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n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方面,本文从新课导入,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表情;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在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中,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新课导入中营造情感氛围
  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它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一环。新颖独特的导语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优美奇妙的导语,往往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登堂入室,进入教学情境,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情感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自叙自己求学读书的经历,说明童年的乐趣既在嬉戏玩耍中,又在读书求知中;教学《天净沙·秋思》可用音乐《橄榄树》为背景音乐导入,再这样设计导语:“七百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这部作品,全篇只用了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悲哀……”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很好地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这些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从写作背景及对“父亲”的几次背影描写中营造一种“凄楚感伤”的气氛,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融”于一体,产生共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背影开篇,一下子就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车站相别的场景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父子间的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间,并与开头相呼应,真正做到以情开篇, 以情收束。学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学生自始至终沉浸崇高的情感之中。
  三、以生动的语言悟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饱含热情,力求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绘声绘色,生动而形象地传达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语情”中感受到作品的美,激发他们对作品的情趣。因此,教师应尽量用新颖、优美、恰当、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结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练,既有情有味,又有艺术性。这样,学生就爱学乐学,在教师优美的语言氛围中,自觉地融入到语文教学情景之中,情感也就必然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春》,教师要运用舒缓、欣喜地语调,再现出坚韧的春草、温柔的春风、湿润的春雨、艳丽的春花等形象,使学生既感受到生意盎然美好春光,又充满奋发向上的情怀。可见,语文教师在使用教学语言时要进行周密的构思和精心的加工,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于感染力,从而使学生在教师充满感情语言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接受知识,并得到美的熏陶。
  四、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指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法。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没有想象和联想,李白不可能有“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梦境,我们也不可能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趣,就没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惆怅;也没有“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对描摹祖国壮丽山川、名胜古迹的课文,要让学生眼观文字,耳听音乐,脑现图画,神游佳境,获得赏心悦目的欢愉,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怀。对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想起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对以动、植物为表现对象的课文,要化静为动,注情于物,达到物我两化的境界。
  五、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充分施展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在生活中关爱学生,给学生以无形的温暖,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沟通彼此的心灵,只有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学生才会喜其人,信其言,爱其文,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学生对教师充满抵触情绪,二者无法交流,也就无法实施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可见,平时的生活中,也应注意师生的情感培养与沟通。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头脑装到另一个人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文章如酒。酒能深入人心的肌体和血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文中的真、善、美,文中奔涌着作者那浓浓的情。语文教育的过程就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达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化,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有丰富情感、感恩社会的人……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北宋诗人苏东坡和作为诗人的毛泽东,是中国文坛的两大巨人。他们为后人留下多篇经典诗作,本文从作者的所处时期和诗歌风格入手做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诗歌风格;情怀;豪放词风;婉约  【中图分类号】HO522 【文献标识码】A  北宋诗人苏东坡和作为诗人的毛泽东,是
【摘要】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注重诵读和分析修辞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诵读;修辞;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是学生理解诗词内涵,体会诗词意境与情感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预留诵读空间,留出诵读时间。其次,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结合诗词内容分析修辞方式,或者利用复习时间,系统讲解与分析古
【摘要】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探讨了《山居秋暝》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两首诗词在取材、表现手法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的相同(似)之处,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比较阅读;取材;表现手法;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华夏文化遗产中唐诗宋词无疑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灿烂群星,它们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艺术技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成功的语文老师会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能力,让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而带着感情和老师一起进入语文课堂,遨游知识的海洋,在遨游的过程中自身能够收获知识与感悟。可见,教学的语言艺术就是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  【关键词】技巧;全面素质;课堂教学;语文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家苏霍姆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因为生活阅历上的不足等原因,在作文文面中呈现“言而无味”的问题,或是文面浅白,写作兴趣不高。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处于作文入门的关键时期,这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初一年级的作文教学中,要找准重点与方向,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传授写作的技巧,让学生在文章内容上有所设计,并学会借助修辞手法的运用来丰富文面,扮靓作文,让作文呈现一定的文学色彩,让学生体会写
【摘要】语言赏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不同文体的课文教学中几乎都有语言赏析的环节。教学是一门艺术。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教学智慧。在对比中、实践中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会使我们享受不同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语言;赏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摘 要】作业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可我发现,传统的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忽视作业质量的优劣;过多的单一性、机械化作业内容,忽视学生的接受性。这些作业,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大大抑制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二年级语文综合寒假生活学习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美育渗透,要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美,感悟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收到“润物细无声”般的功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想象;感悟;鉴赏;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
【摘要】文章应是有情物,要有感而发。本文从生活中去找“感”、读书和积累中找“感”、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等三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感”在何方;何处而发;我手写我心;观察;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中学生面对的一大难题,就是写作。不知“写什么”和“怎么写”,我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思维方法,不知道怎样开拓自己的思路。所以有的同学面对一道道
【摘要】本文以写人的文言文课文为例,主要探寻在文言文人物教学中采用“读”的方式,让课堂灵动起来,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人物;朗读;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文言文还是一种较新的文体,读起来有些拗口,加上学生没有讲文言文的环境,所以不少学生是不喜学文言文的,笔者想拿初中文言文篇目中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