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围术期护理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xu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并发症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507-02
  中图分类号:R 745.1+10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76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常于40岁后起病,女性较多。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两种疾病药物和局部神经治疗无效时,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最有效。我科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31例面肌痉挛患者,成功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6~70岁,平均52.2岁。患侧位于右侧8例,左侧12例;病史1.7~23.0年,平均8.1年;Ⅰ、Ⅱ、Ⅲ支痛者4例,Ⅱ、Ⅲ支痛者16例。面肌痉挛患者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2~61岁,平均45.6岁。患侧在右侧14例,左侧17例;病史1.5 ~20.0年,平均6.8年。经MRI检查并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或痉挛。均经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2.手术方法 采用插管全麻醉方式,在患侧后枕处局部做一小切口,把异常血管和神经分离,用特殊材料把二者隔离开来即可。术中仔细辩认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将压迫血管充分减压,选择大小和形状合适的减压棉垫[1]。
  3.结果 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18例(90%)术后当日止痛,1例(5%)疼痛逐渐减轻,1例(5%)疼痛无改变。31例面肌痉挛患者中,28例(93.3%)术后痉挛消失,2例(6.6%)减轻,1例(3.3 %)痉挛无改变。治疗总有效率90%。住院天数8~14 d,平均12.6 d。随访2~7年,平均4.5年,无复发病例。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尽快熟悉病情,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手术步骤等,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如手术前后观察及护理的内容与重点。手术要求无菌操作,备皮作为术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留女病人的形象美感,采用局部备皮,即头部病变同侧的耳后枕部5厘米处,术后头发盖住切口,与正常人一样。男性可剃光头。
  2.心理护理本组病人病史较长,因惧怕手术,曾经多方求医尝试各种治疗的效果。面对手术,病人有恐惧和焦虑心理,表现出怕麻醉,担心手术效果的顾虑。护理人员了解患者不同的心理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向病人介绍麻醉师、手术医生、护士的技术情况,由手术医生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并请同种疾病已经恢复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消除恐惧和焦虑,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二、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①生命体征观察:术后进入监护室,24 h内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及伤口引流状况,防止继发性出血,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注意有无脑干受压症状[2]。②体位护理。全麻未醒时,予平卧位,头偏向健侧;清醒改半卧位,减少出血,防止脑水肿。③饮食护理:术后清醒6 h后,饮少量水,患者无吞咽、恶心、呕吐现象,再予流质饮食,逐渐半流质饮食,术后2~3 d进普食。④其他:定时翻身拍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观察耳、鼻腔有无异常流液现象,一旦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1例三叉神经痛病人出现脑脊液漏,给予半卧位,及时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三、并发症的护理
  1.颅内低压征及颅内血肿 因术中吸除大量脑脊液,加上术后颅内渗血刺激导致脑脊液分泌减少,特别是老年人,易发生暂时性颅内低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全麻清醒后,有头痛、眩晕、呕吐症状者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本组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和1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发生头痛、眩晕、呕吐症状,经过对症处理3~5 d症状消失。颅内血肿并发症发生较低,但最危险,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人有一例出现颅内血肿。经手术清除血肿病情好转。
  2.面瘫、面部麻木 本组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2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面部麻木感,1例面肌痉挛患者出现面瘫。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各1例患者术后出现耳鸣及听力下降,主要是显露血管神经牵拉小脑时面、听神经受到牵拉出现损伤,或者相应神经滋养血管受刺激致血管痉挛[3]。术后可嘱病皱眉、闭眼龇牙,观察病人颜面是否对称,眼睑是否闭合不全,口角是否歪斜等症状,给予局部按摩、保暖、解痉,针灸,扩张血管,神经营养药物,保护眼角膜等方法处理,半年随访上述症状缓解。
  3.脑脊液漏 本组1例75岁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漏,可能为术后颅内压增高年老体弱切口愈合不良所致。经积极处理伤口并加强营养及抗炎治疗后好转。
  
  讨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与手术开颅部位相同,减压神经相近,术后并发症基本相同,护理内容基本一致。小脑桥角解剖结构复杂,汇集着从基底动脉所发出的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桥支及其分支静脉,还有个别从椎动脉直接发出的小脑后下动脉等。而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局部神经和血管多呈异常形态或走行,因此手术易损伤血管造成神经受压。其术后并发症包括颅内低压征、颅内血肿、面瘫,面部麻木、耳鸣、听力减退、脑脊液漏、口唇疱疹、面神经麻痹、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耳鸣、听力下降、脑脊液漏等,但多数并发症比较轻微,几乎无手术死亡病例。三叉神经从脑干发出,脑干是人的生命中枢,此处血管、神经密集,由于血管对神经的压迫,术中及术后可能会影响脑干,引起心跳、呼吸的改变和继发性损伤昏迷。因此,护理上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认真细致观察病情,给予系统、完善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于炎冰,张 黎,徐晓利,等.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提术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9(22)539-540.
  [2]张水琴,梁景文,杨利孙.三叉子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病人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18):585-586.
  [3]蒋吉英,窦寰宇,高培福,等.三叉神经根血管供应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14(2):116-117.
  (收稿日期:2009-05-02 修回日期:2009-07-21)
  (编辑:凌 琼)
其他文献
1982年Weinstein首次将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命名为HELLP综合征以来,这种疾病逐渐受到重视。HELLP综合征是妊娠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如未及时诊治,常危及生命。所以对该
【关键词】 带血管蒂皮瓣;手部皮肤缺损;修复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5-0630-02  中图分类号:R 658.2047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5.070    带血管蒂皮瓣移植在手外科中应用较为广泛,它对恢复受区外形和手部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1]。手部外伤后容易引起皮肤缺损,常伴肌腱、骨关节
锁骨中1/3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是常用方法,但有一定的骨不愈合率。本科自2001年1月-2006年10月对所有121例该病手术病例均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的肿瘤,所占比例不足1%,发病率约2/10万,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细胞肿瘤,其中小肠间质瘤占胃肠道间质瘤
目的探讨壮族居民胃癌流行病学特征,并找出可以干预的一些发病因素。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经胃镜检出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胃癌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胃幽门螺杆菌(Hp),进行
茎突综合征又名依格尔综合征(Eagle syndrome)、茎突神经痛,此综合征是因茎突过长,或其方位、形态异常,导致与邻近血管、神经相抵触,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及反射性耳痛、头颈部痛
结核病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4倍,两病并发,相互影响,致使病情复杂,相互加剧,病程迁延,预后差。现将62例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上尿路结石患者已无需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镜、肾镜等腔镜技术,为肾内结石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有效安全的治疗途径。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新的
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可避免全子宫切除术及部分子宫切除术的弊端,且具有减少手术步骤.减少副损伤,对性机能影响减少等优点,我院自2005年1月开展了电动宫颈旋切器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4
【摘要】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选择72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应用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应用脉络宁治疗。于治疗14天前后分别进行血、尿、心电图等安全性检查,临床疗效评估采用NIH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