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关注生态问题的三大维度及其当代启示

来源 :治理现代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o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本主义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生态问题的历史维度;人与自然关系的本体论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生态问题的哲学维度;对策引领则构成马克思主义关注生态问题的实践维度。这三个维度总结便于我们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由三个维度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上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维度;生态文明;启示
  中图分类号:B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18)04-0087-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P52)追本溯源,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那么,在今天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背景下,認真思考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关注生态问题的不同维度,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关注生态问题的三大维度
  (一)马克思主义关注生态问题的历史维度——资本主义批判
  马克思主义学说初创时期,由于环境问题还不太明显,因此还没有“生态”这个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没有着手专门的研究,西方生态哲学学者詹姆·奥康纳曾错误地指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排斥自然,他说:“马克思的观点中的确不包括把自然界指认为生产力,而且指认为终极目的的所谓生态社会的思想。”[2](P4)应该看到,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的生态研究,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注意到生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事实上的生态问题是有所注意的。他们注意到资本家对有限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及其带来的破坏,也注意到承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厂造成的环境恶化。恩格斯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及其工人生活状态后,就有大量细致的描述:“艾尔克河并不区别于其他河流,它在城市入口是清澈见底,但流出城市后却变得又黑又臭,浑浊不堪。”而对于河水,他也多次描述是“令人作呕和发臭的环境”。离利兹7英里的布莱得弗德,位于该城的几个河谷的交叉点上,河水黑的像柏油路,臭气熏天,城市里房屋破旧且脏乱不堪,不宜居住,工人们住在“整个城市中最肮脏和建筑得最糟的部分。”[3](P77-78)马克思更直接批判资本主义导致的生态困境,他说:“由于某种判断的盲目……到了一定的时候,人们就会惊奇地发现,以前没有看到的现在到处都露出自己的痕迹。”[4](P579)
  马克思主义何以对生态问题加以关注?马克思主义立意改变旧的社会制度,因此,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重点。从论述的出发点说,马克思主义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就是着眼于资本主义批判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本性,亦即“资本的逻辑”,是欲罢不能、贪得无厌地追求剩余价值,这种无度欲求必然陷入反生态的结局。复旦大学陈学明教授根据马克思主义所阐发思想,就把资本主义造成的生态问题归结为“资本与生态对立的效用原则”和“资本与生态对立的增殖原则”[5],的确,这个归结道出了马克思主义视角下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态问题的实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与生态对立的效用原则”和“资本与生态对立的增殖原则”普遍存在,只要资本主义制度持续下去,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就不可避免。即使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后工业时代,生态环境已经有极大改进,但是,这也只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不可能彻底改变资本主义带来的生态问题,因为在其本国生态状态好转的背后,是发展中国家背负了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过来的生态灾害。就全世界范围来说,孕育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生产方式并未彻底消除。
  (二)马克思主义关注生态问题的哲学维度——本体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对生态问题关注虽然起始点在于历史维度,但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站在本体论的高度,从哲学维度上切入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谈到“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一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6](P305)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哲学本体论为马克思主义思考生态议题打牢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特别重视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而生态问题是可以纳入到人和自然关系的这个框架中去的,因为生态的核心问题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此,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提出:“迄今为止的一切历史观……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因而造成自然界和历史的对立。”[7](P9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历史,将它作为观察历史的现实基础。与之相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学说实际上就构成了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马克思看来,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实践基础上的对象性关系。以往的唯物主义者没有看到人和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这种对象性关系,与此相反,马克思则从对象性关系的定位中阐释人和自然的联系,他认为,人的理性再深邃,精神境界再崇高,能动作用再巨大,都不能摆脱对自然的依赖和被制约性。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不过,一方面,人的实践也受制于自然,自然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但在另一方面上,人又通过实践作用于自然,使自然摆脱自在状态。人的活动对象的自然,“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8](P128)它和人类社会形成紧密相连,也就是说,原生态的自然通过人的认识和改造活动成为了现实的自然。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里,在工业化时代,对于人和自然的这种对象性关系,因为人们没有把握好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甚至是为了资本增值的私利,故意忽视自然对人的制约,最终势必造成生态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关注生态问题的实践维度——对策引领
  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还能看到其中包含解决生态问题的对策,体现出实践维度上马克思主义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1.人类要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认为自然界是人类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人则通过自己的能动活动将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拔擢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活动能动地改造自然,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人类要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立场正提供了人类解决生态问题的基本原则,马克思认为,原初状态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一种自然界主导的和谐,在大工业产生之前,“自然界几乎还没有被历史的进程所改变。”[7](P82)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被打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自然界成了人的对象物。在马克思看来,要在实践中实现了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就必须要不断解决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问题,但在私有制的生产方式下,这无法根本解决。在共产主义,才“可以实现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9](P297)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看来,人类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既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指针,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前景。
  2.人类社会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更好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马克思主义关注生态问题首先是从历史维度开始的,马克思主义注意到资本主义生產方式尽管推动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但它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使劳动、人之间关系异化。诚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鲜明生动的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和劳动者的发展为代价。资本主义生产造成自然生态的破坏、劳动与人的异化,这需要从人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加以解释和解决。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要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同解决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连接起来,只有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才有可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在实践中实现了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需要人首先去认识规律。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由无知到有知,由知少到知多,由不会利用到有效利用,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6](P305)人类在实践中逐步认识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推进人类社会进步。同样地,马克思也说:“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10](P49)这就是说,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人根据人与自然的规律来调整和控制这个物质交换过程。人类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就人类的实践而言,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把人类的生产和消费限制在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自然才能造福人类。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解决生态问题的核心是解决人与自然、社会的问题,同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三个维度的总结也给我们以重要的启发,为我们从战略上解决当代严峻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思路。据此,在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应在如下方面着力:
  (一)领会“人和自然的辩证关系”,树立把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统一起来的可持续发展观
  我们必须牢记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有关人与自然的思想,在经济建设中,应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在当下,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就具体体现为把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辩证地统一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力两者的良性循环中实现“双赢”。发展生产力应以维护人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为前提条件,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意生态安全,把经济增长限制在生态允许的限度内,同时,尽可能提高对自然的利用效率,争取由一次利用变为循环利用,由低效利用变为高效利用。千方百计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节能减排,使生产和环境保护相容,把保护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地统一起来,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加强对非公经济的管理和规范,引导非公经济体注重环保
  马克思主义关注生态问题首先是从历史维度开始的,马克思主义注意到,尽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了生产力快速增长,但是资本逐利性使得资本主义往往不顾社会长远利益,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当今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我们应该引导其注重生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不少私营企业靠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无视环境污染,在低投入的前提下获得高收益。政府应引导非公经济注重环保,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在措施上,可以定期检查企业并公示检查结果;在舆论导向上,扩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在执法上,规范企业行为,严厉处罚污染环境企业,从而营造出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
  (三)更新人们的生活观念,树立合理消费观念
  要实现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应该树立把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统一起来的可持续发展观。在当下,我们应更新人们的生活观念,建立与环境保护相一致的价值观体系。在传统观念中,生活的改善几乎等于物质享受的增多,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发展就意味着无休止地增加物质消费,在当下,首先要倡导适度消费,广泛宣传和推动一种以节俭为特征、以满足基本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和杜绝环境破坏;其次要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公众在购买商品和消费时注重绿色产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出行方式,如此去反向促进生产企业采用绿色生态技术,给社会提供对环境无害或危害较小的绿色产品。
  (四)完善环境法治建设,为生态文明提供有力保障
  实现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树立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应该通过制度加以保障。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亟须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有了这样的体系,才能以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法律法规作为法律依据,同时,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还离不开各级环境监察机构的有效执法,提高他们的法律监督水平,只有如此,才能获得强有力的司法力量,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规范、有序地进行。
  (五)教育和惩处相结合,强化生态保护
  培养全民生态环境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人、环境、发展三者间,人是最具能动性的,而人的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因而,必须通过培养生态环境意识,让“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和执法力度,但尽管如此,全国性的公众环境意识远未形成。目前,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还比较有限,整体看,公众的环保观念仅仅处于自我保护型的意识水平上。此外,某些地区为了局部经济的发展,有意无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因此,强化全民生态环境意识,要坚持教育与惩处相结合,具体来说,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打击力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环境的行为;另一方面则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在全社会进行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宣传生态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研究[M].藏佩洪,唐正东,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现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陈学明.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J].中国社会科学,2012, (11):4-23.
  [6]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2.
其他文献
青岛啤酒公司推出一款新装的青岛原浆啤酒,它采用1L装的不锈钢制啤酒罐,墨绿色特种纸质包装,啤酒的口感极佳,麦香浓郁,酒体醇厚柔和,泡沫细腻洁白,香醇爽口。与之前面市的“青岛啤酒
文中分别介绍了环境激素的定义、激素与环境激素间的关系,以及动物性食品中所包含的环境激素种类,通过分析动物性食品中环境激素的污染途径及其对人体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措施以增
摘 要:在我国灿烂悠久的思想文化史上,从孔子到韩愈,确立了古代中国话语建构的原则与方法。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强势话语的影响。要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提高话语权,就必须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过程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坚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挖掘阐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话语的历史经验与时代价值。同时,重视话语的比较与批判,一方面有效地破解西方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胶类食品中吡啶甲酸铬含量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准确称取一定量试样于容量瓶中,加入纯甲醇定容至100mL,室温下超声提取30min,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二
采用静置稳定性、离心稳定性、耐热稳定性等乳化性能指标评价油水比为1:1时癸酸聚甘油酯的乳化性能,并测定其各项指标处于最佳时的最小添加量;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指示菌对癸酸
美国权威消费杂志《消费者报道》(Consumer Reports)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去年美国民众花在购买健康食品的费用累计高达267亿美元,但消费者却不知道贩售这些健康食品的业者其实并
以总三萜的洗脱效果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吸附性能及洗脱参数。结果表明,XAD-16大孔树脂适宜樟芝胞外总三萜的富集分离,其再生能力良好,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
利用超声与丙醇一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耦合对珍珠草多酚进行提取分离,基于单因素实验得到适宜条件:丙醇体积分数(A)60.0%、料液比(B)为1:25.0(g:mL)、超声时间(C)为30.0min、(NH4)2SO4用量(D)为0.35g/m
根据“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08年第一批国内贸易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商办建函[2008]11号)的安排,由中国商业联合会负责组织《大豆蛋白制品》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现经起
分析冷却牛肉贮藏过程中各品质指标的变化,确定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相关性,为提高牛肉的品质提供依据。文中测定了4℃贮藏的冷却牛肉在0、2、4、6、8、10、12、14d的菌落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