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高效的《工程图学》MOOC规范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n312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归纳MOOC的特点、MOOC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然后对国内外MOOC系统做了分析与比较,提出标准和规范对MOOC发展的重要性。接着以《工程图学》MOOC课程为例,从系统框架、教师信息素养、运营模式和评价机制四方面研究MOOC建设规范。
  关键词:MOOC;规范研究;工程图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7-0068-04
  一、引言
  MOOC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的简称,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1]。MOOC产生于开放教育资源不断运动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大规模、网络化和开放的特点,“大规模”意味着对同时参与学习的学习者数量不做限制,可以容纳成百上千的学习者同时在线学习;“网络化”意味着教与学的活动主要发生在网络环境下;“开放”意味着课程对于任何感兴趣的学习者免费注册学习。开放高效的MOOC系统需要行之有效的课程规范和建设标准来配合众多MOOC课程的建设,监督MOOC课程的建设质量,保证MOOC课程的建设效果。
  二、MOOC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2012年1月Daphne Koller和她的同事 Andrew Ng创办Coursera 在线提供免费公开课程。随后在2012年终,美国高等教育界包括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掀起了一股MOOC的风潮[2]。
  国外对于MOOC的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网络交流平台、课程设计、开发、技术等方面研究较多。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课程的开发和交互过程,并介绍支持课程的开发和交互的情况。或者通过分析参与者的反应来解决MOOC是如何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以及参与者的结论对MOOC的设计和组织有什么建议。另外一些学者通过记录MOOC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来研究MOOC课程发展的意义,并从课程内容、相互作用、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述他们不同的特征[3-6]。
  早些年,中国就有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类似于MOOC的概念。例如,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概念。中国学者对MOOC正式的相关研究始于2012年,主要包括研究MOOC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的影响和挑战等[7]-[10]。国内研究主要用于基础教育阶段辅助一线教师教学活动,相关研究还不够成熟,并且没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指导MOOC课程的建设过程。
  本文结合《工程图学》课程的MOOC建设,提出相关的MOOC建设标准与规范,以供其他课程MOOC建设参考。
  三、基于《工程图学》的MOOC标准与规范
  《工程图学》是一门传统的公共技术基础课,本文将MOOC的优势与《工程图学》的教学特点结合起来,以提升《工程图学》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提出适合于《工程图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的MOOC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
  1.《工程图学》MOOC系统框架
  学习管理系统是MOOC课程的主要媒介,用以支持教师开展网上MOOC教学及互动。如图1所示,在《工程图学》MOOC中,教师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发布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学习活动。而学习者则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参与到学习活动。《工程图学》MOOC课程模式需要学习管理系统具有更良好的交互性。
  MOOC课程模式起源于网络课程,但和传统的网络课程相比又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其中值得指出的特点是MOOC是一种生成式课程,即课程所包含的知识随着课程的进展而不断增加。在MOOC课程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课程发起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而非课程的主导者,而学习者也不仅仅是知识接受者,同样对课程建设者有所贡献,因此MOOC是一个更开放、更交互的学习环境。
  MOOC课程的学习管理系统需要根据其课程的特点来设计。MOOC课程建设初期,教师设计一些预制知识输入教学内容中,随着课程教学活动的展开,大量学习者参与活动并进行讨论、思考和交流后形成新的知识点或讨论点,然后教师针对新内容进行整理和筛选并形成新的课程内容,以新课程内容的形式发布,其过程如图2所示。
  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即网络化学习,指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学习管理系统框架构造是E-Learning技术标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制定学习管理系统框架标准要建立在E-Learning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常见的E-Learning技术标准如表所示,中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提出了适合中国网络教学的E-Learning标准CELTS,本文将以CELTS为基础构建面向《工程图学》的MOOC学习管理系统框架。
  《工程图学》MOOC学习管理系统框架的基本思路是,学习者向教学代理提交学习参数,评估元件对学习者提出的学习参数进行评价,教学代理查询适合学习者需要的资源,并将学习资源以多媒体的形式返回给学习者。
  学习资源数据库中的数据由教师预先存储。《工程图学》课程的特点是以图形为主,这使得教师预先处理、学习者提交学习参数、评估学习参数、查询资源等过程都会变得比较困难。为解决以上问题,如图3所示本文增加了图形交互代理和元知识处理代理两个元件,重新构建面向《工程图学》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其中图形交互代理元件的主要功能是为学习者提供展示《工程图学》MOOC课程图形界面的平台,元知识处理代理用于加工制作交互中具有图形内容的知识点,从而使得MOOC课程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更适合于《工程图学》这门课程。
  2.教师信息素养规范
  教师信息素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检索、分析、利用、传播、评价乃至创新的素质与修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教师的信息素养体现在信息敏感度,利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MOOC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能将最新的教学方法或学科信息发布到MOOC教学内容中。   MOOC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如图4所示,其中教师的信息知识是指教师对信息理论知识和信息工具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MOOC课程特点,需要教师能熟练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结合《工程图学》的特点,教师还要掌握图形加工常用的二维图形软件CAD以及三维图形软件Solidworks等。信息能力是教师选择、获取、处理以及创造信息的能力。MOOC 课程制作中教师要从浩瀚的信息中搜索和选择教学信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加入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生课程碎片并上传至MOOC 网络平台。为了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教师还需要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并根据结果修正MOOC 课程内容,对网上教学资源进行增删、选择、重组和发布。信息道德是获取、利用、创造以及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MOOC 主要依附于网络环境,网络既为MOOC 教学提供了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同时也让教师和学生处于信息泛滥的境地中,因此教师要求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课程资源的同时,还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路动态,给予学生正确的道德观。
  MOOC 环境下,教师不仅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信息和知识的组织者和创造者。在MOOC蓬勃发展的时机,高校MOOC为契机建立相应的教师信息素养规范,激发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推动MOOC发展。
  3.《工程图学》MOOC运营模式规范
  运营模式是发展过程中对一系列方法进行选择的范式。为保证《工程图学》MOOC课程持续发展需要规范其运营模式规范。《工程图学》MOOC平台限定了课程内容的范围,即以《工程图学》中的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为主要展示内容,课程教学内容通常以《工程图学》的短小视频为主,每段视频都在6~15分钟之间。关于《工程图学》MOOC的课程长度,根据教学经验课程在6-10周为宜,每周课时数在2~4小时之间。授课方式为同步MOOC授课,即《工程图学》MOOC的开课、作业提交以及课程结束有固定的时间限制。《工程图学》MOOC考核方式包括课堂上的简单测验、周作业及测验。
  《工程图学》MOOC运营中包含以下一些机构:选择通过MOOC平台进行课程学习的学习者、为《工程图学》MOOC平台整合资源和课程学习环境的运营机构、负责对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和设计的教师或者教师团队、传播课程相关知识以及建立相应的知识共享网络课程辅助的工具和服务的提供商、为MOOC平台软硬件平台提供基础设备、软件平台的供应商等。通过这些机构之间的良好合作,《工程图学》MOOC平台才能够应对使用平台的海量学习者和学习资源。MOOC课程运营的各个机构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才能创造出更好的MOOC课程。
  4.《工程图学》MOOC评价机制
  MOOC平台允许教师和学习者在系统发布视频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并追踪学习进展时,对学习者的学习给予及时反馈有助于提高MOOC教学效果。多元评价模式更加能建立有效的在线学习效果评价机制。本文将从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互评和教室评价三方面探讨《工程图学》MOOC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学生:在MOOC课程播放过程中或在播放结束后要求学习者进行作答,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当前学习内容;学习者完成视频课程的学习后,需完成独立于视频课程之外的练习题;每隔一段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求根据若干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发布测试题,测试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课程内容结束后发布,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总结性评价。
  学生互评:《工程图学》教学内容的特点使得其教学内容中的多数与图学相关,因而难以通过程式化的评判进行反馈。此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同伴互评以完善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反馈。《工程图学》MOOC课程互评机制要能提供可靠和精确的评价,可随着课程学习人数进行扩展,并且适用《工程图学》课程的题型特点。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标准是对教师教学活动定性或定量的要求, 是衡量评价客体价值的准则。《工程图学》MOOC是基于网络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评价也是网上评教的过程。采用网上评教是MOOC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评教指标是开展《工程图学》MOOC网上评教活动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教师具有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能促进师生间的正向交流。针对《工程图学》课程特点本文认为制定评价标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评价指标体系要反映MOOC教学的各个环节,区分度高,操作简单。(2)评价指标要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能体现教师对MOOC课程从制造、维护、交互等各个方面素质的综合评价。(3)评价指标体系要考虑MOOC不同学习者的能力差异,评价指标表述要具体、简明。(4)评价指标要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MOOC网上评教不仅要成为学习者促进教师改进的动力,更要成为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
  四、结论
  MOOC 在全球范围的迅猛发展为高校的教学和在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要建设合格的MOOC课程,关键点是如何根据MOOC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规范约束网络教育的过程,提高MOOC教学质量。本文以《工程图学》MOOC建设规范为例,从系统框架、教师信息素养、运营模式和评价机制等多方面探讨了MOOC对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过程中的标准及规范。其结果对于其他MOOC课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肖庚,王顶明. MOOC 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5-10.
  [2]Juliana Marques. A Short History of MOOCs and Distance Learning [OL].
  [3]Laura Pappand. The year of the MOOC.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2,2012.
  [4]Jenny Mackness, Sui Fai John Mak, Roy Williams. The Ideals and Reality of Participating in a MOOC [J].New Yourked Learning, May 2010.
  [5]Moshe Y.Vardi.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Vol. 55 No. 11’ Page 5.
  [6]约翰·丹尼尔,王志军,赵文涛.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2-27.
  [7]刘禹,陈玲.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协作学习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2):44-48.
  [8]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1-36.
  [9]李华,龚艺,纪娟,谭明杰,方佳明.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8-33.
  [10]2013年MOOC白皮书[J].中国网络教育,2014.
  [11]李华,龚艺,纪娟等.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8-33.
  (编辑:杨馥红)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存取方案在统一管理、扩展性和存取性能等方面难以满足目前移动互联网高并发、分布式、多样化的存取需求。在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容和应用特征、传统存储方案的弊端、NoSQL数据库的技术特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MongoDB文档型数据库实现统一存取的解决方案,并通过Java代码对关键存取技术进行了测试。通过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MongoDB存取方案能够代替传统存取方案,
摘 要:文章阐述了微课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了微课应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结合案例对微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场景和实施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当前微课应用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教学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课堂;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6-0063-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诚信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进行分析,提出了平台建设的重点、目标和内容。并对平台构建的核心内容、大学生诚信信息数据库和大学生诚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建设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试图为大学生诚信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描述一个较为清晰的实施方式,以推动我国人才诚信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数据库;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本文结合大连理工大学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实践,从岗位的界定和分类、岗位与组织机构的关系、岗位的管理、岗位的应用四个方面分享了学校岗位平台的设计思路和要点。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岗位;岗位平台;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21-0091-03  传统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信息系统建设中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访问控制方式,高校
北京开放大学于2012年挂牌成立,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开放教育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从其前身——广播电视大学到现在的开放大学,都是深深扎根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学。随着技术的变迁,其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广播电视教育到现在的网络教育,变化的是教育手段,不变的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聚合与共享。北京开放大学要经由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实现新型大学的转
患者男性,56岁,因左颈部肿物3d于2012年8月19日入院,该患者3d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颈部肿物,突出皮肤表面,为求治疗而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腮腺肿物”收入院。查体:左颈部见一肿物,突出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各种家畜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以全身肌肉或某些肌群呈持续性的痉挛性收缩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本病一般经伤口感染,常发于阉割
大部分学校已基本建成了以千兆为主干高速、高效的校园网络基础平台。近几年来,学校网络建设的重心也从网络基础建设转向以网络应用为目的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但学校数字化建设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建设的进度低于其他行业,实现学校教育及管理数字化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们有理由推测,到基本实现校园数字化时,现有的网络设备又需要全面更新。学校数字化建设应该是网络建设的最终目标,在设备技术生命周期内,不能实现最终建设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