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限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截桩增设基础隔震层加固设计实践

来源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fxue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某超限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隔震加固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设计重难点为加固原人工挖孔桩形成上支墩和锚杆静压桩承台,截断上支墩和锚杆静压桩承台间的人工挖孔桩后增设隔震垫。同时也对该类结构加固常见的问题及加固技术进行了论述,为在超限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中使用隔震技术进行了探索。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叶栅内部的流动特性,以及不同攻角下的角区分离模式,对压气机叶栅流场进行了分析.针对两种攻角条件下的平面叶栅模型,采用瞬态雷诺时均(URANS)以及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结合叶栅风洞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度.对比研究了0°攻角以及1O°攻角下的叶栅出口流场,叶栅、端壁表面极限流线,以及角区分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LES能够较好地对角区、尾迹损失进行预测,但URANS在大攻角下的模拟则与实验偏差较大;0°攻角下吸力面出现层流分离泡、转捩以及再附现象,而大攻角下吸力面前缘
为完成某型燃气轮机压气机新设计转子叶片高周疲劳储备分析,采用基于叶尖定时法的激光非接触测量方法对该级转子叶片进行了振动应力测试,并结合理论计算和转子叶片高周疲劳极限试验,获得每一只叶片的高周振动疲劳强度储备,创新性地一次性完成了某级压气机新设计转子叶片振动疲劳性能的全面评估.研究表明:理论计算得到的叶片1阶弯曲共振转速为4393 r/min,实测叶片在机组整个运行工况下的共振转速区间为4276~4435 r/min,叶片振动应力范围为54 ~ 123 MPa;试验实测得到的置信度满足95%及误差限度5%下
为了研究燃气轮机透平内部流向压力梯度(Streamwise Pressure Gradient,SPG)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采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方法研究了在密度比1.5,吹风比1.6,孔出口加速系数K=1×10-6条件下成型孔的冷却特性.通过实验对LES结果进行验证,比较零压梯度(Zero Pressure Gradient,ZPG)和顺压梯度(Fa-vorable Pressure Gradient,FPG)的雷诺时均模拟(Reynolds Average
为研究在低温条件下温度对天然橡胶支座性能的影响,通过设置-40℃、-30℃、-20℃和23℃不同温度工况对直径为500 mm和600 mm的天然橡胶支座进行了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随着温度降低,支座的力学性能也随之变化。在-40℃条件下,直径为500 mm的天然橡胶支座的竖向压缩刚度和水平等效刚度与常温23℃时相比分别增加了29.9%、11.4%,直径为600 mm的天然橡胶支座的竖向压缩刚度和水平等效刚度与常温23℃时相比分别增加了42.3%、49.1%。结合低温下隔震支座的相关参数,对隔震结构进行了地
涡轮盘是燃气轮机的关键部件,在服役过程中承受着极高的离心载荷、振动载荷和热负荷,极易失效破坏.从流程分析的全局出发,明确了不同模块的输入输出元素,建立了燃气轮机的研发流程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涡轮盘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典型载荷,建立了基于ABAQUS的涡轮盘强度分析流程,针对其典型失效形式,建立了包含多种试验的涡轮盘寿命分析流程,明确了强度分析和寿命分析支撑要素,并分析了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以某型燃气轮机动力涡轮动叶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预扭叶冠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计算过程考虑了离心力载荷、压力载荷、热载荷、预扭约束的影响.与无预扭约束叶冠相比,增加预扭约束后,叶冠应力分布情况发生明显变化,大应力位置集中在预扭工作面与非工作面夹角位置,应力主要与离心力载荷和预扭约束有关.计算结果表明:在离心力载荷作用下,叶冠有绕叶身进气侧旋转的位移运动;增加预扭约束后,抑制了叶冠的旋转,导致叶冠在夹角位置产生了附加应力;在叶冠夹角位置的应力由离心载荷产生的应力、预扭约束产生的应力与附加应力共同组成;为降低叶冠夹
针对某型燃气轮机支承环在试验过程中发生断裂、掉块故障,分别进行了强度计算、振动模态分析、低循环疲劳寿命分析以及断口分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支承环故障属于高低周复合疲劳;焊缝和螺纹处应力集中导致应力过大而开裂;采取把周向焊缝取消,将月牙板和罩壳一体设计及降低应力集中等措施,使得该故障得以排除.
为了研究进气畸变对压气机的工作特性以及稳定性的影响,以NASA Stage35型跨音速轴流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通道计算模型对不同畸变程度和不同畸变分布形式条件下压气机的工作特性及内部流场变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进气畸变度的不断增加,压气机的峰值效率逐渐下降,由畸变所引起的总压损失、熵增的范围在压气机内部流道中逐渐扩大;另外,在保持畸变度和畸变区域总面积不变的条件下,畸变区的分散程度对压气机在峰值效率点附近的工作特性影响较小,但是,随着畸变分布区分散程度的逐渐增加,压气机的稳定裕度有所
为提高设计效率并快速得到适于工程在用的高压压气机转子结构,以改型设计方法为基础对某高压压气机转子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同时对结构改进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采用叶-盘耦合系统循环对称结构算法及整体转子系统二维轴对称结构算法进行强度设计及改进,前轴颈最大应力下降最多达26%.其次进行支承结构设计,计算校核母型机轴承承载能力,结果表明:轴向力安全裕度最小为28%,轴承寿命大于100000 h;给出2种调整鼠笼厚度的估算方法用以指导三维有限元计算,同时计算得到前支承刚度.通过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转子的临界转速,仅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面积比为5.3的不同型面锥形扩压器进行数值计算,包括直线、等压力梯度、等速度梯度和相切双圆弧4种型面,在进口均为30 m/s的条件下对比不同型面锥形扩压器的总体性能、流动特性和涡量分布.结果 表明:等压力梯度和等速度梯度型面的扩压器总体性能更好,静压恢复系数分别为0.7713和0.7826,与基准直线型面相比分别提高了22%和23.83%;等压力梯度和等速度梯度型面的扩压器流动初始分离点相对延后,分离点与扩压器的轴向距离之比分别为0.5和0.43,直线和相切双圆弧型面的该值分别的该值分别