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与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条件对比与启示

来源 :地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里木盆地与四川盆地是中国海相深层6000 m以深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已发现多个深层超深层大中型油气田,而且有一批重点探井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预示着该领域有巨大的勘探潜力.本文从沉积建造和后期构造改造两个方面对比了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条件,并依据勘探与研究进展,提出了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建议.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与四川盆地深层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条件具有“建造相似、改造有别”的特征,震旦纪寒武纪两个盆地具有相似的大地构造背景,受到了相似的全球性古海洋、古气候和古生物演变的影响,都经历了陆内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的演化,均发育下寒武统广覆式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发育上震旦统微生物丘白云岩和下寒武统台内滩白云岩优质储层以及中寒武统膏盐岩盖层.寒武纪之后,特别是中新生代以来两个盆地的构造改造出现了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盆地热体制和沉积埋藏过程上,塔里木盆地古、今热流较低,平均为35~60mW/m2,四川盆地古、今热流值较高,平均为55~80 mW/m2;塔里木盆地总体表现为喜马拉雅期之前缓慢沉降、之后快速沉降,四川盆地总体表现为印支期燕山早期快速沉降,燕山晚期之后整体隆升.受差异改造过程的影响,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藏后期改造较弱,主要发育原生油气藏,油气相态以油为主,多种相态并存,四川盆地后期改造较强,主要发育改造或者调整型气藏,几乎不存在液态烃类油气藏.从四川盆地已发现的油气成藏来看,震旦系一寒武系油气藏具有“近源断裂输导、岩性圈闭控藏、局部构造控富”的特征.受此启发,塔里木盆地深层震旦系寒武系勘探应该重视岩相古地理的刻画,在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落实的基础上,寻找受高能相带控制的岩性圈闭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其他文献
位于辽东地区的青城子与五龙矿集区尽管成矿大地构造背景相似,但其成矿时代、赋矿围岩及控矿构造却有明显的差别.根据对青城子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及五龙矿集区五龙金矿床和四道沟金矿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赋矿围岩、岩浆活动时代及产状、控矿及容矿构造、成矿时代和剥蚀程度新数据及已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青城子矿集区金多金属矿床及五龙矿集区五龙金矿床和四道沟金矿床的成矿差异主要与晚三叠世以来剥蚀程度不同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东地区“三层楼”成矿找矿模式.该“三层楼”模式底部为赋存于中侏罗世深成变形花岗岩体内陡倾断裂带中的
东非裂谷东支由多个盆地组成,South Lokichar是唯一有油气发现的盆地,目前对于该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规律仍认识不清,严重制约着东非裂谷东支下一步勘探.本文综合利用钻井、地震、岩芯、薄片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South Lokichar盆地的构造和地层发育特征、关键成藏条件和影响因素以及成藏规律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South Lokichar盆地自晚渐新世开始拉张,经历了裂陷Ⅰ期、裂陷Ⅱ期及坳陷期三个演化阶段,以裂陷Ⅰ期沉积序列为主;②South Lokichar盆地成藏条件优越,下
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了Ms6.9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断裂带中西段的冷龙岭断裂附近.震后的野外现场考察表明,这次地震在海拔3500~4100 m的高原北部祁连山区形成了一系列由张裂隙、张剪裂隙、剪切裂隙、挤压鼓包和裂陷等多类型破裂雁行状组合而成的同震地表变形带,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性质,总长约27 km.破裂带呈NWW SEE走向,可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沿冷龙岭断裂西段分布,南支沿托莱山断裂东端分布,与北支间隔3 km呈左阶雁行排列.根据破裂带的走向变化和阶区
维拉斯托矿田是大兴安岭南段一个典型的热液脉型锡多金属矿田.成矿地质特征显示,深部隐伏碱长花岗岩为其成矿地质体,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存关系,呈现明显的矿化蚀变分带,成矿中心钨锡-锂铷矿化,多伴生有云英岩化、硅化,两侧均有铜铅锌银(萤石)矿化,常出现较强的褐铁矿化和萤石化,构成一套较完整的岩浆-热液锡多金属成矿系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分带清晰,W、Sn、Mo、Bi位于异常中心部位,Cu、Zn、Pb、Ag、As、Sb等元素位于异常外侧.自然重砂特征显示,重砂矿物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分带,矿田中心以锡石重砂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