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融为一体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d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逐渐深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的表现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了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开阔了视野,掌握了知识,在互动交流中沟通变得更为融洽,师生、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推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渗透。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进行了分析。
  一、创设互动的氛围,提高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的过程就是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首先要建立起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大胆的展现自己,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教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中可以先将课文中的生字讲解后,请学生来领读课文,这时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不同的组别进行连读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表达力,这种氛围是教学变得轻松活泼,学生在争着学的氛围中,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互动交流的畅通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
  二、适当的鼓励,促进互动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细节的把握,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学生的性格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同样是问题有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疑问,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一些课堂的奖惩方法。如对大胆发言的,发表不同意见的,表达真实感受的,帮助同学解答疑问的等同学给予奖励,对不尊重同学,嘲笑别人错误的同学进行批评,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教学《火红的枫叶》时,读完课文,班里一位不大爱说话的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树叶都是绿的,为什么枫叶是红的呢?课文印错了吧?”听到他的发问,首先表扬了他,然后认真地讲解枫叶的变化过程。看到他那专注的神态感到欣慰,鼓励学生向他学习积极思考的精神。
  三、通过疑问,增加交流互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利用问题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疑问可以开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疑问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在教《我的影子》一文时,课文内容提到了光学知识,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不能很好的理解,有的学生问:我为什么有影子?有的学生问:影子有多大,别人踩了我的影子我还能动吗,面对学生提出的各式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真切的感受一下对影子的感觉。学生们在阳光下看着影子,争相说着自己的看法,这时适时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太阳在我们的上面,影子在哪里”“太阳在左边,影子在哪里”“在树荫下,影子呢”等问题,学生们抢着回答,在疑问中学到了知识,这种带着疑问式的互动交流方式很好的展现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如《浅水洼里的小鱼》,请学生开展小组内讨论交流。品味小男孩努力地救鱼的词句。问:你从哪些词语知道小男孩努力地救鱼。有的学生:从“他走得很慢”,知道他怕把鱼儿踩死和生怕漏掉任何一条小鱼。有的学生:我找到“不停地弯下腰”,知道他会很累,但他没有停下来,没有放弃。有的学生说:我找到“用力地扔”,知道他是多么想小鱼儿能顺利地回到大海里快乐的生活师。同学们通过互动讨论,都成了学习的小主人。
  四、融入情境,提高交流互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在情境中开展充分的想象力,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主动探索学习内容的能力,增强了对语文课程的理解能力和对内容概括总结的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在学习《推敲》时,在学生熟练的朗读课文后,先将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环境,当学生还回味在故事里时,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有的学生演贾岛,有的学生演韩愈,还有的学生表演门,学生之间的互动表演提高了对学习的热情,更有学生在表演推和敲的动作时,旁边的同学配合着发出了推和敲的声音,令观看的学生忍俊不止。这种情境的方式很好的诠释了课文的内容,师生,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合作,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
  五、敢说敢做,培养交流互动
  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样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有话可说,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个性发展,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精心设计课程计划,利用情境教学与设疑、鼓励等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敢说敢做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思考,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口语交际课《应该帮助他们》,教师可根据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看图,角色说演。创设情境是为了双向互动,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双向互动仅有一、两次是不够的。教师可提出“假如你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需要帮助的残疾人,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不是只有残疾人需要帮助?还有哪些人需要我们帮助?你会怎样帮助他们?”等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双向互动中学会帮助他人。
  总之,互动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搭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通过互动式教学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了,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使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其他文献
在我们现代的教学观念中,具有幽默感、亲和力的教师越来越能笼络学生,不仅有利于增进教师自身的教学情趣和魅力,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严肃、传统的教师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时潮、逐步走向落后或是淘汰的边缘。因此,语文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语言情境,设计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一、
期刊
摘要:英语教师要发挥学科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上、思想上受到很好的教育,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要用现代理念组织教学,要深入思考,如何教得好,让学生喜欢学习,学生如何学得好,学会学习等。只有在不断地思考中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见识,并进行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 素质教育 完善和创新    一、利用肢体语言,强化学生对于英语的理解和记忆  在平时的工作学
期刊
要想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要把物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尽可能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相关理论有心里体验。从而能够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新课改为契机,努力打造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相关情况  现在少数教师存在“当教而教”、“为手中
期刊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肩负着民族的重托、人民的希望,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要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人才,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育和教学质量,就成为当务之急;认真做好培优扶困,也就成为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三年来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为了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育和教学质量,我应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培优扶困工作的润滑剂  我积极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就是要培养思想感情和人格,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国家乃至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以学生为本,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与点化人生的境界,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性格、特长,在自己的轨迹上健康成长,是教师崇高师德的最佳体现。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
期刊
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虽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由于人格因素对一个人成才具有重要作
期刊
初中数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改革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侧重于对教的研究,但对于学生如何去学和调整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与创新能力,缺乏明确的认识与研究,因此,初中数学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更深的探索与研究,以适应现代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发展。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初中
期刊
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要由教师指导。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熟读文本,“凡读书……需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了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
期刊
摘要: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倾向 探索真理 学习兴趣    一、体会数学的亲切感,引发求知欲望  学生在熟悉的事件中学习数学,可拉近与数学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为引导他们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和文中人物的心灵,去感受语言形象,领会语言内涵,感悟语言情感,教师就必须蹲下身子平视学生,拉下架子走进学生,以情感激发情感,引领学生真切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尽情地展示,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一、备课——情感交流的贮蓄阶段  《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