的路则要走堤下,穿过长长的申甘林带,小路沙质松软,走起来非常艰难,但稍微近一点,有二十多里地。   1978年,大姐和哥一起考上大学。毕业后,他们被分配到县城教书。之后,我和二姐,还有两个妹妹,陆续离开农村,跟着他们到县城上学。  
我两年级的时候和朋友芮西每天早晨都步行去学校。在我们记忆中,我们每天都得穿过德国巴伐利亚一个又一个小山村,我们带着孩子的浪漫,就连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拐角都是美的。那是1945年,战争并没有让我们放弃对美好事物的憧憬。  很多个早晨,我们都会走学校要求我们走的道路,但是有时候,芮西和我就会走捷径,那是一条穿过牧场的小路。一天,在一条绕远的小路边,我们看到一个年轻人在房前的小院里。他吹着口哨正在砍柴。我
云 莓  雾霭和披盖沼泽,那是冰川消逝的地方。  书上却说,是这儿,  这儿才能找到云莓  就在这一小片土地上,在达特山脉的西坡。  我可以看见你瞪着我,  好像在说:“什么?在这种天气里?  难道野玫瑰果、正逐渐转红的山楂、致命颠茄  对你还不够?这个国家一半的树篱  正迸溅出各色毒草和万灵药,  这些还不够?”  管它叫“烤苹果”吧,像加拿大人那样,  我不在乎。阿尔卑斯山和冻原,  泥沼和枯
四月的墙很薄很薄  只消捅一个小洞  就会漏进夏天的气息  夏天的气息很美丽很生动  有一只春天的蝴蝶  有一只夏天的蝴蝶  碰在一起  握握手  告別  它们看见夏天很顽皮  顽皮得像一个孩子  夏天在皮肤上种植珍珠  夏天用它的珍珠  把春天买走了   (选自《少年抒情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版)
探索太空的锐器  在贵州黔南苍翠的群山中,镶嵌着一只“巨眼”。那银白色的“巨锅”显得那样的庄严安详,“锅壁”上均匀镶嵌的三角状反射面板犹如天神的盔甲,“巨锅”四周高耸的六座钢塔犹如天神守护天际的长矛。  500米口径,这是什么概念?25万平方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它是人类射电望远镜建造史上的奇迹,是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这只巨大的“天眼”,可以窥探深空
一踏上睢宁的土地,就被一种浓厚与凝重的文化氛围萦绕。高速公路旁剖面山壁上,一幅用白色瓷砖镶嵌的古汉代战车壁画映入眼帘,博大精深、融合多民族的大汉文化仿佛穿越几千年若隐若现。接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一部三国史,半部在下邳”,古下邳城就在睢宁。我脑海里即刻闪现的是“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恢弘壮阔的古战场和奔腾的黄河故道淘尽的千古风流人物。   睢宁版图面积1769平方公里,人口达145万,人口密度
由于靠太阳太近,几乎没有大气层保护,水星上才有那么多的隕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