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是荒漠河岸林的重要组成树种,在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稳定河道、维持绿洲群落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生态作用.本研究以生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克里
【机 构】
: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46;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和田水文资源勘测局,新疆和田848000;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46;绿洲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是荒漠河岸林的重要组成树种,在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稳定河道、维持绿洲群落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生态作用.本研究以生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克里雅河尾闾河岸旁的主要建群种胡杨为对象,依据胸径(DBH)变化,将胡杨划分为幼苗(地径≤4 cm)、幼树(4 cm<DBH≤10 cm)、成熟木(10 cm<DBH≤40 cm)和过熟木(DBH>40 cm)4个生长阶段.利用氧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胡杨小枝木质部水、0~300 cm土层的土壤水、地下水和河水的δ18O值.水源依据深度划分为浅层土壤水(0~140 cm)、深层土壤水(140~300 cm)、地下水和河水.应用IsoSource模型计算了胡杨对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利用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胡杨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 表明:胡杨木质部水的δ18O值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小,变化范围在-6.10‰~-5.67‰;胡杨幼苗、幼树、成熟木和过熟木的主要水源为河水,利用比例分别为0~74%、0~77%、7%~80%和17%~82%.胡杨叶片的δ13C值随径级的增加波动较小,变化范围为-29.96‰-29.02‰.研究表明,克里雅河尾闾生长在河岸旁不同生长阶段的胡杨水分状况良好,没有受到显著的干旱胁迫.
其他文献
蓝绿基础设施对于调节城市气候、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和增强城市韧性极为重要。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城市蓝绿基础设施降温效应研究特点,结合气候区特征从景观、类型和群落斑块尺度上分析蓝绿基础设施降温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并尝试运用Meta分析统计城市蓝绿基础设施降温效应的定量指标,最终面向规划设计实践需求提出未来城市蓝绿基础设施降温效应研究的三大挑战:(1)衔接城市和街区尺度上蓝绿基础设施降温效应研究,筛选
对不同地区川金丝猴社会结构和空间分布的比较有助于了解其种群与环境的相互应答关系。在秦岭山脉和岷山山脉的不同地区选取3个观察群,对比它们之间社群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同属于仰鼻猴属川金丝猴种,由于栖息地环境的不同,导致社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既存在相同点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社会结构,扎如沟群,大坪峪群与玉皇庙群表现出同样的最高进化水平的重层社会体系;但是构成这一社会体系的基本单位一雄多
物种间相互作用是影响生物群落稳定性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基于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通过构建多宿主种群的种内和种间高阶相互作用模型,研究宿主种群的间接竞争效应对寄生群落动态的影响机制。为有效地揭示高阶作用对种群动态的影响,通过对比宿主-寄生群落的现象模型以及机制模型,利用机制模型产生的合理数据集对现象模型中高阶项的参数进行拟合,进而探讨了高阶相互作用在群落动态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完整的
苍鹭(Ardea cinerea)是松嫩平原湿地的常见鸟种,松嫩平原也是苍鹭重要的栖息地。为了了解苍鹭潜在栖息地的适宜性分布,利用GPS/GSM卫星跟踪技术,结合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Maxent模型对松嫩平原苍鹭秋季潜在的栖息地进行了评价,并对其适宜性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源距离和绿度指数是影响松嫩平原苍鹭秋季栖息地适宜性的重要环境变量;松嫩平原内苍鹭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7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