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语境中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i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摘要】:当前人们在重视精神文化水平提升的同时,予以保存文化和艺术更高的关注度,并且意识到了传承文化和艺术对于民族发展产生的意义,所以各地方政府以及部门开始加大力度进行博物馆或者艺术馆的修建、改造等。而且通过采取网站途径展示藏品,希望可以应用各种媒体技术,让文化遗产得到数字化传播。鉴于此,本文对于新媒体艺术语境中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内容进行阐述和探究,旨在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事业发展提出科学指导。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
  当前已经处在网络时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博物馆以及艺术馆构建起详尽的网站形式,涵盖场馆的基本信息以及在线虚拟展示、馆藏品介绍等重要的信息内容,通过利用图片和和视频结合文字等方式展开形式多样的虚拟展览。我国的多数博物馆以及艺术馆等也形成自身数据库以及网站保存馆藏品数据,并且采取虚拟现实以及人机界面等等新媒体技术对于同展品内容有关主体进行演示。可以说科技发展到当下形势,不断凝聚了更多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理想需求。
  一、新媒体艺术概况
  新媒体艺术是一个不断的更新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作为艺术作品的手段,包含了所有应用媒介以及材料和技术手段进等。对于新媒体艺术发展而言,由于科学技术在得到相继的发展和更新,所以其依靠着各种先进的成果,能够在不同发展的时期,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面貌。因此,新媒体艺术作为新型艺术,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的特征。
  新媒体艺术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经历了众多的时期,例如最开始的活动艺术发展至复合媒体艺术,再由接下来的影像艺术、计算机艺术发展到数字艺术和人工生命艺术,再到当下的交互艺术以及网络艺术、游戏和虚拟现实。所以,不难发现,当前综合性和交互性语言形式在新媒体艺术中具有了更加显著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化遗产传播具有了全新方向。新媒体艺术中的交互艺术,其指引的文化遗产传播方式包含了观众的参与。所以,观赏者不仅仅为被动观看者,可以通过触觉等感官对于新媒体艺术作品展开参与或者控制。
  博物馆以及艺术馆可以为大众获得能够参与以及主动发现问题的环境,获得各种感官体验,学习到重要的知识。例如,在巴黎科学城的音乐博物馆做到了“声音”展示,即在人们将特制耳机戴上以后,可以欣赏到来自于不同时期的乐器,真正做到了静的实物动起来,让更多的人愿意去体验。
  对于古代文物保存方面,新媒体艺术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的敦煌文物正受到各种因素的破坏,在此情况下浙江大学同敦煌研究院展开合作,实施一系列的工作内容,包括敦煌壁画数字化、洞窟壁画虚拟漫游等。此外,美国梅隆基金会在跟美国西北大学形成合作以后,建立起了梅隆国际敦煌档案库,于网络构建起平台,在网络环境下实现重新整合世界各地所散落的敦煌经卷。以上工作,均对于保存古文物发挥了关键性的意义。所以,新媒体艺术当前于文化遗产传播创新的步伐正在不断的加快,而且实现了表现形式、呈现手段更加新颖以及丰富多彩的效果,引领了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
  二、文化遗产保存与传播的数字化进程阐述
  (一)成熟的新媒体艺术的技术
  新媒体概念内部,艺术同技术属于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亲密关系,与此同时,新媒体艺术观念以及形态进行演变期间,跟技术的发展是一种并行不悖的关系。从将电视媒介为主要技术的影像艺术、到计算机作为重要工具的计算机艺术、再到数字艺术、接下来的人工生命艺术、和现在的交互艺术以及远程通信技术、游戏和虚拟展示等等来观察,均能够充分的展示出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对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而言,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需求。
  (二)实现文化传播艺术性以及多样性的途径
  当前文化传播的途径众多,诸如网络、电视、书籍和场馆等渠道,而且大众也在无时无刻的都在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和熏陶。不管为何类传播媒介,进行艺术性的表达已经是必须内容,通过多样的技术,能够经艺术的设计打造有趣和新颖的传播语言,将复杂和乏味的难理解的文化遺产内容,转变为立体形象、生动有趣的体验。例如,将文学作品改编成数字动画、将文化事件或者历史活动等以数字视频的形式呈现、对历史以游戏形式再设计实现参与等等。通过将趣味性进行不断的提升,并且加强参与性,就能够获得到深化主题效果、加强内容传播的显著效果。
  (三)文化遗产被长久保存以及广泛传播的另一种需要
  当前,通过数字技术实施修复以及保存、传播文化遗产已经是常应用的举措。世界各大博物馆以及艺术馆等经拍摄以及制作藏品,采取光盘以及DVD形式,使得保存藏品的效果提升,并实现更多精品的大量传播。例如,卢浮宫艺术馆出版了众多的将卢浮宫艺术馆馆藏品作为题材的光盘作品,包括埃及雕塑和意大利绘画等,很多均采取了高品质艺术作品的数字形式让人们获得美的享受,广受大家的喜爱。
  三、新媒体艺术运用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前景
  (一)传播于青少年和儿童群体
  当前,多数的家庭都将周末的时光用在博物馆以及艺术馆度过。去往具有体验型以及参与型场馆,可以充分的刺激青少年儿童创造思维、欣赏能力的提升。在欣赏期间,儿童和青少年能够对于艺术制作的方法以及过程等具有认知和了解,发散创造力,属于新媒体艺术重要的实现目标。而且人机游戏是一种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媒介,儿童以及青少年也为主要目标群体。例如《太阳王宫殿的阴谋》这一具备法国文化特色的探险游戏,背景设置为路易十四时代的凡尔赛宫,以3D技术以及虚拟漫游技术将宫殿建筑和工艺品以及油画作品等等再现,呈现出了当时的辉煌的凡尔赛宫。游戏中的辅助功能包括地图和文献等,可以帮助儿童和青少年进一步的了解到法国历史以及艺术文化。这样一来,明显的将传播历史以及遗产的渠道进行扩充。
  (二)走向公共广场的新型人机交互界面
  将新媒体技术成果不断利用的新目标之一就是把开放和公共的环境打造成新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舞台。文化遗产的展示不能够仅限于书籍以及电视等载体。通过增加传播空间和媒介,让文化遗产以数字化传播的途径,于新型城市空间以及公共广场向大众传递,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获取更显著的传播效应,让城市活性化发展。例如,通过城市装置性雕塑加以应用传感技术,科学合理的设计公众和装置主体或装置内容的互动性语言,在公共场所进行传递,通过积极改善人们心态,将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接受程度不断的增大。
  结语: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的形成更多的新媒体艺术形式情况下,显著的推动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广泛性以及丰富性。而且新媒体艺术的设计,必须要确保具备较高的情趣以及深邃的涵义。于新媒体艺术语境中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将历史资源进行整合,增加体验空间,让人们获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遗产内容,实现传承优秀的、珍贵的历史文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颖.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的旅游文化传播[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3):16-17.
  [2]翟蕾蕾.新媒体语境下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究[J].才智,2016,(17):232-233.
  [3]杨璇.文化遗产数字信息展示与传播在新媒体语境中的发展方向及关键问题[J].设计,2015,(13):76-77.
其他文献
(天津外國语大学,天津 300204)  There’s a great debat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being whether language determines society or society determines language. Fo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
期刊
(漯河市汇源区文化馆,河南 漯河 462000)  【摘要】: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人民群众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群众文化则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群众的重要内容。强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有力的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现文章主要针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开展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基层群众;和谐社会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根本文化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国家政府的大
期刊
(四川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  李格尔,19、20世纪之交欧洲著名美术史家,维也纳艺术史学派的主要代表,现代西方艺术史的奠基人之一。李格尔的学术成果被公认为是现代艺术史学上的里程碑,而且其影响超出了艺术史领域。在艺术史研究领域,李格尔的开拓性思想影响了20世纪西方众多重要的艺术史家。80年代以后,在围绕艺术史学目的与方法论的讨论中,李格尔又被西方艺术史界“重新发现”并成为热门话题。  李格尔面
期刊
(1.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2.3.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1;4.河北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71)  文化产品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有学者认为文化产品是指由文化人及文化行业生产出来的含有文化性,艺术性或文化含量高的文化载体和服务。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将这些值得我们传承和发展的文化资源转换成文化产品,如何迅速推广这些文化产品以及采用何种营销策略就成本文将要重点
期刊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1701)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时尚的理解和要求不再单一,而是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审美习俗与社会功能的整合,呈现着情感意念与向上创造、象征表意与审美愉悦的融合。然而,在民族文化元素和现代产品的融合上,现阶段只有少数产品在市场上销售,而且仅只是一些浅层次的嵌入,在实用性、美观性、文化层次上没有突破。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以传统元素
期刊
(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在这一过程中, 主体通过同化和顺应对刺激进行选择、分析与整理, 来丰富、更新认知结构。在教学领域, 新的学习内容被不断内化, 扩展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使用同化和顺应来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词汇教学  一.引言  词汇是语
期刊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摘要】:京剧是我国传统剧种中保存最好、发展最快、创新最强的剧种之一。京剧受到了京城宫廷文化、剧本雅俗共赏、名伶名段荟萃、多元舞台艺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为20世纪中国戏曲中最耀眼的剧种,其唱腔分为西皮腔和二黄腔,简称皮黄腔,由徽调与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后合流演变而成的。从京剧皮黄的产生到钢琴曲《皮黄》的问世,历经了二百多年的世事变迁。这首问世的钢琴曲《皮
期刊
(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内江 四川 641112)  【摘要】:不管是古典朴素的传统乐曲,还是阳刚有力的改编乐曲,都是由演奏者反复练习、思考、是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拥有一个正确的手型,对整个乐曲是如虎添翼,使演奏者对乐曲的情感色彩更容易把握。本文主要是研究在古筝演奏过程中,重点从手型上来探讨古筝手型在古筝演奏中对整个乐曲情感的影响,最后得出适合自己以及广大筝友较为完整系统的练习方法。  【关键词】
期刊
(江西師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Abstract】: Inspired by the twelve principles put forward by H. Douglas Brown in his book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the author p
期刊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运用了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通过“春秋笔法”与“天人感应”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清廷的不满,并通过各种细节暗示读者《聊斋志异》是一本史书,应认真揣摩。  【关键词】:春秋笔法;天人感应;史书;《聊斋志异》  “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又称“春秋笔法”或“微言大义”。它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是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