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的教育思想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果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就是一支画笔,下笔的色彩将伴随他们的一生;如果学生是一棵树苗,教师就是园丁,辛勤的培育决定他们一生的成长。古往今来,教师肩负着传承文明、铸就民族精神、推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重任,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情操以及对各种事物的情感态度,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是一切美好品质的化身和可以效仿的榜样。古人对教师的榜样作用有诸多精辟的论述,如:“师者,人之模范也”、“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表率作用,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
  关键词 孔子 教育 师德 传道 授业 解惑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恩师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育新苗。”一首首,一句句歌颂师恩的诗歌,让人对教师有油然而生的敬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对教师职业赋予了无比崇高和无比重大的责任。的确,如果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就是一支画笔,下笔的色彩将伴随他们的一生;如果学生是一棵树苗,教师就是园丁,辛勤的培育决定他们一生的成长。古往今来,教师肩负着传承文明、铸就民族精神、推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重任,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情操以及对各种事物的情感态度,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是一切美好品质的化身和可以效仿的榜样。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强调以身立教,主张自我省察、自我克制,培养自律精神,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反对那种“巧言令色”、“言过其行”之人。作为我国教育的开山鼻祖和一代宗师,他已化作尘埃飘散于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时空,但他作为教育家的思想光芒和执着于教育的崇高精神却永远闪烁在中国教育文化的灿烂星空,滋润着中国教育的每一寸沃土。
   怎样才能“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孔子根据自己教育实践的体会,对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现从孔子的几个观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阐述对“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师德建设的粗浅看法。
   首先,以身作则,作出表率。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有言传,更注重身教。通过严以责己,以身作则来感化学生。“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尤其是中小学生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大多时候认为凡是老师说过的话都是正确的,凡是老师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也就是说把所见所闻默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些事对我有什么难呢?由此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通晓一至两门专业的“专才”,同时也应是具备多方面知识和才能的“通才”。教师要深入钻研,不仅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对教材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都要认真吃透。知之不深和知之甚少都是不行的。俗话说的好“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教师在掌握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从横向来看,教师要熟悉相近其他课程的知识。从纵向来看,教师应当从会教本年级的教材向会教低、中、高各年级教材的方向发展,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外,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知識传授给学生。众所周知,人与人在智力和能力上是有差别的,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有的学生一点就通,有的学生需要三番四次的讲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有耐心,不能只抓几个优秀生或者只强调总体上过得去就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理解知识点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是教师的一种基本道德。
   再次,关心学生,以爱树人。师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往往对该老师任课的科目爱屋及乌。反之,则对该科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自然不理想。这正验证了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的:“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就会混成模糊不清的一团。”所以,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爱学生的过程,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热爱学生是老师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宽容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相反,如果一味地批评、训斥、束缚只会压抑个性,使学生原本丰盈的心灵之泉枯竭,原本充满希冀的梦幻破灭,原本多彩的人生因此而黯淡。厚德载物,以人为本,每位教师都应该以仁爱之心爱学生,也就是用他那勤劳智慧的双手为学生的明天撑起一片晴空。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过程是教师以生命影响生命、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以智慧点燃智慧的过程。现代社会变幻莫测,环境愈加复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犹言在耳,“教育兴国”这一重大使命更要求教师们要加强自身素养,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更显重要。只有把教育水平提上去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圆满竣工,民族才会更加繁荣,国家才会更加昌盛。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是基于农村传统社会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关系基础之上的文化元素,对子孙后代的修身成才及道德品行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农村建设应基于中国农业经济的国情特征,吸收接纳传统家训宝库中合理的优秀的资源,整合当代农村教育,是推动和促进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家训文化 传承 农村教育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就显得
期刊
摘 要自从30年前我国恢复保险业与保险教育以来,人才供需矛盾就始终与保险产业的快速发展相伴随。为了应对这种错位和矛盾,对于保险实践教学的需求相应而生。本文探讨了我国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  关键词保险专业 教学模式 矛盾    一、我國保险业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一) 保险企业人才需求难。   2008 年底, 我国共有120家保险公司, 是1980年的120倍;2008 年全国
期刊
摘 要我国加入WTO,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手段显得更加重要,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各院校的学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高职的英语教学更需要作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到的一个重中之重,做出相应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 综合素质 职业技术     一、 我国职业技术院校
期刊
摘 要面对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学生纷纷通过“考证”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从高职学生考证的基本现状着手,分析高职学生“考证热”的原因,指出高职学生考证中存在的矛盾,建议高职学生理性对待考证,处理好考证与本专业技能的关系,并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学生 考证热 就业      一、就业竞争压力大,资格证被认为是突破瓶颈的法宝   理论上来说,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事某一职业
期刊
摘 要如何加强高校教育成本管理已成为当今我国教育管理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教育成本核算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与方法,文章在借鉴教育管理界专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的现状,从高校教育成本的概念入手,就如何加强高校成本管理核算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教育管理 教育成本     一、高校教育成本的概念   高校教育成本是高等学校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
期刊
摘 要在高职高专的图书管理工作中,管理模式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应从图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发展,并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本文旨在论述高职高专图书管理模式的规范与创新,在突破传统服务观念的基础上,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完成。  关键词高职高专 图书管理模式 规范与创新    一、突破传统的服务观念   目前,
期刊
摘 要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通过披露传统高职高专《国际结算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原有的授课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结合作精神。  关键词任务驱动 国际结算实务 实践教学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
期刊
摘 要早在100年前,晚清先哲梁启超先生就发表过“少年强则中国强”的伟大宏论,至今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当代大学生是未来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直接关系到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团体辅导 学生管理 促进作用 重要意义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研究人员大都为具有实践经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因
期刊
摘 要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个体人格的独立乃是意味着个体能摆脱他人的控制而能使用自己的经验、理智来思考、判断、言说,即能运用个体所获得的带有个体性特征的知识结构来思考与言说。对于个体知识而言,合理的教育模式,应该是在尊重个体既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个体前知识结构合法性存在的基础上,展开新旧知识的对话,展开教育双方的对话从而在个体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获得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和招生人数的大幅上扬,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在全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有了很大的比例。但是随着入学人数的急剧上升,学生的入学成绩却呈现出反比的下降趋势,他们大多起点低、基础差,又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很难积极参与到实践互动环节中。相反的,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更详细和明确的目标。社会上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要求这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