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调查研究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tyu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概念的获得是科学学习的核心,而前概念对科学概念的学习构成严重阻碍。对生物学教师的前科学概念进行调查审视和优化整理,已成为概念教学领域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调研,得出以下结论:职前教师的科学概念水平有待提升,其干扰因素依次为前概念、知识缺乏、幸运猜测等;在探查出的31个前概念中包含4个高频前概念;成因推断为内涵理解不透、外延范围模糊、例证掌握不够、概念间关联不明、相似概念混淆、知识应用不当、个性化成因等7类。针对调研结论,从夯实学科知识基础、推进问题驱动式学习、深度研学教材3个角度提出教育教学建议。
其他文献
<正>乡村档案是见证乡村发展的真实、重要记录,做好乡村档案工作对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公共治理水平,留存历史人文记忆、推动村镇长期繁荣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高校档案馆通过聚合人才信息、科研成果、教育资源等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平台建设,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多元化档案利用服务,探索高校档案馆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与策略。
期刊
通过对2019年和2007年人教版《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中"染色体变异"一节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新版教材在概念教学和思维探索方面的具体差异,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式转变提供参考。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标准》)将数学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通过学习要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标准》还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评价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笔者以国际上主流的学习评价理论为基础,解构了《标准》对数学抽象素养的水平划分,重构了数学抽象素养的评价框架.
期刊
本文从整体框架概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3个方面对我国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中的生物学领域进行比较与分析,以期为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指导提供参考借鉴。
<正>2021年9月23日,在济南华熙生物世界透明质酸博物馆举办了"润百颜第3代水润次抛精华液新品发布会暨‘中国高端护肤品牌的突破之路’主题论坛"活动,来自行业的专家、媒体代表和知名美妆博主等共同见证了透明质酸技术的新突破和中国科技护肤的新高度。01推动透明质酸护肤进入"微纳米"时代华熙生物作为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活性材料公司,在透明质酸行业稳居全球前列十四年,一直致力于为人们带来健康、美
期刊
为了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以J村为例分析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结果表明,J村在文化教育方面有所成效,在文化人才、文化供给以及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乡村文化振兴需在培育农民群众主体意识、文明乡风、文化人才、文化供给,以及文化品牌方面持续发力。
<正>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中明确提出高考将"不分文理科",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正稳步推进.继2014年浙江、上海成为首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至2019年秋季学期,已有三批共14个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1].2020年高考,山东和海南迎来了首次使用全国统一命制的不分文理科高考数学试卷(以下简称"新高考数学卷"),
期刊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社会的精神财富,对乡村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挖掘乡村文化,旨在继承和发扬文化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要系统、全面地看待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分析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在文化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乡村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推动力。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教学方式在注重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更偏重于对专业素养及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对乡村振兴需求,农学专业高职院校设置对口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应用型、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也是学校园林园艺学科群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学科,学校根据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几个看法与建议,并开展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实验手段,将植物组织培养学运用于现实工业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