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 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bb1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率,是坚持“三个至上”、贯彻执法为民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基层检察院,要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围绕江州区工作大局,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解决人民群众诉求,不断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努力把检察工作提高到新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率。
  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规范公正执法赢得群众信赖
  当前是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问题比较多,要将检察工作置于江州区平安建设大局中谋划,全面参与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作为提高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满意率的根本途径。一是充分发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职能,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认真履行刑事检察职能,始终把杀人、抢劫、强奸等恶性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等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犯罪作为打击的重点,依法从严从重从快予以打击。对重大刑事案件提前介入,加快案件办理速度,做到快捕快诉。二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积极推进量刑建议、刑事和解、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等工作,探索附条件不起诉等办案方式,落实依法从宽政策。对于未成年犯、初犯、偶犯、从犯、过失犯等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掌握政策,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依法起诉的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缓刑。探索对轻微刑事案件实行附条件不起诉,把附条件不起诉与刑事和解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当事人对立情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一些疑难的批捕、起诉案件实行答疑说理制度,把答疑说理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全过程,让当事人明白捕、诉或不捕、不诉理由,赢得理解和信任。三是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大办案力度,突出查办效果,把群众反映强烈、有影响的贪污贿赂渎职案件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重心,加大对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查办力度,严肃查办农村征地、城市拆迁等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坚持打击与预防并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立足检察职能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四是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促进公正廉洁执法。重点监督有罪不究、以罚代刑、刑讯逼供、错捕漏捕、错诉漏诉以及严重违法法定程序等问题。规范和加强民事案件受理、审查工作,积极探索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调解优先的机制和方式,做好服判息诉工作。五是建立涉检信访长效机制,构建大信服格局。把处理涉检信访作为检察机关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内容,按照“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群众满意”的要求,加强信访动态分析研究,建立健全检察环节社会矛盾化解、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以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为出发点,加大办理涉检信访案件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首办责任制和联合接访、定期巡访等制度,坚持一手抓源头治理,一手抓积案化解,把化解矛盾贯穿与执法办案始终。强化各部门和办案人员的信访工作意识,在坚持公正规范执法、提高办案质量的同时,把信访苗头和可能的上访诉求解决在萌芽状态,息诉在办案环节,构建全院各部门参与的信访工作机制。
  二、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创新参与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是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积极提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打击和预防犯罪的检察建议,广泛开展送法“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增强公民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发生。二是加强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挽救和帮教工作。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品行调查、分案起诉、专人办理等制度,依法保护其合法权利。加强与共青团、妇联、学校等组织和部门的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特别是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三是积极配合做好在押犯、监外执行犯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帮教工作。探索适应社区矫正特点的检察工作方式,加强法律监督,确保社区矫正的效果。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四是积极开展检察联络室建设。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切入点,畅通民意渠道,继续在各乡镇、社区开展检察联络室建设,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接受群众举报、申诉、控告,把检察联络室建成检民联系的窗口,变上访为下访,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不断提升检察机关形象。五是完善社会风险研判预警机制。建立完善全方位、动态化的经济社会风险研判工作机制,加强类案分析,及时掌握突出的社会矛盾、社会不和谐因素,对社会危险源点进行有效评估。积极参加网络虚拟社会建设,加强检察网络阵地建设,强化对涉检网络舆情搜集、快速处置等机制建设。
  三、加强检察队伍建设,规范办案行为,以廉洁公正执法赢得民众信任
  强化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在提高执法公信力上下功夫,以廉洁规范公正高效执法赢得民众信服。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法能力为核心内容,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改进领导作风为重点,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切实增强领导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检察院创建工作,提高执法能力。把检察人员执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率的关键环节来抓,开展单项业务练兵、评选办案能手等活动,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门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干警的执法水平和执法办案能力。三是以提高办案质量为核心加强检察业务管理。加强办案流程管理和办案过程控制,通过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办案流程,确保办案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减少办案的随意性。四是强化检察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内部监督管理,提升整体形象。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上级机关各项禁令,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机关作风建设,严明机关工作纪律,增强制度规定的执行力。深入开展经常性的党风廉政教育,推进源头预防机制,强化内部监督,把监督管理贯穿于检察干警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延伸到检察干警八小时以外的各项活动中。加大问责、纠错、追究力度,减少和杜绝检察干警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对检察工作的宣传,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
  一是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增进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通过设置检务公开栏、检务公开墙、宣传橱窗、发放检务公开资料等方式深化检务公开,让群众更多的了解检察机关的职能任务,增强参与、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工作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和改进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机制,加强与人民监督员的沟通和联系。坚持重要工作和重大案件及时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题汇报,对于人大及其常委会交办、转办的案件以及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及时办理并随时报告进展情况。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视察检察工作,并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通报阶段性工作,征求意见建议,利用他们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加深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了解。三是强化沟通协作,拓展宣传平台。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动态把握最新舆情,第一时间内发现涉检舆情,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在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发表检察宣传文章、检察调研文章,增强公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与电视台、广播电台联合开展检察业务专题宣传,把检察机关的性质、各项检察業务职能、举报申诉受理程序、受案范围、期限等民众关心热点问题向社会广泛公布,并作出公开承诺。积极开展法律宣传工作,大力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活动,扩大检察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
  (作者通讯地址: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人民检察院,广西崇左532200)
其他文献
一、当前农村刑事故意伤害案件的主要特点   1、犯罪主体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受法制教育少,不能正确区分是与非,合法与违法犯罪的界限。根椐调查,具有小学以下文化的犯罪主体有占84.8%,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犯罪主体占15.2%。犯罪主体由于文化水平低,不学法,不懂法,不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以致以身试法,结果后悔莫及。   2、犯罪主体全部是初犯、偶犯,作案多为临时起意,即刻出手伤人,一时冲动引
期刊
农村基层处在维稳一线,是社会和谐的“稳压器”。建設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关键是干部。近些年来,农村基层干部和七所八站负责人职务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损害着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稳定。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既是各级党委、政府需要重视的大事,也是各级检察机关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检察机关是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门机关。一方面要把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作
期刊
检察官的角色定位自检察制度产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现行发展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又給该课题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定位民行检察官是当务之急。  一、检察官角色定位概述   检察官的角色指的是检察官在不同的时空下所呈现出的各种社会现象,它来源于社会并与检察官的社会地位、身份联系在一起,展现检察官的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体现着社会对检察官的需求、期待与评价。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检察官的角色实际上是检察官在学习、
期刊
检察机关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已是当前世界各国立法趋势,目前我国各地检察机关提起和参与公益诉讼的案例日益趋多,但在缺乏明确、完善立法依据的现实状态下,各界对这方面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中,笔者试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角度进行探讨,以求取得抛砖引玉之效,期望在不远的将来检察机关有明确的、完善的立法依据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一、民事公益诉讼的内涵  公益诉讼的说法,在
期刊
【案情】  2009年11月15日14时35分,覃某驾驶车牌为桂M90436中型普通货车副驾驶座载有黄某及车厢内载有广西大化县供电公司电力器材,沿大化县县道906线由都阳往七百弄方向行驶,行至74公里++90米处时与对向韦某驾驶的桂A85850重型厢式货车会车时发生碰刮,桂M90436中型普通货车撞对道路东侧两处防护墩后冲出路外翻下山谷,造成司机覃某受重伤、车内的黄某当场死亡及通信设备、电力器材、
期刊
出资是股东对公司的基本义务,也是形成公司财产的基础。公司是资合性的法人,公司的生命源自于股东最初投入的资本。股东出资是否适当与公司日后能否正常运转息息相关,事关交易安全和公司信用,对公司债权人权益的保护尤显重要。因此,有必要对股东出资形式问题即出资标的物适格性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对审判实践有所裨益。  一、股东出资的基本形式  我国《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
期刊
税务部门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机关和执法机关,税务人员手中握有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经常与经济行业打交道,处于利益分配的最前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最直接的联系,因此容易滋生腐败行为,也就是我们要说的职务犯罪。因此,预防职务犯罪,是税务系统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搞好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客观要求。而做好税务系统的职务犯罪预防,更是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我们检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國有企业改制步伐进一步加快。然而,在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由于国有企业在管理、监督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导致企业中的职务犯罪现象亦日趋严重。2007年以来,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检察院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28件32人,其中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涉嫌犯罪的案件13件17人,占立案总人数的 53%。在这 13件案件中,有12件案件构
期刊
刑事和解,又称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是一种以协商合作形式化解矛盾,达到良好社会效果的纠纷解决方式,其目的是弥补被害人受到的伤害,被害人在精神和物质上可以获得双重补偿,并使犯罪人赢得被害人谅解和改过自新、尽快回归社会的双重机会。正确运用刑事和解是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检察机关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但刑事和解也面临着众多疑惑,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期刊
如今,在许多一线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已逐渐从个体、群体性的“民工潮”向“家庭型”流动转化,一批批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大城市扎根定居,而他们的子女也随同父母一起流入城市中,成为“第二代移民”。以南国广州为例,据了解,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有170万,其中外来工子女就达到52万,外来工子女数量与本地儿童持平[1]。随之而来的上学难、管理难、就业难等社会问题日趋突出,甚至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刑事犯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