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陕北民俗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i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俗文化来源于生活,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存在于孩子们的生活之中。新时期我们更应该让地方民俗文化走进幼儿园,使幼儿在接受地方民俗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更好的传承民俗文化,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幼儿; 民俗; 传承;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0-37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以幼儿园教育为载体将地方民俗文化融入环境、课程、活动发挥其文化价值,对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民俗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我们要因地制宜的开展地方民俗文化教育。
  安塞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是黄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山高谷深、沟壑纵横而自然环境相对单调、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的磨砺与理想的遥远激扬了他们生命本体和精神世界的强烈张力,因而这里民间艺术的创作古朴豪放、色彩大胆浓烈、造型明朗夸张,极富想象力,是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文化保存最好、民间艺术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被称为黄土高坡上的民间绘画之乡、民间剪纸之乡、腰鼓之乡、民歌之乡、曲艺之乡。
  因此,我们通过将民俗文化引入“环境”,服务课程内容;研磨“内容”,丰富课程资源;走进“节日”,拓展课程内容。努力让优秀的民俗文化资源进入幼儿园,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引入“环境”,服务课程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在不断的学习中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幼儿园给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们认为,幼儿园的大门需要向生活环境打开,面向民间,重视民间文化。民间文化内容广泛而丰富。从安塞本土文化里挖掘教育资源,把黄土文化与幼儿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幼儿创设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从而促进幼儿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依托安塞特有的地域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具有浓郁的黄土文化园所。在幼儿园的外墙和园内走廊上张贴腰鼓、农民画、民歌、剪纸等作品,让幼儿在环境的刺激、引导、激励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
  二、研磨“内容”,丰富课程资源
  1.开展民俗文化在主题活动中渗透的园本教研活动。
  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多以教材为主,教师在实施教材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幼儿生活中蕴含的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从而错失了对幼儿进行民俗文化教育的契机。为此,我们开展“民俗文化在主题活动中的开展”的专题研讨,每位老师先了解我区的风俗文化资源和形式,然后集中分享、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安塞民俗文化,最后各年级组商定如何将这些民俗文化融入主题。例如大班“我是安塞人”主题活动中,融入了剪纸、腰鼓、民歌等活动内容,让民俗文化有效成为课程教学内容。
  2.开展民俗文化在集体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采用一课多研、同课异构、对比教学等形式挖掘家乡民俗文化的主题教育资源。如在“一班一品”活动中举行了《打伞》、《赶毛驴》、《搬水船》等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民俗特色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游戏,让幼儿感受传统民俗的奇特。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孩子们对民俗传统文化游戏非常感兴趣,对家乡文化有自豪感,我们的民俗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陕北民歌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展现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内容,对幼儿的社会化教育承担着重要职责。陕北民歌音乐丰富多彩,但幼儿在活动中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民歌音乐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丰富而深刻的全部内涵,因此教师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让幼儿多接触一些其他地区不同体裁、题材的民歌,丰富幼儿园音乐关于幼儿音乐民歌教学内容的课程,以此培养幼儿从小热爱传统音乐,从而继承发扬地方民族音乐。
  通过开展多样灵活的教育活动并结合陕北民歌能够拓展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使幼儿感受到地域文化艺术的魅力。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时间有限,而“信天游”悠扬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谐,依托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填充适合幼儿学唱的歌词,能学习信天游的韵脚和曲调,感受陕北民歌衬词衬腔的韵味儿。
  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艺术情操,促进他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發展。采用民歌音乐材料融于欣赏教育活动中结合乡土人情,让幼儿感受民歌音乐气息、乡土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但在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在选择民歌材料时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幼儿的感受和欣赏能力,跳出传统的听听唱唱的常规欣赏模式,从不同角度让幼儿自己去理解感受作品。可结合歌唱活动、舞蹈活动、打击乐活动入手,同时营造教学氛围,渗透到一日生活的活动中,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下,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教师一系列的主题背景下的课例研究,取得了预期效果,现如今形成“可爱的安塞”“舌尖上的安塞”“安塞的传统节日文化”等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走进“节日”,拓展课程内容
  传统节日沉淀并折射出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它潜在的教育价值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因此,我们找准教育的切入点,整合传统节日中昆山的特色文化来拓展课程内容。
  在元宵节来临之际,幼儿园处处张灯结彩,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小班幼儿玩灯笼赏灯笼,中班幼儿搓元宵,大班幼儿做灯笼、猜灯谜等;端午节时开展了亲子活动包粽子和搓花绳等活动,邀请爸爸妈妈讲述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每逢重阳佳节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小才艺走进敬老院,给爷爷奶奶吃蛋糕、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从小培养孩子关爱老人、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活动中不仅感受了传统节日的趣味性,也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总之,在新的课程资源观的指导下,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研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策略,让安塞优秀的民俗文化资源进入幼儿园,让幼儿在欣赏、体验、探索、合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杨蕤.试述陕北文化的形成[J].华夏文化,1998,02:25;
  [2]韦宝峰.陕北民歌中的民俗文化[J].华章,2012,31:331;
  [3]袁占钊.陕北文化——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其他文献
汉语基础教学应该秉承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
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也应运而生。将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教学中是对教学过程的创新,其本身也是一种隐性课程。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也是学生在未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小学数学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小学数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过去只专注于学生解题能力和解题思维
培养高中生的演绎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使高中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并且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文章从演绎思维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
学生在健美操上的表现力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因素影响——教师和学生本身,通过分别分析教师和学生本身对于学生在健美操表现力上的影响,可以发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健美操动作的
近些年来,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许多农村成年人外出打工,留下自己的孩子在农村生活,从而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现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安
现代社会中的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峻,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强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美术教师应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们讨论环境问题,产生环保意识后自觉加
随着高考的改革,这对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学教师不仅仅要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落实到实际教学来看,化学教师要充分地参考
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递专业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思考和认识,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珍惜生命、理解生命和保护生命。本
作文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因此它要求学生的东西是很多的。长期以来,作文也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语文水平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