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多糖对免疫抑制雏鸡脾脏中T淋巴细胞分布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家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taide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旨在研究刺五加多糖(ASPS)对免疫抑制雏鸡脾脏中T淋巴细胞分布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而对ASPS的免疫增强作用进行评价.300只4日龄海兰褐公雏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只: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为环磷酰胺(CTX)致免疫抑制组,第3组为ASPS+CTX组.第2组和第3组按照80 mg/kg·d的剂量皮下注射CTX,连续注射3d.从10日龄开始,第3组每只鸡每天皮下注射0.2 mL 200mg/mL的ASPS,连续注射3 d.第1组和第2组以同样方式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注射后的第7、14、21和28天分别取脾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CD4+、CD8+T淋巴细胞分布和数量变化,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脾脏中IFN-γ和IL-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CTX能够造成脾脏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主要由CD4+细胞构成的PALS数量减少或消失,红髓和白髓中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分布范围均减小,而且细胞排列疏松,IFN-γ和IL-2 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在ASPS的作用下,ASPS+CTX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比CTX组显著增加(P<0.05),PALS面积逐渐增加,而且结构逐渐完整清晰,CD8+T淋巴细胞的分布范围显著增加,红髓和白髓中CD8+细胞分布更加密集,免疫后28 d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IFN-γ和I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ASPS对CTX造成的脾脏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定位分布和数量异常以及IFN-γ和IL-2 mRNA表达水平下降有显著的修复作用,证明ASPS对鸡脾脏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其他文献
试验旨在揭示瑶鸡2个群体YA(贵州瑶山鸡)和YB(南丹瑶鸡)之间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为培育市场需求的瑶鸡配套系提供参考和帮助.从YA和YB群体中分别随机抽取25只鸡,利用“京芯一号”鸡55K芯片对瑶鸡2个群体的亲缘关系进行遗传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瑶鸡2个群体个体随机聚在一起,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别聚类现象,遗传背景相似.G矩阵和IBS矩阵表明瑶鸡2个群体大多数个体间亲缘关系较远.使用邻接(Neighbor-Joining,NJ),基于IBS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对2个群体样本进行聚类,结果表明YA和YB分别聚为
试验旨在探究视黄酸介导的Stra8信号在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以如皋黄鸡睾丸cDNA为模板扩增Stra8基因CDS区,并与pET-28a载体相连获得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ET-28a-Stra8,然后转染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外源基因表达,离心收集菌液,并用超声波破碎等方法收集表达的蛋白,用纯化的蛋白作为抗原制备兔源抗体,产生带有免疫抗体的兔血;取全血,经血凝离心等步骤后获取血清,通过SDS-PAGE检测抗体的纯度,将获得的含有多克隆抗体的血清进行
为探究鸡IFIT5基因多态性,预测其蛋白质的结构并分析功能特征,采用PCR技术对IFIT5的CDS进行扩增,并结合多种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对蛋白的理化性质及蛋白结构功能进行系统性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通过PCR成功克隆了 IFIT5外显子2的CDS区域,测序结果为1411 bp;经分析得到完整的IFIT5 CDS区为1 440 bp,共编码479个氨基酸,测序比对结果准确.IFIT5蛋白为不稳定的、小分子的、非分泌型的亲水蛋白,且具有磷酸化和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为主,结构域以TPR结构域为主.研究
为研究玉米赤霉烯酮(ZEA)对蛋鸡生产性能、卵巢组织形态结构和雌激素受体(ERα)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270日龄、体况相近的健康海兰粉蛋鸡9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对照组(D组)饲喂全价基础日粮,两个攻毒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 mg/kg ZEA(G1组)和2 mg/kg ZEA (G2组),试验预饲期1周,试验期11周.结果 显示:ZEA可影响蛋鸡的产蛋率,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产蛋率呈早期上升,中期下降,后期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的变化过程;2 mg/kg ZEA可降低破蛋率和畸形蛋率,并极显著提高卵巢E
试验旨在基于前期研究筛选到的功能性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053065),探讨其对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复制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首先对lncRNA053065进行了 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其可能调控病毒复制;通过过表达和敲降lncRNA 053065,发现其显著抑制病毒复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病毒感染后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发现过表达lncRNA 053065显著抑制细胞凋亡;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病毒聚合酶活性,发现lncRNA 053065对病毒聚合酶活性并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数字RT-PCR定量检测方法,采用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为靶基因,在前期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对其准确定量的微滴式数字RT-PCR方法.通过对反应体系中引物、探针浓度以及反应条件中反转录温度、时间、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引物浓度为700 nmol/L,最佳探针浓度为350 nmol/L.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在模板浓度为100~104拷贝/μL范围内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4);最低检测限为6.4拷贝/反应
为了解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变异株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特点,对吉林省某企业送检的病鸡关节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检测、序列分析及动物回归试验对该分离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1株肉鸡ARV变异株,将其命名为ARV-JL21-0102;σC基因遗传演化分析显示:该分离病毒与ARV基因Ⅱ型参考株ISR528处于同一进化分支,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9.8%,而与ARV基因Ⅰ型疫苗株S1133和HeB02株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56.3%和58.4
为研究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不同途径感染对樱桃谷鸭致病性的影响,以脑内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及口服五种途径接种TMUV JS804株5×104pFU,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并对各组鸭体重、血液病毒栽量、脾脏病理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五组试验鸭均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拉绿色稀粪等临床症状,其中脑内注射组最为严重;各组鸭体重均呈下降趋势,肌肉注射组体重下降最为明显;五种攻毒途径均可使鸭出现明显的病毒血症,其中肌肉注射组血液中病毒含量最高,口服组病毒血症出现时间最晚;
为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垂直感染引起鸡持续性病毒血症中的作用,在鸡胚发育第7天经卵黄囊接种REV建立先天性感染动物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日龄REV感染鸡外周血和免疫器官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及其动态变化,进一步运用绝对荧光定量技术对病毒载量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7、15、30、45日龄时,感染组鸡胸腺、法氏囊、外周血以及脾脏中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升高;血液和脾脏中的病毒载量随着日龄增长
试验旨在探究亲鸽饲粮添加茶多酚对乳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肌肉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120对遗传背景相近、产蛋情况相同的7月龄健康亲鸽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对亲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200和400 mg/kg的茶多酚,试验期53 d.测定28日龄乳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肌肉抗氧化能力.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对比,各试验组半净膛率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腿肌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