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文化校本选修课的基本样态——以《函数与数学文化》一课为例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uex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文化校本选修课,可以选择承载较多数学文化的知识内容(课题),与新授课同步,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数学史,体验数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从而理解相关内容在数学以及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一些经典案例中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通过相关人物事迹的了解,让学生认识数学发展的迂回曲折,感受数学家的探索精神以及理性思维的重要价值.以《函数与数学文化》一课为例,呈现其基本样态.
其他文献
古人说,“修辞立其诚”.也许,对文辞的“修饰”,会让人想到“诚”的反面.其实不然.因为先于“我”存在的语言规则和习惯,使我们总是在揣摩别人、模仿别人文字的过程中开始语言工具的使用,并通过修饰文辞、锤炼思想,慢慢找到表达自我的准确方式,做到所谓的“词能达意”.当我们能够娴熟运用语言时,语言之于我们的价值,也就产生了微妙的分化,有人用语言真诚地表达自己,也有人用语言熟练地掩盖自己.
期刊
高二阶段的文本研习,应体现选择性必修的课程定位,体现聚焦的特征.《桂枝香·金陵怀古》虽然是必修教材中的诵读文本,进入高二学生的学习视野后,需在古诗词的细微处着力.基于此,从诗法、诗心和诗韵三个维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开启深度探究.
经过研究分析,厘清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内涵,包括三种要素及九项要点.依托体验式教学的感知体验、论证体验、构建体验、验证体验四个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升华观念、置于实践四种方式,构建体验式教学架构下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