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q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郑是本市市长,而老张则是本市最有名的画竹高手。
  老郑有个画竹的雅好。一旦下班回家,总爱操起画笔,画画墨竹之类,且乐此不疲。要说老郑画竹,那可完全是自学成才,画得怎样暂且不说,求画的人那可是络绎不绝。你看每天晚上都有各种各样的人上门求画——当然,少不了会给老郑捎上一笔“润笔”费。
  这天,老郑刚得到一笔不菲的“润笔”,便觉得自己的画技已经登堂入室了。他突然心生一念:要与登峰造极的画竹高手老张比试比试。
  老张这位画竹高手绝非浪得虚名。他自小从师习艺,经常孤身一人去深山老林里采风写生,揣摩各种画竹的技法,并自号为“隐竹先生”。
  老郑托人将“战书”送到了老张家。老张展书阅读,莞尔一笑,仅回了一个字:“等”。
  这可使市长大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等?这到底什么意思?老郑百思不得其解。一旁的秘书似乎洞彻一切:“这老张一定是觉得市长您竹画得太好了,‘等’应是感觉无颜应战的托词吧?”老郑笑了笑,让秘书取出文房四宝,一气呵成又画了一幅墨竹。
  也许是不在意,竹子画得有些斜。
  这边老张的徒弟不服气了:“师傅,您的技艺明显超过市长,为何不应战,何必要等?”
  老张吮了口新采摘的竹叶茶,眯着眼说:“谁说不应战?我只是等待时机罢了。比画可是件严肃的事,我要让对方输得心悦诚服。”这时老张的妻子走了进来,叹了口气说:“今天又有人问我老张为什么不敢与郑市长比画了。老张,你有什么不敢?”
  老张还是一个字:“等!”
  收了无数“润笔”后,老郑似乎再也找不到从前习竹的乐趣,竹画得好像也退步了许多,本该是亭亭净植的竹子在他笔下似乎总有一种欲倾之势,可求画者却依然是一片叫好之声。
  就在向老张递交挑战书后的第三天,市区的一处工程发生了一起恶性事故,老郑正待过问,猛然发现这项工程正是自己特批的,而工程承包人刚刚给了老郑一笔丰厚的“润笔”。
  纸盖不住火。省纪委的人终于坐在了老郑的对面。老郑被迫退还了所有的“润笔”,然后被革职。
  赋闲了的老郑,再不是风光无限的市长,笼罩在他头上的一切荣誉、地位的光环顷刻间烟消云散,挂在市政府大厅里的老郑的那副《墨竹图》也被摘了下来。老郑整天待在家中,端详着那些曾给他带来无限赞誉和丰厚“润笔”的墨竹图。
  这天,门铃响了,老张夹着自己精心创作的一幅作品和挑战书来到郑家。
  老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把抱住老张:“老张,我郑重向你认输。我现在明白了,我根本就不配画竹!”
  老张笑着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今天我就是想给你送一张我画的竹画。”
  画中的竹,格外挺直,有节。与老郑家里挂的自己画的墨竹,简直一天一地。
  
其他文献
黄麟生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自恢复高考以来,参与了33年的高考评卷工作,曾连续多年担任广西区语文评卷组组长。    近年来,全国高考各省(市)的语文平均分,均保持在90分左右(即及格水平)的水平上,而作文的平均分也总是徘徊在40—45之间,可见,作文得分始终占据着语文总分的“半壁江山”之地位,因此,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十分重视作文的指导工作
期刊
从五千年前走来的中国,带着来自远古伟人的豪迈气魄,洞穿了无情岁月的刀光剑影,传承的是卓尔不凡的至臻瑰宝——尊严。  龙应台说:“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汉时东方朔在《占书》也说道:“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对于芸芸众生,纪念“
期刊
汉赋体现汉代文化的本质特征,即浩大美。这是它成为汉代的代表文学样式之根本原因。这种浩大美,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描摹和领悟体现出来。以往学术界在对汉赋中的时空问题进行研究时,往往就某一类赋作的时空问题或时空问题的某一方面来进行阐述,对汉赋的时空问题缺乏一个整体的观照和把握。汉赋作为汉代的主流文学样式,是以一个整体而不是以某一类赋作来体现汉代文化之浩大美。以时空来统领整个汉赋,方可将“赋家之迹”和“赋家之心”全方位地展现出来。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考察汉赋中的时间书写。汉赋作品中的时间
概念合成理论是关于“对言语交际过程中各心理空间相互映射并产生互动作用的系统性阐述”[1],对言语意义的生成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对其他“X花”词族进行了收集,增加语料,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花”的义项的历时研究,分析“X花”词族的整合层级、整合方式、整合过程,挖掘“X花”词族的语义整合机制。本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将阐述选题目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研究范围等问题。
  第二部分:包括“花”的历时考察和共时考察。“花”的历时考察包括“花”的语义流变和语法
【魅力评荐】指导老师刘郁辉:文章构思新颖,中心明确,确为一篇匠心独运的别致佳作。文章开篇借雅典娜点题,指出“环境与成功”的关系,其后巧构两幕戏剧演绎中心。构思可谓新颖,确见作者深厚的语言组织能力,可谓既准确又典型,颇具说服力。      静静的夜,我静静地躺在床上,思索人生的哲学“心境与成功”,但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一个声音在头顶盘旋,这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声音:“心境与成功。”  我愣住了:“你
期刊
在黎明前出发,披一身薄雾,不携昨夜零星作伴。行走在渺茫墨绿的原野,不去惊动小径深处的虫子,在浅草处踏进,回忆一段柔软。  阳春三月,渭河中的一叶扁舟上撞见惊鸿一瞥,谁的倒影跌入谁的眼波?巧笑荡开伊人笑靥如花,却俏生生地摇曳在我的心底。未待吟出半句如琢如磨的诗话,轻舟已去,你我的距离只能用一声平仄无奇的喟叹去度量。从此,我的心便给这渭河的水上了锁,一场寻觅开始无端地生根发芽,在胜景纷繁的三月。  来
期刊
二、巧夺天工的微雕    木雕艺术在八十年代初期传入闫集乡,并且在往后的十年里繁盛一时。梁生虽然惧内,却是闫集乡第一户做木雕的人家。凭着庄稼人骨子里吃苦耐劳的精神,用十年的时间把木雕艺术营务成家庭财源的支柱,是不成问题的。孟楼村起初几年的木雕都是雕版刻,用刻刀镂上样式各样的图案:龙凤呈祥、双龙戏珠、百鸟朝凤、金鸡报晓……九八年以后,孟楼村雕版刻逐渐向木匾发展,雕刻的功夫慢慢成了辅助。也是那一年以后
期刊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神女峰不是山,是横卧的神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这句诗流传了千古,道尽了巫峡秀丽灵动的神韵,伴着巫山缠绵的云雨征服了无数人的心。  神女峰位于巫峡北岸,西临朝云峰,东朝松恋峰,封顶内侧兀立着一人形石柱,高6.4米,形似娇美少女,再加上三峡内流传的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神女峰便由此得名,又因其每天第一个迎朝
期刊
写情感的,多半是以含蓄蕴藉为原则,像那弹琴的弦外之音,像吃橄榄的那点回甘味儿,是我们中国文学家所最乐道的。但是有一类情感是要忽然奔迸,是要一泄无余的,我们姑且给它起个名,叫“奔迸的表情法”。  比如碰着意外的过渡的刺激,大叫一声或大哭一场,或大跳一阵,这种时候,含蓄蕴藉是一点用不着。例如《诗经》: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莪》)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期刊
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爱好写作呢?  粟辉龙:高三。其实我以前作文写得很差,记得有一次月考结束,老师在作文评讲课上当场朗读了我的作文,不是因为写得好,而是班上写得最差的一篇,老师说我写的作文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见人就讲阿毛”,说我的作文就像小学生写的,为此我还得了一个外号 “祥林哥”。从此就激发我要写好文章的决心。后来得到了语文老师的指点,多读多写,我也渐渐习惯了这种写作的感觉,由习惯变成了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