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外海洋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生命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外海洋的发现,科学家相信外星生命是可能存在的,因为海洋是生命之源。所谓“地外海洋”,是指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的海洋。海洋中的液态分子可以溶蚀和改造岩石,从而为外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谷神星 陨石坑中的神秘亮斑


  在太阳系内,除了我们熟知的大行星外,还有不少小个头的星球。它们有50万颗以上,主要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在小行星带众多的星球中,谷神星是最令人瞩目的一个,因为它的直径约945千米,是小行星带中的大个子,其质量占了小行星带总质量的1/3。与行星带中的其他天体相比,谷神星实在太另类了,因此科学家将其从小行星中划分出来,归类为矮行星。
  2015年3月,美国发射的“黎明号”探测器成功进入环绕谷神星的轨道,并对谷神星进行了超过3年的探测,离谷神星地表最近时其高度只有35千米。在探测期间,“黎明号”取得了一项重大发现——谷神星的奥卡托陨石坑中分布着一些神秘亮斑。科学家通过分析“黎明号”收集的重力数据,弄清了陨石坑内部和周围的重力变化,再结合电脑模拟,推算出谷神星存在地下海洋的结论。
  科学家用电脑还原了谷神星亮斑的形成过程:20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袭击谷神星,砸出了奥卡托陨石坑。这次袭击导致谷神星的地表被砸破,形成了无数条裂缝,地下海洋中的冰冻咸水喷涌而出,形成奇特的“冰火山”奇观。数万年后,咸水不再喷出,水汽逐渐蒸发出来,留下大片白花花的盐层,这就是“黎明号”所“看到”的亮斑。如果谷神星地下海洋中存在生命的话,科学家希望在那些盐层中找到这些生命的化石。

木卫二 太阳系内储水最多


  木卫二是木星的第四大卫星,它的直径为3100千米,比月球稍微小一点。木卫二距离太阳同样十分遥远,所以它的表面存在厚度达到100千米的冰层。隐藏在其冰壳下的海洋也很惊人,居然平均有50千米深,而地球上海洋最深的地方也只有10千米左右。因此,科学家认为木卫二上的储水量十分惊人,是太阳系内储水最多的星球。
  由于木卫二的表面实在太冷了,科学家们原本认为木卫二不会孕育出生命。但是,木卫二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而且还拥有可以支撑生命存活的含氧气和水蒸气的大气层。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太空探测器还在木卫二表面发现了黏土,这是可以支持生命演化的重要物质。所有这些科学发现都意味着,木卫二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非常大。
  科学家曾经认为,木卫二海洋中的主要盐分是硫酸钠。而哈勃望远镜的最新探测表明,木卫二冰冻外壳上可能存在氯化钠,而氯化钠也是地球海洋中盐分的主要成分。如果科學家能确认木卫二海洋中的主要盐分是氯化钠,那么木卫二海洋中就很可能演化出类似地球生物的生命。

土卫六 地下甲烷海洋


  土卫六比火星小一点点,但是在土星的卫星家族中就显得异常大。它的尺寸是土星的其他卫星加起来的20倍大,和木星的4个大卫星的尺寸差不多。和它们不同的是,土卫六上有大气层,在其表面下还隐藏着一个奇异的液态甲烷海洋。
科幻作品中的外星海洋世界

  土卫六的表面极其寒冷,它的温度接近于绝对零度(-273℃),因此它的外壳是厚达数千米的甲烷冰层。而液态甲烷海洋就隐藏在这个冰壳下,那里的海面平静如镜,没有一丝波纹。虽然土卫六的表面很冷,但是它也会下雨,那里的甲烷雨下起来要比地球上的任何暴雨都要猛烈得多,下完后会形成不少甲烷湖泊。然后,经历长达10年的干旱期,那些液态甲烷会逐渐挥发成甲烷气体。在地球上,甲烷气体是我们日常所用燃气的主要成分。
“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探测谷神星。
土卫六具有甲烷冰质外壳。
海卫一上的冰火山

  如果土卫六上有生物生存的话,那么它们一定特别微小且顽强。在地球上,与土卫六上的甲烷海洋较为相似的水域是南极的沃斯托克湖。数百万年以前,这片湖就被封冻在冰层下,从那以后,它的液态深度就没有变化了。一个俄罗斯科学研究小组钻取了湖中的液体,发现其中只有构造十分简单的生命。

海卫一 液氮海洋中的硅基生命


  海卫一的直径有2700千米,是海王星的卫星中最大的一颗。海卫一是太阳系中最冷的天体之一,其表面温度低于-233℃。因此,海卫一的外壳也是冰壳,只不过那不是水冰,也不是甲烷冰,而是罕见的氮冰。冰壳下是液态海洋,其主要成分是液氮。在地球上,液氮是有名的制冷剂,可以帮助人们储存和运输食物。
  科学家发现海卫一内部有不少放射性物质,它们在衰变后可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是海卫一地下海洋得以存在的重要原因。科学家推测,海卫一内部的放射性物质可再为地下海洋供热45亿年。由于海卫一有冰壳和地下海洋,它也会出现“冰火山”,而且这些“冰火山”的喷射高度十分惊人,可以达到8000多米。
  地球上的生命是以碳元素作为基础而演化出来的,它们被称为“碳基生命”。由于液氮难以支持碳基生命,且海卫一海洋中的放射性特别强,因此研究人员推测海卫一的地下海洋中可能存在硅基生命,它们是以硅元素为基础演化出来的,没有DNA、蛋白质等大分子,而更像科幻作品中的机器生物。这些硅基生命十分微小,以液氮海洋中的微量物质(如硅酸盐、甲烷、硫酸盐)为食。
  日本科幻作家田中芳树在《银河英雄传说》中写道:“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对人类来说,星辰和大海都是神秘莫测之地。而外星上的海洋,更是近年来科学家迫切想要了解的地方。如果人类能够对外星海洋进行深入的探索,甚至能加以利用,那么人类的太空之旅就有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人类的第二家园就不再遥不可及。
其他文献
最近,美国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一批距今2.37亿年前的爬行动物——Kongonaphon kely的化石。據悉,这种爬行动物被归类为恐龙和翼龙的共同祖先,并为这些动物的早期进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该化石比一部iPhone还短,大概只有4英寸(约10.16厘米)高。通过研究化石样本,研究人员了解到它们在恐龙和翼龙首次出现时开始缩小。其牙齿化石还表明它可能是以昆虫为食。体型的缩小可能还促进了恐龙和翼龙
日前,蘇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无需任何着色剂或其他添加剂,就能使巧克力具有色彩光泽的方法。  据介绍,该项目涉及科学家所谓的“结构色”。研究人员以类似于变色龙的方式来创建颜色,即用其皮肤的结构来散射特定波长的光。巧克力只是“结构色”的开始,这项技术也能让食物、纺织品、纸和塑料焕发新的光彩,纳米技术将带来一些令人兴奋的新产品,甚至可以改善或增强现有产品的性能。
科學家经过为期5年的深入勘测探索,最新发布了“迄今宇宙最大的三维地图”。该图涵盖了200多万个星系,跨越宇宙110亿年历史,填补了人类目前在宇宙史探索中的重大空白。这张宇宙地图来自“深场重子声波振荡光谱巡天(eBOSS)”项目的观测结果。在对400多万个星系和蕴含巨大能量的超亮类星体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首次利用“表明物质在遥远宇宙中分布的天体,即形成恒星的星系和类星体”来绘制宇宙的历史图。研究显示
每天清晨,迎着阳光,我们起床吃饭,穿衣打扮——新的一天开始了。不知大家可曾想过,如今的我们过着如此这般的生活,那古时的人们呢?他们又穿着怎样的衣服,吃着怎样的食物,过着怎样的日子?这个问题正是考古学家们的心之所想,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穷尽一生,只为揭示古人的生活面貌,探求他们与我们之间的联系。但无情的时间总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抹去——我们生活中许多重要的场景都充斥着各色有机物,信息的记录、衣食住行,几
石器是考古遗址中常见的一类出土遗物,它因不会腐烂而成为了解人类历史的珍贵见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99%以上的时间都在制造和使用石器,考古学上称之为“石器时代”。根据制作技术的变化,石器可以分为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考古学家便以石器打制和磨制技术为依据,将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而金属工具出现之后,人们依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生产和使用着石器,作为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对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2021年,是中国
近日,美國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全新设计工具,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设计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得多的“DNA机器人”(实则是一个DNA单链分子)和纳米设备。在这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未来“DNA机器人”将能在人类体内输送药物、检测致命病原体的存在,并且还有可能为其他越来越小的电子产品提供设计思路。这款被称为“Magic DNA”的新软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升级设计方法,提取超微小的DNA链,将其结合成复杂的结
日前,天文學家首次发现了来自天王星的X射线。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人们了解更多这颗与太阳的距离在太阳系各大行星中排第七的星球。天王星是一颗巨大的被冰覆盖着的星球,直径是地球的4倍,几乎完全由氢和氦组成。它的自转轴差不多与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平行,可以说是躺着旋转的。这在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中是独一无二的,其他行星的自转轴和磁场轴线几乎都垂直于它们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天王星的星环是最大可能产生这些X射线的。
近日,一个中美科研团队制造出世界上首个由人类细胞和猴子細胞共同组成的胚胎,但这项最新研究也引发了伦理争议。  该项最新研究使用了功能更加强大的扩展多能干细胞(EPS)。研究人员将将25个人类EPS细胞插入132个与人类更“接近”的食蟹猴的胚胎内,并在培养皿中培育20天。结果表明,13天后,约1/3的人类细胞仍存在于嵌合体内,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通过分析基因活性,他们还确定了可以促进人类和猴子细胞结
作为世界上最常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一大缺点,就是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水泥具有相当大的碳足迹。近日,日本科学家利用酒精和催化剂之间的反应将沙粒直接粘合到一起,新型无水泥混凝土样品可实现巨大的环保效益。  科学家们研发的这种新配方,特点是利用酒精与催化剂的反应,将沙粒直接粘合到一起,其關键在于除去反应副产物(水),并通过持续反应来产生四烷氧基硅烷,最终实现沙粒的彼此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